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草原有害生物为害现状及防治建议

2018-02-12李林霞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鼠害草场虫害

李林霞

(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 西宁 810008)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以下简称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2010年该县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确定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畜牧业是河南县的支柱产业,由于传统畜牧业科技含量低,加之畜产品加工企业落后,致使生产要素大量外流,畜产品附加值不高,牧民增收缓慢[1]。而过分依赖数量型增长来提高收入的发展模式,又加剧了草场的退化,导致草原有害生物日趋泛滥,因此,积极探索持续防控草原有害生物的科学方法,遏制河南县草原鼠虫害泛滥,有效改善河南县草原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可食牧草产量,对进一步促进该县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1 河南县基本概况

河南县地处东经 100°53′06"~102°16′12",北纬 34°05′52"~34°56′36",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 600 m以上,气候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在-1.3~1.6℃,年均降水量 597.3~615.6 mm。 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复杂,受季风影响,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该地区具有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热量低、气温日差较大等特点。

河南县全县共有5乡1镇,全县草场面积65.62万 hm2,草场可利用面积 60.88万 hm2,占草场面积的92.78%。草场类型分为高寒草甸类草场、山地草甸类草场、灌丛草甸类草场、沼泽草甸类草场、疏林草甸类草场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草甸类草场和灌丛草甸类草场为主,该两类草场占全部天然草场面积的94.19%[2]。

2 河南县草原主要有害生物种类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河南县草原形成为害的主要啮齿类动物,每只高原鼠兔每年采食鲜草约24.09 kg,每只高原鼢鼠每年平均挖土1 t左右,对草地土壤的破坏十分严重。鼠类大量繁衍导致草地退化,使草地植物群落发生演变,植被变得低矮,盖度逐年减少,久而久之致使土壤表层致密的生草层逐渐消失,为啮齿类动物加速入侵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随着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等害鼠的大量繁衍,造成地表洞穴纵横,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趋向荒漠化,草地退化速度加快[3]。

河南县主要的草原害虫为草原毛虫,该县特有的湿润气候为草原毛虫的大量滋生创造了条件,河南县由此成为青海省草原毛虫的重灾区之一[4-7]。草原蝗虫也是河南县草地主要害虫种类之一,据计算,以3~5龄的虫体为例,在河南县湿润的草甸草原上(以 5.2头/m2计算)每天啃噬青牧草11.1 kg/hm2,由此可知,由蝗虫为害的草地牧草损失量巨大。

毒草生命力强,繁殖快,不仅与牧草争夺水分、养料及植物群落中的空间、阳光,使优良牧草产量逐年下降,草地植被呈逆向演替而逐年退化,而且常常被家畜误食中毒而致残致死,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河南县草地最主要的毒草种类为黄帚橐吾,其在河南县草地呈连片生长趋势。

总之,鼠、虫、毒草等有害生物不仅破坏了草地植被和草地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了草地载畜量和经济效益,严重制约着河南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广大牧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因此,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3 河南县草原鼠虫及毒害草为害现状

根据2017年秋季基数调查,高原鼠兔全县发生面积 20.30万 hm2,为害面积 11.31万 hm2,为害区有效洞口数最高595个/hm2,平均301个/hm2。高原鼢鼠全县发生面积21.20万hm2,为害面积12.10万hm2,为害区新鲜土丘数最高503个/hm2,平均296个/hm2。草原毛虫全县发生面积 6.40万 hm2,为害面积 4.07万 hm2,为害区虫茧密度最高44个/m2,平均18个/m2。草原蝗虫全县发生面积 3.65万 hm2,为害面积 2.67万 hm2,为害区虫口密度最高56头/m2,平均22头/m2。毒害草全县发生面积 21.87万 hm2,为害面积 15.53万 hm2,为害区有毒草数最高68株/m2,平均41株/m2。毒草中黄帚橐吾的为害最为严重,黄帚橐吾为害区毒草数最高 248株/m2,平均 160株/m2,约占可食草类的30%。

4 针对有害生物的主要防治措施及成效

4.1 工程项目治理

4.1.1 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青海省在环青海湖地区的海北、海南、海西、黄南4州13个县实施“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5年的建设,河南县作为无鼠害示范区之一,在1990年实现了“无地面鼠害”的目标,草地鼠害为害已基本得以控制。

4.1.2 三江源生态保护项目:2005年,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一期工程的启动,河南县共安排草原鼠害防治任务32.47万hm2。该项目从2005年开始组织实施到2008年结束,通过连续3年的大面积防控,基本遏制了草原鼠害的为害与蔓延。2013年底至2020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鼠害防治工程也已经启动,通过近年大面积连续连片防治,目前河南县草原鼠害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1.3 财政资金、自筹资金防治草原鼠害项目:在2008—2013年共5年的时间里,随着国家重大项目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一期工程的结束,对河南县草原鼠害防治的投入也缩减到常规防治任务,即只有省财政每年安排很少的一部分资金进行防控,防控任务仅占全县为害面积的10%左右,无法解决草原鼠害为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县政府牵头采取政府筹措、牧民自筹、干部职工捐款等多种形式进行鼠害的治理工作,但由于县财政困难、牧民生活水平不高,自筹防治草原鼠害资金压力较大,没有国家鼠害治理项目的大力支持难以长期进行治理。

4.2 以课题研究方式支持治理工作

为了使河南县地下鼠为害的治理工作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2012年河南县相关部门争取到与省三江源办、青海省草原总站共同协作的“青海三江源区地下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科技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今后河南县地下鼠害的防控手段由传统的人工弓箭捕捉逐渐转变为人工投饵打下基础,今后如果大面积推广该技术,鼠害防治效果将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改变草原毛虫防治较落后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防治现状,2013年青海省草原总站从省科技厅申请到青海省重点科研课题及推广项目 “三江源区草原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地点为河南县。该项目采用直升机和大型喷雾器械相结合的方式对草原毛虫进行了防治,该项技术的应用也打破了多年来青海省草原虫害防治一直依靠人工灭治的落后状况,为全省草原虫害防控探索了一套全新的高效、精准、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是草原虫害防控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河南县相关部门积极与兰州大学、青海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单位协作进行了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公益性课题研究与示范项目“地面鼠管理式抑鼠技术”“高原鼢鼠管理式抑鼠技术”,以及“高寒牧区优良牧草引种试验”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毒杂草对畜牧业生产的严重为害,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河南县积极与青海省草原总站对接,同美国陶氏益农公司驻上海办事处协调在优干宁镇智合茂村和秀甲村分别利用该公司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阔叶除草剂进行黄帚橐吾、黄花棘豆的清除试验示范。该试验不仅从除草剂对毒杂草的清除效果上进行示范,更重要的是从药物残留检测上来证明该药物能否在实施有机畜牧业建设的河南县草原上大面积使用。

4.3 以地方建章立制和立法来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

为了做好草原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草原法》和青海省草原承包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河南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先后制定了 《河南县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河南县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河南县以草定畜管理办法》等。

4.4 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河南县草原业务部门充分发挥草原管护员的作用,对每位草原管护员都进行了严格、认真的培训,使草原管护员全面掌握了毒饵的配制、投放等操作规程,使草原管护员全身心地投入草原鼠害的防治工作中,不但解决了全县鼠害大面积防治工作同步开展时业务部门技术员不足的问题,而且为基层村社培养了大量的牧民技术员。

5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草原鼠害的中短期控制问题虽已基本解决,但灭效尚难巩固,缺乏有效地对鼠害种群数量长期、持续的控制机制与技术。草原鼠害通过大面积治理后,由于残存鼠的繁殖补偿作用以及周边地区鼠迁入等方面的影响,经过防治的区域如不采取连年、连续、连片的治理措施,大部分地区的鼠害会再次反弹和蔓延。目前来看,虽然草原虫害防治技术比较成熟,但是由于草原虫害的突发性较强,防治经费有限,因此,很多先进实用的防治技术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草原毒草防治虽然在青海省每年都在开展,但仅仅只将草原狼毒列入防治任务,且防治面积较小,目前河南县草原上肆虐的黄帚橐吾为害十分严重,由于缺乏相应的防治技术及防控药品,防控方法仍在探索之中。

6 对策及建议

6.1 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成效巩固

河南县政府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为契机,以生态立县为切入点,切实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鼠虫灾害预警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鼠虫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以县农牧部门为主,建立区域性联动动态指挥部;乡(镇)负责村,村负责牧户;县级草原站直接管理乡(镇)和牧民测报员;以合作社为单位,建立县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注重建设动态化预测预警机制,农牧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鼠虫灾害综合防控能力,草原技术部门提高对鼠虫发生危害的预测能力,为政府提供较为科学、正确的信息。定期发布鼠虫发生为害趋势信息,努力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

6.2 建立应急保障资金,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一是由县政府设立草原鼠虫灾害应急保障资金,每年从县财政资金或者绩效奖励资金中支付一部分作为鼠虫灾害应急防治资金。二是通过向省财政部门、发改委等上级有关部门汇报鼠虫为害信息,及时汇报联系,积极争取省级以及国家级财政支持。三是通过鼓励农牧民创办股份制合作社,明确入股责任、义务,坚持“谁使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合作社投资,投劳参与鼠虫害防治工作。

6.3 加强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注重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继续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大一线测报员培训力度,普及常规测报方法,严格规范预测预报和监测测报工作。加大测报资金投入力度,开发以3S技术为基础的草原生物灾害测报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可靠性、准确性,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及时控制鼠虫灾害的暴发和蔓延。

6.4 加快防治技术更新、优化,探索持续防控有效途径

在大面积防治的同时,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研究,一方面推广应用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积极改进防治手段,推广应用飞机和大型器械防治鼠虫害的技术;另一方面,以科技项目为支撑,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积极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消长规律的研究,寻找持续控制鼠虫害的有效途径。

6.5 标本兼治,开展综合治理

草原鼠害是一个动态为害过程,防治后需采取巩固措施,需连年、连续、连片防治,因此,要加大对草原鼠虫害及毒杂草的防治投入,提高防治标准,加大防治力度,尤其针对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的特殊性,要建立长期的资金投入机制。同时,从鼠虫害为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后果入手,鼠害防治工作应辅以围栏封育、黑土滩治理、补播、暖棚建设为重点的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治理草原鼠虫害,清除毒杂草,稳定提高草原生产力,提高天然草原的植被盖度和高度,使天然草原的牧草枝繁叶茂,成为不利于地面鼠类生存的环境。优良牧草的增加必将减少杂类草的生长,可使地下鼠因缺乏食物资源而抑制其种群发展;大力培育地方畜产品加工业、采集业和商贸流通等城镇产业,稳定提高牧民的非牧收入;积极引导牧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支持生态畜牧业合作,分流富余劳动力开展二、三产业,从而减轻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造成的压力[8]。

猜你喜欢

鼠害草场虫害
祁连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新草场有多远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玉树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森林鼠害防治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