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好葡萄酒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2018-02-12韩永奇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葡萄酒葡萄

韩永奇

(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1]尽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全面发力,但决胜期的关键是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产业是经济繁荣的基础,也是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而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具有关联度高、融合性强、生态环保的特点,这样的一个绿色产业能够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非凡的意义,它对于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1.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现状与问题

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自1999年就进入高增长时期,长达14年之久,以高达22% 年均收入增速递增。从1999年到2012年,我国葡萄酒行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26%。2012年,行业整体利润增速达到了52.4%①。从2013年以来,我国葡萄酒产业急转而下,结束了其发展的“黄金十四年”。 经过近年来的战略调整,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已进入相对的平稳期。2014年行业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已双双转正。2015年行业收入增速达10.81%,利润总额增速达18.83%。2016年行业收入增速3.97%,利润总额同比下跌6.59%。2017年国内葡萄酒产量100.1万千升,同比降5.3%,降幅较年初扩大。进口酒量增速回升至17.8%。近5年,国产葡萄酒产量年均降幅约6%②,而进口葡萄酒量价齐升。当前,国内葡萄酒产业出现增长趋缓或下降而进口酒增加的趋势,行业仍处于战略调整期。2018年1-2月,国内与进口酒产量增速分别为-5.9%与33.1%③,3-4月这种趋势仍在继续。进口酒力度加大,占比高且冲击国产酒发展,这是葡萄酒行业的主要矛盾。那么,为什么国产葡萄酒竞争失利、抗衡不了进口酒?关键在于行业存在的一些内外问题和矛盾。

1.1 行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葡萄酒行业供给结构存在着问题,低端产品多,在迎合消费者口味需求、品质升级、性价比和个性化上做得不够,同质化产品多,差异化不足,低效或无效产能多,低质低端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产品定位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二是成本居高不下,如过度追求包装的高大上、烧钱的所谓文化推广、销售上的买店行为等带来很高的费用,还有高居不下的葡萄种植环节成本,如土地、人工、管理等等,以及酿造、储存、运输等环节,如破碎、发酵、加工、辅料、倒库、物流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控制不力,成本减不下来,导致企业利润下滑。

三是缺乏创新型的人才,企业间相互模仿,行业创新力不强。此外,对企业的财务、资金、市场等风险的内控力差,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等等。

1.2 行业外部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产业认识存在偏差。对于葡萄酒偏见与糊涂认识不少。有人说葡萄酒是舶来品,是西方文化渗透东方的媒介。这个产业在中国发展起来是近年来的事情,在西方葡萄酒的不断渗透下,认知、喜欢、消费葡萄酒的人愈来愈多,尽管如此,但真正懂行的、熟悉葡萄酒的、正确认识这个产业重要地位与作用的人不多。由于缺乏了解,缺乏客观认识,缺乏感情,于是人们就带着有色眼镜来看葡萄酒产业,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带有偏见的理念必然导致对该产业轻视。

二是产业不成熟,规模偏小,地位不高。我国葡萄酒产业现正处于产业的成长期,与其他产业相比,规模偏小。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或GDP当中,每年四、五百亿产值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狭义的)占的份额很小,对GDP影响甚微,甚至可以忽略。若以GDP为标准,葡萄酒产业确是无名小卒,地位不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不显山露水。

三是在国家层面缺乏科学定位。长期以来,国内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分为两个部分,原料基地看作农业中的种植业,而酿酒这部分看成加工业,把它作为种植业的补充和工业辅助,很难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相待,只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作为农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的组成部分,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既归不到战略产业,也说不上是主导、支柱产业,更挤不进基础产业的行列,产业在国家层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定位。

四是产业发展存在政策障碍。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难以出现在国家产业发展重大规制上,甚至在一些相关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中也难以寻觅葡萄酒产业的踪影,一些理应享受的国家补贴扶持政策,葡萄酒企业、产区却难以享受,尤其是把葡萄酒作为奢侈品来征收高额赋税,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大大制约并影响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五是国家对本土品牌培育力度不够。除企业原因外,国家层面的品牌培育还有欠缺,尽管我们有优秀的葡萄产地,合适的气候和土壤,有一流酿酒原料和设备,但缺乏的是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

如上所述的种种问题都会给国内葡萄酒企业带来生存危机,高成本而又低性价比的国产葡萄酒怎么能够在国际竞争取得胜利?

2.充分认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重要作用

2.1 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能够促进乡村振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农民是关键,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因此,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所必须攻克的战略堡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起于农业,相连于二、三产业,与农字有缘,与工业相关,与旅游等服务业相融,和“三农”交织在一起。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有助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与农村繁荣兴旺,在致富脱贫奔小康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一些气候、土壤等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如烟台、宁夏、甘肃、新疆等产区都成功地进行了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实践证明,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是废弃土地资源利用和“两率一力”(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产出品的加工增值潜力)的提高捷径。同时,以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为依托的农旅结合,带动了葡萄酒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打造葡萄长廊、葡萄酒小镇,围绕葡萄举办马拉松赛事、葡萄悠闲采摘与亲手酿造体验等作坊秀活动,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就地就业,而且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习总书记在2016视察宁夏时高度赞扬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指出:“发展葡萄酒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是对葡萄酒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重要作用的高度肯定。新疆吐鲁番、甘肃武威、东北通化等产区葡萄酒产业推动了精准扶贫、农业结构调整、村落面貌与生态环境改善,提前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出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2.2 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能够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基于人民身体健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药酒同源的说法自古有之。有研究表明,“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剂、聚苯酚物质、酚化物、单宁酸、鞣酸、黄酮类物质、维生素E、维生素C、锌、硒、锰等微量元素,具有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防治肾结石、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脂、预防癌症、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意外、乳腺癌和预防心脏病等作用,经常适量饮用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3]。葡萄酒与心理健康有不解之缘,早就有酸葡萄思考缓解心理冲突的说法。有西班牙葡萄酒学者研究表明,葡萄酒能使人远离抑郁。每天饮杯葡萄酒能够很好地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带来的精神紧张情绪,有利于各种心理疾病的康复。饮用葡萄酒的时尚方式与品酒的缓慢节奏和当前人们想要的幸福慢生活相匹配,而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葡萄酒文化体验,葡萄酒主题游、庄园游、体验游、文化游等悠闲生活方式能促进人们的心里愉悦和幸福感,葡萄酒是心理压力的缓解剂,是愉悦幸福的催化剂,发展葡萄酒产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

2.3 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独有的关联带动融合特性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大强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战略[1]。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关联广泛,带动性强,是一个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产业。这个产业不仅是高效的农业,也是高效、绿色的工业,还是方兴未艾的旅游、文化、商贸、服务业。其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如酒庄就是多业态复合成产业链条。一个酒庄把农业、工业、旅游业复合起来发展,酒庄集群是一地域多个酒庄聚集发展而成,于是,一个新的产业功能区或新的城镇就出现在绿色的田野里。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在产业融合引领、带动作用,能够复合叠加其他产业,启动一些新兴产业。譬如葡萄酒与度假、观光、旅游融合而成的葡萄酒旅游产业。通过其强大的融合功能,把大大小小的产区都打造成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区、休闲度假区。如果把若干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区、度假区、休闲养生区和该区域新兴的商贸文化区等其他的功能区叠加起来,它就能够强力带动该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环保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是葡萄酒产业先天廪赋,它对有效地缓解环境生态问题,合理利用和开发现有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烟台通过在城市郊区发展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改变了过去城郊先污染后治理模式,遍布葡萄园与酒庄的郊区成了城市绿肺。除了环保生态外,它关键是推动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我国资源匮乏,资源分布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突出,可利用的耕地有限,而葡萄喜爱土质砂砾、贫瘠的土地,如山坡地、沙坡地不宜种粮却非常适种葡萄。如山东烟台把过去的荒地、山坡地都种上葡萄,昔日的撂荒地、旱薄地成为今日的酿酒原料基地。西部戈壁荒原是西部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戈壁荒原变成可利用的农业资源,是一个困扰大西北开发多年的难题。现在,如繁星的绿洲点缀在西部荒漠,戈壁荒漠资源化难题的破解多亏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荒漠生态的改善与经济增长,让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加快,初步形成了缩小东西部差距、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促进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政策提议

如上所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所发挥的作用巨大,在实施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进入新时代的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内外葡萄酒文化的熏陶下,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葡萄酒逐步向大众扩展,越来越多的家庭、群体消费葡萄酒,葡萄酒的井喷、爆发式消费增长期即将到来。然而,当前,我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的一系列内外部问题仍未解决,严重困扰、阻碍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影响葡萄酒产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作用的发挥。尽管内部问题可以靠行业自身调整来改善,也可由业内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但外部问题靠行业和企业是解决不了的。为此,就外部问题的解决提出如下建议:

3.1 进一步强化产业认知,加大产业宣传推介力度

要加大产业宣传,充分认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葡萄酒产业的认知度。可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协调,在行业内外大力宣传推介,借助报纸、电视、网络以及新媒体等大力宣传中国葡萄酒,充分利用好酒博会、品酒会等系列活动,开展好我爱中国葡萄酒等系列活动,达成全社会的产业认知,形成关心、支持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去引导全社会消费者认知国内葡萄酒、支持发展好这个产业。要多角度、多层面来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消费者了解中国葡萄酒的优势和质量,充分认识到葡萄酒产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多购买、消费国产葡萄酒,支持国产葡萄酒的发展。

3.2 要在国家层面科学定位葡萄酒产业

国家把一个产业放在何种地位,赋予其平台的大小和政策优劣都对这个产业影响很大,这是一个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挥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的关键是定位合理、科学。关于定位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学界有不少争论:传统农业还是新兴战略产业,一般产业还是重点支柱产业,现在的异议很大。笔者认为,尽管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全国GDP中微不足道,但这是从狭义的葡萄酒产业来说的,如果从广义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来看,其关联度极高、亲和力极强、链条极长,这样一个拉动带动作用极强、涉及面又广的产业,说它是举足轻重的大产业名副其实,说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大产业也不夸张。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兴战略产业,必须由国家重视并上升到战略层面并重新定位,是大势所趋!否则,我们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对这个产业的清醒认识,缺乏正确的产业定位和考量,缺乏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推动[4],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对中国葡萄酒产业进行扶持、保护,怎么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又怎么以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来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呢?建议:国家要在科学论证葡萄酒产业的基础上,合理定位,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目录。

3.3 修订葡萄酒准入政策,切实降低准入门槛

现行的国家政策对葡萄酒生产准入要求高,对于投资额、产能、生产以及检测设备等的要求太高,进入葡萄酒行业的门槛较高,建企业或葡萄酒庄的投资较大。近年来,准入的高门槛让葡萄酒企业雪上加霜。一个葡萄酒企业要进入这个行业必须符合这种高门槛的要求,上贵重的设备得需要很多资金,还得花不少钱用在相当复杂的检测手段上等等。行业准入的高门槛处处让葡萄酒生产企业大把花钱,大把资金投入到葡萄酒厂房设备、化验设施、检测设备以及卫生标准等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下文公布取消在葡萄发酵工艺与葡萄酿造等方面的不合理的人为干预性文件,废除一些人为增加的、不合时宜的葡萄酒生产准入标准,废除一些要求过高而又不符合实际的规定(如检验要求高精设备等)。总之,要以支持葡萄加工为目来彻底降门槛。

3.4 出台专门的土地、财税等政策,扶持葡萄酒产业

当前,国内葡萄酒产业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如下几方面:第一,我国土地的成本高于国外,且土地零星、零碎,集中在农户手中,要规模化利用、流转或经营,需要付出高于国外的成本。国外数千亩土地连成大片,且购买经营的成本较低,尽管我国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并出台了政策,但千家万户的土地流转合并成为大块地的流转,运营成本也比国外高了很多。第二,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人口红利基本消失。目前我国葡萄种植基地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田间管理大部分采用人工,多数葡萄园管理还是人工而不是机械化,居高不下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第三,葡萄酒税负高、费用高。鉴于这样的情况,建议:

第一,出台支持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土地、农业机械、设备进口等财政政策。现在在国家的产业政策目录里,针对酿酒葡萄的种植、酿造等的扶持政策根本找不到,专门针对葡萄酒的补贴扶持政策更是没有。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葡萄酒当成农产品来看待,这样,作为农产品的深加工,政府出台的一些农业补贴政策,葡萄酒可理所当然地去争取享受。但在我国却不是这样,国内将葡萄酒列入工业品之列,既然葡萄酒姓“工”不姓“农”,在其本身无扶持政策的情况下,再去争取享受农业政策那简直比登天还难。葡萄酒企业必须以打擦边球的方式来争取一些政策,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搭扶持其他农产品的政策车,才可能得到一点扶持。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委要专门将酿酒葡萄的栽培种植业的扶持列入农业政策当中,设立专项资金,以支持土地流转、田间管理机械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确保酿酒原料可持续供给和降低人工费用。专项资金扶持的重点:酿酒葡萄栽培、优质酿酒葡萄基地的建设,酿酒葡萄的栽培技术、品种培育、管理技术等公共平台建设等。

第二,尽快出台减税费政策。我国把葡萄酒作为奢侈品来征收高额赋税,整体税率在30%左右,包括10%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25%的所得税[5],影响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征收这样高的赋税是极不合理的。因为葡萄酒已经不是奢侈品,是基于大众餐饮的饮品,征过高的消费税在法理上说不过去。减税费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

要将葡萄酒列入农产品,最大程度地把10%的消费税降下来,最好取消。

3.5 大力培育中国葡萄酒品牌

把塑造葡萄酒品牌做为国家战略已成为国外葡萄酒生产国的惯例,葡萄酒新世界国家也好,旧世界也罢,都无一例外。如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业规模小、增加值少,微不足道的产出实在难以与其他产业相比,葡萄酒与它的矿石等资源比显然小的很,但它并不因这样而改变葡萄酒的国家名片地位,一如既往地倾全国之力去打品牌,把葡萄、葡萄酒做成澳大利亚国家的品牌,举国家文化之力向全球推介。倾尽全国之力量去做葡萄酒国家名片的还有智利、阿根廷等国家。我国也要把葡萄酒作为国家的名片来打造,在国家层面培育推广葡萄酒品牌和文化,提升中国葡萄酒在全球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3.6 统一制定进口酒准入政策和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对进口葡萄酒缺乏准入政策和标准,导致国外葡萄酒大量涌进国门,给国内葡萄酒带来了严重冲击。而国外不同于国内,他们有相应的较严标准限制进口酒。在国内无标准限制的情况下,监管形同虚设,整个国内市场受进口酒低价冲击。现在,自己种葡萄酿酒不如进口原酒灌装,那还种什么葡萄,砍树毁园就不断发生。如若听之任之,砍树毁园就不会休止,就会出现酿酒原料受制于人,到时后悔晚矣。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统一制定进口酒准入政策和标准,遏制进口酒倾销。

综上所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否发挥好其作用,事关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成败。要发挥好其作用就必须正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改善其外部环境,将有助于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作用。因此,重新审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位作用并把其作为重要抓手,作为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在国家层面将该产业纳入到新兴战略产业的行列,扶持葡萄酒产业的政策要尽快尽早出台,将会在决胜期加快葡萄酒产业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因此,重新审视并出台政策推动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注释:

①②③数据来源于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历年来发布的葡萄酒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葡萄酒葡萄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葡萄成熟时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供应蓝莓汁和葡萄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