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8-02-12王泽余
王泽余
(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阜宁 224433)
当今世界上,有50%以上的人口是以大米为食的,因此,如何实现水稻优质高产事关全球粮食安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需求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1 研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全国耕地面积的1/3被用于种植水稻,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作为主食。因此,水稻产量关系着国计民生。当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数量仍然较多。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相应的水稻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减少。为解决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增加和耕地面积减少引发的水稻供应减少的矛盾,必须研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保证粮食供应。此外,在我国许多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技术的限制,水稻产量比较低,而且品质比较差,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1]。
2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2.1 前期准备工作 水稻栽培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保证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使水稻优质高产成为可能。
2.1.1 稻田建设 稻田是水稻生产的基础,稻田土壤条件对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选择稻田地的时候,要考察当地的土壤条件,包括土壤的肥沃程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透气性、土壤透水性等,使其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水稻生产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水稻田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水稻生产的用水需求。水稻是喜温喜光的作物,对温度和光照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稻田地要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为了便于后期的生产管理,稻田应尽量选择在平坦开阔的地方。对地形条件受限的地区,要修筑梯田,使土地尽量平整。同时在水稻栽培前要做好整地工作,对土地进行深翻,以减少病虫害;加速农作物秸秆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透气性。此外,还要对土地进行消毒,通过增施肥料,调整土壤的内部环境,增加土壤养分。
2.1.2 选种 水稻栽培前的另一项准备工作是筛选优质的种子。水稻种子的质量决定着未来水稻能否实现优质高产,因此,要选择与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合的种子,要按照国家行业标准选择种子,品种选择尽可能多样化[2]。
选择好种子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要测试种子的发芽率,弃用5 d内发芽率不超过80%的种子。然后,晒种。晴天晾晒种子3 d,使种子内的水分含量降至14%左右,增强种子活力。再者,浸种。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种子进行消毒,预防虫害。对浸种后的种子进行检查,使种子的胚部、胚乳符合种植要求。最后,催芽。催芽温度要适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2.2 播种育秧及合理移植 水稻播种育苗一定要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般水稻育秧的温度在12 ℃左右,而且在播种育秧后一段时间内要保持温度稳定,防止温度急剧变化给秧苗造成损害。因此,水稻播种育苗一定要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在气温和光照条件都达到要求后再进行。育苗后要加强管理,及时进行灌溉和追施肥料,保证秧苗健康发育。
秧苗一般在5叶前进行移栽,此时秧苗叶片直立、茎基扁平、富有弹性,抗寒抗旱能力较强。同时要进行合理密植,根据水稻品种及当地的自然生产条件合理确定植株间距,既不过疏也不过密,保证水稻优质高产。
2.3 田间管理
2.3.1 施肥管理 要想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必须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施以不同的肥料。在肥料的选择上,尽量施用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减轻环境污染,提升水稻品质。
2.3.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对常见的病虫害进行防治。防治病虫害尽量采用生物手段和物理手段,减少农药使用量,避免对水稻带来污染。
2.3.3 清除杂草 稻田中的杂草会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影响水稻产量,因此要及时清除,保证土地养分完全供应给水稻。
2.3.4 灌溉管理 水稻生长过程需要必要的水源灌溉,但灌溉模式一定要合理,既要保证水稻生长的必须用水,又要避免水量过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因此,对水稻灌溉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
3 结语
要想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必须掌握水稻的生长习性,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行水稻生产。同时要注重稻田管理,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水稻进行精细化管理。
[1]陈家华.试析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8):184.
[2]王锦艳,康洪灿,钏兴宽,等.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时代农机,2015(4):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