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数字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8-02-12丁点点

新疆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农村

丁点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 830049

近年来,新疆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变革、发展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落实新疆农产品销售“两张网”工作部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已经在全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得到示范和推广应用。

1 发展现状

1.1 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广泛融合

2018年新疆农业用北斗终端近2 500台(套),使用农业用北斗终端定位导航拖拉机辅助驾驶系统进行播种的面积4万hm2,植保无人飞机超过500台架,使用植保无人飞机智能喷药技术的面积3.3万hm2。精量施肥技术、变量喷药技术、智能滴灌系统等智能技术也在试验示范阶段。2018年精少量播种面积28.3万hm2,农田机械节水灌溉18.3万hm2。利用数字智能装备的示范区示范点数量已经突破35个。农机深松作业面积达5.1万hm2,深松监测器安装数量达3 500套,新疆农机深松作业信息化远程监测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沙湾县等棉花主产县推动棉花精量播种监测和残地膜机械回收作业质量监测,合计面积超过1 300 hm2。

1.2 农业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新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6个(含2017年新增的10 个),中央财政到位资金7.2亿元。其中: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2个,贫困县覆盖率达62.86%,占示范县总数的61.11%;深度贫困县14 个,占示范县的38.89%,占全疆贫困县(28个)的50%。目前新疆示范县共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43 个、仓储物流中心71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 867个,服务站点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345 个,覆盖率达59.9%,电商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3 农业信息化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启动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中心建设;建成了新疆农作物管理平台、农业综合执法平台;正在积极建设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平台等,为新疆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提供了支撑,为提升农业农村大数据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创造了条件。在信息化电子政务应用方面,建立了OA办公系统,覆盖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本级和二级局以及14个地(州市)农业局,基本实现了农业农村厅办公业务无纸化及信息资源共享。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地(州市)农业局的农业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已建设完成,依托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地(州市)农业局三级高清视频会议的互联互通,并正在推进农业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向试点县(市)农业局延伸。

1.4 信息化服务逐步开展

昌吉市和阿勒泰市开展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试点市村级益农信息社累计建成166个(其中标准型55个、专业型16个、简易型94个),累计培训村级信息员1 333人次。

2 机遇与挑战

2.1 “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行动将促进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

国家《“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农业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2.2 科学有效的信息监管与决策依赖信息技术

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支持科学决策;完善农业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等系统,提升响应能力;建设亟需的业务管理系统,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各地农业部门业务数据系统虽然很多,但是这些业务数据绝大部分都存储在农业农村部数据库中,且各部门之间数据呈现碎片化状态。借助大数据、云平台技术,汇聚现有业务系统数据,建设全区的省级农业综合大数据平台,对全疆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分析、监测预警、决策提供支撑。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农产品、化肥、柴油等农资产品的价格异常波动,借助科学的信息监管、预警平台及早响应,出台补贴、调控政策,保障农民利益。

3 存在问题

3.1 专业人才紧缺

农业信息化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等多方面,目前新疆农业农村部门上下均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信息化推进和建设工作中面临较大的难度。

3.2 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农业农村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是一项成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需财政给予大力扶持,仅依靠上级农业部门财力投入十分有限。二是农业与信息化的融合需要先进的技术做支撑,需要智能设备的投入,由于智能设备的投入不能直接见到实际效益,造成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政府也只能靠相关补贴拉动,导致一些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的智能设备无法大面积得到推广应用。

3.3 认识不到位

目前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上网、报数据的层面,对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在实际应用中对智能化、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大。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的推广

引导各地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牧业示范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大宗粮食和特色经济作物规模生产区域、林果生产区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农产品初加工企业以农机服务为主要内容,加大推广农用北斗导航系统、植保无人机、卫星定位导航作业、农机深松作业、棉花精量播种监测、残地膜机械回收作业质量监测、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作业等应用领域;加强遥感监测在棉花、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的应用,逐步拓展在苗情长势、轮作休耕、病虫害等方面的试点;引导农药生产企业按照《农药标签二维码格式及生成要求》、《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农药产品追溯系统,合理制作、标注和管理农药标签二维码;加快基于智能阀的智能化节水灌溉推广;加快研制适应新疆的以温度、湿度、测土配方为等代表的大田物联网终端感应器。

4.2 强化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

大力培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主体。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广泛开展针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农产品经销商等群体的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培训。充分利用商务部门开展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有力契机,在商务部门建设基础段,打通农村流通领域邮寄难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基础上,做好电商人才培训。初步形成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线下卖原料、线上卖初深加工包装产品;农产品经销商、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原料收购、加工、包装,线上做货源商家的分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局面。

4.3 提升农业管理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

4.3.1 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

综合统筹应用各地区种植业、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产品质量、土地流转、农村资产及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市场信息等数据,形成“本地区农业一张图”,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知识发现等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专家智能决策系统,开展农业大数据趋势分析、价值发现和预报预警等,为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等提供决策支持,对本地农业信息数据开展互联互通和深度应用;围绕本地区农业生产主栽粮食作物和重点经济作物,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等技术手段,整合遥感卫星数据、无人机数据、气象数据、传感器数据等多源数据,搭建本地农业生产时空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农田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病虫害预警评估系统、气象灾害预警评估,针对性服务于自治区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气象灾害预报三个重点业务方向;应用信息智能化技术,开展“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建设。

4.3.2 提升重要农业信息系统应用

建设智能化、可视化应急指挥平台,完善农业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加快开发农药购销存系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系统、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机监理、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统计等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效率。

4.4 强化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由各级政府牵头,成立由农业、财政、发改、商务等多部门组成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细化实施方案,会同各有关部门组织电信运营、电子商务、邮政快递、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相关企业单位,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标准,重点在各县市行政村建设好益农信息社,确保网络全覆盖、服务无盲区、运营可持续,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