动物科学专业《饲料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2018-02-12许贵善
许贵善 ,雷 红
(1.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新疆 阿拉尔843300)
新疆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传统的牧区之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信仰形成了以牛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结构。新疆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适合农作物生长,但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却影响了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从而引发了饲草料短缺问题,制约了新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作为国家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新疆迎来了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业的重大机遇,也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饲料投入占养殖业成本的7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饲料工业体系[2],其中,有许多国际知名饲料企业和跨国饲料工厂在我国投资建厂、建立营销企业或者进行国际饲料贸易。这些企业在招聘本科毕业生时不仅要求毕业生掌握饲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了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素质的新要求,高等农业院校的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不断改革。
《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学生学习了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各类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和饲喂价值、饲料配方设计及品质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对饲料原料、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的理解,为饲料资源科学合理利用、配合饲料生产及动物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 《饲料学》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饲料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和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培养现代动物生产和饲料生产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4]。通过《饲料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启发和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实践环节。塔里木大学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是:整个授课过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接触不到饲料生产和动物饲养的过程,对饲料原料、饲料产品、饲料加工机械设备和饲料生产工艺等缺乏感性认识[5]。由于不熟悉学习对象,学生往往感觉授课内容或空洞虚无或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导致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仍然分辨不清饲料原料、不认识饲料产品、不会做饲料配方[6]。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亟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和深化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5]。
2 《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理论,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学生较难掌握。为实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7],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饲料学》课程建设团队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大胆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 《动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建设中,以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在就业后或攻读研究生期间所需的饲料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增加教学学时和实践时间,完善教学内容和实习内容,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担重任”的高级畜牧技术应用型人才。
3 《饲料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3.1 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塔里木大学《饲料学》课程的设立来由是在近年进行培养方案修订时,由课程拆分而来的。在内容上除保留原课程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如饲料的分类、八大类饲料分论外,增加和整合了《配合饲料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如配合饲料与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的加工与品控等)。在学时的安排上,由原来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中涉及饲料学教学的36学时增加到48学时,学时增幅达33%,体现出“专业核心课”要“讲透彻、搞清楚、弄明白”的原则。另外,在《饲料学》课程中还安排了1周的教学实习,内容包括绵羊消化代谢实验、绵羊尼龙袋实验、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等内容。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最近几年来,动物科学专业考研深造的学生逐年增加,上述实习内容是考取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方向的研究生必有的实验技术和实践技能。如此,为攻读动物营养学方向研究生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体现出差异化培养的目的所在[8]。
3.2 体现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饲料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是锻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仍沿用板书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手段传统单一,后果是学生只会被动接受而不去主动思考,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勇气。课程改革后,授课方式体现出多样性。塔里木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3种: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3种教学方法相互穿插、结合、补充。
3.2.1 讲授法的目的是“打好基础”: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饲料的营养特性和饲料调制的原理。
3.2.2 案例教学法注重的是“加强印象”:针对譬如“某饲料公司生产的蛋鸡全价料出现质量问题,客户反映产蛋率低、蛋重下降、蛋壳易碎”这一主题,讲述可能出现的各种原因和解决方案,从而引出蛋鸡饲料能量、蛋白质平衡和矿物质供应等内容,或者以“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为案例探讨饲料安全的重要性[4]。
3.2.3 讨论法强调的是“巩固提高”。在课程改革前,对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通常介绍一般青贮、半干青贮和添加剂青贮3种,青贮的方式只讲解窖贮。但实际上,最近几年来,捆裹青贮、池贮、塔贮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可针对青贮饲料的贮藏方式展开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搞清教师所指定青贮方式的制作方法、青贮过程用PPT进行演示,课堂讨论,会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体现考核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 《饲料学》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程作业、考试成绩和实践等5个方面,其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很显然这一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多样化的课程成绩评价才能综合、客观、公平地反映教学和学习效果[7]。塔里木大学《饲料学》课程改革后,将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课程报告、随机提问、课堂测验等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到占总成绩的50%,期末的理论考试成绩占50%。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加强了教学中的过程管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绩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论文写作及口头表 达的能力[9]。
教学实习单独考核。其中考勤占10%,消化代谢实验、绵羊尼龙袋实验、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各占25%,实习报告占15%。在教师讲清楚实习目的、操作细节并进行示范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自主设计数据记录表格,自主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写出客观真实的实习报告(配方设计在饲料配方室完成,要求提交配方设计作业)。
3.4 《饲料学》课程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施行导师制。提倡学生尽早“进团队、进项目、进实验室”,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要求其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目前,依托专业教师主持的各级各类课题,学生进入研究团队后在导师指导下,应用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知识,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或研究论文撰写。通过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4 小结
通过《饲料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完善了饲料学的理论教学体系,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学习其他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和理念,逐步把更先进的、更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手段引入到《饲料学》课程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