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峡县太平镇特色旅游业发展研究

2018-02-12郭荣朝

乡村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太平镇西峡县特色旅游

郭荣朝 赵 淼

(1.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46;3.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太平镇是2016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位于河南省西峡县北部,地处八百里伏牛山主脉——老界岭腹地,周边分别与二郎坪镇、军马河镇、米坪镇、石界河镇以及栾川县、嵩县、内乡县毗邻,面积198 km2,人口9.2万人,辖11个村委会。

1 西峡县太平镇特色旅游业发展现状

1.1 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1.1.1 地文景观。西峡县太平镇主要有鸡角尖、老君山、玉皇顶、白石尖等诸多山峰,分别地处该镇的东北部和西北部。鸡角尖是群峰之最,海拔2 212.5 m,因形似引颈高歌的雄鸡而命名,也是西峡、栾川、嵩县三县之间的界山。老君山海拔2 192.1 m,因山顶建有老君庙(唐代)而得名,是西峡县与栾川县的界山。玉皇顶海拔2 203.0 m,为西峡县与嵩县之间的界山。这些山岳型旅游地峰峦叠嶂、形态各异,有的直插云霄、孤峰擎天,有的陡峭雄伟、悬崖古松。

1.1.2 生物景观。西峡县太平镇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8%,天然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92.9%。有植物种类125科516属2 200余种,维管束植物1 600余种;有连香树、杜仲、香果树、银杏等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山茱萸、石斛等各种珍贵中药材1 200余种。有动物1 316种,包括金钱豹、麝、艾叶豹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1.3 天象和气候景观。茂密的森林使西峡县太平镇成为独特的生态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无论是原地眺望,还是高空俯视,一年四季,时而饱览霞光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时而俯瞰飘渺逸荡、变幻万千的云海,伴随松涛阵阵,给人以无限遐想,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洗涤与升华。

1.1.4 建筑与设施。西峡县太平镇主要有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黄石庵、清代马秀才故居、太平公主殿等。

1.1.5 人文活动西峡县太平镇主要有道教养生文化、孝道文化、禅宗文化及农耕文化等民间习俗,以及杜鹃花节、老界岭红叶节及山茱萸采摘节等现代节庆活动等。

1.2 旅游配套设施较为齐全

随着西峡县太平镇独具特色的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的相继开发利用,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旅游配套设施工程项目也得以全面建设。旅游交通方面,既有南阳市汽车西站开往老界岭景区的班车,也有郑州、洛阳、信阳、开封、漯河、十堰及襄阳等省内外主要城市开往老界岭景区的自驾线路。食宿娱乐购物等方面,既有老界岭景区的高档次旅游宾馆,也有多数游客喜闻乐见的各类农家宾馆,以及相应的特产营销旅游商店,共计有500余家。西峡县太平镇旅游配套设施的日接待游客能力已达8 000人,一个集农家宾馆、餐饮、娱乐、特产营销等于一体的镇(太平镇)村(东坪村、桦树盘村、黄石庵村)有机衔接的特色旅游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观山水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已成为西峡县太平镇旅游接待设施的特色品牌。根据西峡县太平镇旅游办公室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农家宾馆游客接待量已达30万人次以上,实现收入5 000万元以上,旅游经济效益极为乐观。

2 西峡县太平镇特色旅游业发展模式

西峡县太平镇特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目前已实现了林业、农业、农村、农民与特色旅游业的有机融合,逐步形成立足自身特色旅游资源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2.1 林业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

老界岭前身为林场,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为河南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峡县太平镇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坚持山、水、路、房和园五方面的整体规划建设,先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与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发展生态立体林业经济——休闲度假旅游模式;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与安全饮水工程;提升旅游环线道路标准,全面实现乡村道路路面硬化与街道硬化;推进深山乡村搬迁整治,统一打造徽派民居建筑风格;不断建设景观游园,努力塑造绿色长廊与鲜花大道[1]。

2.2 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

西峡县太平镇农业发展始终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原则,重点发展特色农业,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称号,不仅丰富了生态采摘休闲度假旅游的内涵,而且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内涵品质,最终使农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大幅度提高。

2.3 农村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

太平镇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统一规划整治,实施美化入户、文化入户和标准化入户工程。对东坪、桦树盘、黄石庵3个美丽乡村的民居进行徽派风格改造,对农家宾馆进行仿古门楼和栅栏建设;积极收集石磨、碾盘、石臼、石磙、木梨及铁梨等各种农耕用具,设置农耕文化展览广场;构建太平镇农家宾馆星级指数评定标准,动态评定农家宾馆,彰显农家菜肴特色,提升农家服务质量,使整洁的乡村完美地融入青山绿水之中。

2.4 农民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传统农民的真实写照,在西峡县太平镇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及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传统农民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不但巩固完善原有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技巧,而且还提升了新型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市场信息把控能力及现代旅游企业管理能力等,尤其是形成了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理念。“思路决定出路”,农民素质的快速提升是实现太平镇林业、农业、农村与特色旅游产业有效融合的关键[2]。

3 结语

为了推进西峡县太平镇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应从未来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出发,以发展的眼光筛选、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为特色旅游产业的培育发展创造条件;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特色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了林业、农业、农村、农民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有效拉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支撑特色小镇建设,通过特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培育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继而带动上下游产业及旁侧产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促进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太平镇西峡县特色旅游
湛江太平镇引进金融活水浇灌“三农”
西峡县
地域文化下的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研究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打造新生小城市
中部地区特色小镇要素分析
四川最早的乡土文学
2015年西峡县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