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团式”医疗援疆标准体系的建立推动内涵建设发展的实践和探讨

2018-02-12张振海关永健刘济生

现代医院 2018年1期
关键词:组团式重点项目援疆

邱 娟 张振海 邓 波 季 辉 关永健 刘济生 丁 强 陈 彦

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新疆稳定工作的会议纪要》出台,1997年2月全国援疆工作正式实施,2010年3月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各地区的格局,建立了全方位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2016年4月“组团式”援疆进入新疆。赋予了“对口援疆”丰富的政治内涵[1]。随着援疆工作逐年的开展,“对口援疆”、“组团医疗”援疆成绩显著,但具体实施也出现不少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缺少监管、考评机制,缺少实质内涵、标准,无法真正调动援疆省市“对口支援”的积极性,所以内涵建设显得十分重要[2]。而内涵建设包涵很多内容,如顶层设计的标准、援疆人才队伍的选拔标准、“院包科”后方医院支持情况、“师带徒”的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受援医院受援助医院支持后对医疗质量和管理的提升情况、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医疗援疆保障机制的标准、援疆激励机制等内容。下面一一阐述:

1 “组团医疗”顶层设计标准

“顶层设计”原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概念,旨在最高的层面上统筹项目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总揽全局,以寻求解决之道[3]。顶层设计相当于一个构架,一个方向,所以基础建设成什么样全看顶层如何设计。在“组团医疗”援疆里顶层设计就是指确定医疗援疆的目标,需要达到的标准,为医疗援疆工作开展勾勒出一个构架和层次。而就目前“组团医疗”援疆开展以来“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这让医疗援疆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没有标尺去衡量,这不利于发挥援助双方的积极性,不符合“医疗组团”援疆的初衷[4]。可根据支援省市医院情况及受援医院情况按需选派合适人员对口援疆,定期由第三方如援疆指挥部对援疆专家进行考核、协调对口援疆人员,医院对带教徒弟进行考核,将双向考核落实到位。同时,相关部门应对“组团援疆”在政策、资金、援疆专家的待遇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

2 援疆人才队伍需有选拔标准

自医疗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因各对口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的综合实力各不同,被派往受援医院的人员层次不同,受援医院的要求不同,援疆人才队伍没有一个相对科学的选拔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限制,这不利于援疆工作的开展,所以制定一个选拔标准尤为重要。选拔标准的制定可以根据以往援疆人才队伍在受援医院的情况和考核评价来制定[5]。援疆人才的评价标准:①医疗工作门诊次数、查房次数、危重疑难病抢救人次、主刀三四级手术台次、填补疆内空白技术、院内首次开展新技术;②教学科研:教学时数、带教学生数、全院性讲座、科室内部培训、指导申报科研项目、指导编撰医学专著、指导发表论文、指导团队获得成果奖项;③社会工作:担任支部书记、主任,从事科室管理工作、参加义诊、下乡,主办、协办国内外会议,在岗率等[6]。这也是在选拔人才中定要求,定目标。

3 院包科后方医院支持标准

“院包科”是指以“援疆医院+受援医院科室”形成的发展共同体,即以举援疆医院全院之力努力发展受援医院的一个科室,以达到重点帮扶该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科室管理能力、科研教学水平等综合能力,使科室得到全面提升。这就要求在选择后方医院和受援医院重点扶持科室上要慎重,因为如果后方医院综合实力不强就达不到扶持目的,被扶持科室选择不合适就达不到预期目标,所以制定相应的标准尤为重要[7]。在选定“院包科”医院前可根据支援、受援医院情况及优劣势来考虑,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该院为优势科室,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克州人民医院待发展的科室。江苏省人民医院即为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院包科”后方医院。选派支援专家人选可根据政治表现、职称、业务能力、责任心等多方面考虑。

4 师带徒人才培养标准

“师带徒”旨在通过援疆专家带教方式将医疗技术、科研思路、学习方法留在受援医院,以促进当地医疗卫生的发展,达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目的。但因受援医院、受援周期的不同,援助医院实力和派往援助医院的技术能力不同,对人才培养标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8]。这可能会出现带教老师期满后离开,技术跟着撤离的局面。所以“师带徒”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我们可以采取双向考核的方式来达到促进师带徒的效果。如规定援疆带教老师在受援期间完成的相应的指标,开展教学比重、指导进修比重、指导新技术、新项目比重、指导发表论文数量及级别、指导科研项目申报数量及级别等项目来衡量[5][9]。只有确定了人才培养标准才能根据标准来考核,以促进老师认真带教,学生认真学习,达到“输血”向“造血”转变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法我们可以借鉴阿合奇县人民医院“师带徒”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采取每一位援疆专家根据自己专业定向带教2~4名医技、行政人员,具体考核指标可以为:在援疆专家援助期内,每位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独立开展的新技术名称、例数,完成科研项目的级别、名称,发表的科研论文的级别、数目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带教内容可以为:临床新技术、自治区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地区级科研项目、院级科研项目、SCI学术论文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等方面。对带教老师的考核可以根据带教成效进行考核。

5 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标准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质量综合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管理永恒的课题[10]。科室是医院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科室如若采取良好的质量管理,除能够提高医疗质量,缓解医患关系,还能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树立科室品牌,提高科室竞争力。从而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11],所以提升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就间接的提升了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活动的规范开展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至少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院感管理、护理管理、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过程管理、病历质量管理、技术授权管理、药事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12]。就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内容确定考核标准,根据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院感管理、护理管理、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过程管理、病历质量管理、技术授权管理、药事管理、应急管理所占比重确定权重,再依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和阶段性目标任务,科学合理的确定每项指标标准,如处方合格率为100%,甲级病案率为90%,根据标准不同扣除相应的分值,以此来得出每月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最终得分[13]。最后再综合所有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考核得分来判断本月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根据分值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予以持续改进、落实,最终达到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目的。

6 重点项目推进的标准化

2010开始的新一轮对口援疆涉及内地19个省市和新疆的12个地州,其中“组团式”医疗援疆涵盖了7个省市及8家新疆地市级医院。新一轮援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各种形式的项目是这一工程的核心[14]。组团援疆重点项目的开展,针对受援医院和当地群众需要,为实现卫生援疆目标,以重点项目带动医教研全面发展。

“组团式”医疗援疆的重点项目,如江苏医疗援疆开展的“润心计划”,根据克州高原地区先心病高发的特点,目前连续成功开展了八期,救助了62名心脏疾病和漏斗胸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他重点项目如上海援疆的三降一提高项目,2010年以来累计投资喀什莎车县3.5亿元,当地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都大幅降低[15]。重点项目的开展,要建立以下标准:

①重点项目的选择:医疗援疆重点项目,应该符合中组部和国家卫计委等部门的文件要求,符合“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并针对受援地区和医院的需要。

②重点项目的支持:组团援疆的重点项目,应该由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后方医院的资金、人才等支持;受援地区政府、卫生部门和受援医院也应予以配套支持。

③重点项目的管理:援疆医疗队和受援医院,应当成立重点项目管理小组。在活动开展之前,应该召开专门协调会,进行周密安排。活动期间由管理小组和主要负责人进行活动协调,保证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进行经验总结和上报。

④重点项目的目标:重点项目的开展,不仅在于开展手术,救治的患者等具体活动。更重要的是培养本地人才,促进科室建设,留下本地的人才队伍。

⑤重点项目的延伸:随着重点项目开展的深入,可以单纯的从项目本身延伸到其他内容。从管理的不同领域来说,如从推技术到促进科研开展;从地域来说,可以先从地市级医院逐步推进到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带动地区整体卫生水平提升。“润心计划”的开展,正是经历了这样一条发展之路。

⑥借助重点项目开展,建设民族团结工程: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也是对“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开展的要求,借助重点项目开展,可以加强民族交流沟通。比如通过定期下乡活动,既可以推广项目活动,又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开展义诊。其他还有内地专家与少数民族医护人员的结对,与项目开展的帮扶对象结对认亲等。将重点项目打造成民族团结的典范工程。

7 医疗援疆保障机制标准

医疗援疆保障机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和经费保障。“对口援疆”的政策、保障机制必须是建立在“援助方”和“受援方”利益共赢的基础上[16],应对援疆专家的待遇、休假、晋升、考核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样援疆专家才能在受援医院更好的工作[17]。

综合各方面,建议组织保障方面标准化如下:

①两地政府应给予政策保障,政府分管领导、卫生局领导、医院院长应通过实地考察、认真商讨后制定详细的支援策略和步骤;在支援医院方面,应建立“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小组,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由人事处、医务处、科教处、发展部负责人为组员[18]。

②发展部负责人同时兼任联络员,做好与受援医院的联系沟通。

技术支撑可为受援医院的发展起到切实的帮扶作用,建议技术支撑方面标准化如下:

①严格根据受援医院所缺专业需求选派,不可随意性选派;

②制定具体选派医生的学历、职称比例;

③选派支援医院的重点学科骨干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入新项目。

经费投入是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保障,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制约对口支援的发展,要想支援工作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建议在经费投入方面标准化如下:

①由于受援地区经济发展层次不齐,可根据受援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宏观调控经费的投入;

②尽可能的为受援医院购置新设备,有先进的设备作为支撑,援疆医生才可在受援医院顺利施展才华,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医疗等各方面的水平。

8 援疆激励机制标准

中组部在《对口支援新疆干部和人才管理办法》中规定,援疆干部的年终考核,由新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同受援医院的干部职工一并进行,考核重点为援疆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在疆率、在岗率等,并没有详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使得一方靠热情和责任发扬奉献精神来支持援疆工作,但时间长了不利于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

所以要利用激励机制,调动援疆专家开展援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激励机制可以包括政策引导、物资激励和精神鼓励几方面。完善援疆激励机制是驱动援疆工作发展的关键[19]。激励机制的标准可以分为硬性指标、绩效考核、政策倾斜三部分,硬性指标可根据援助不同岗位分为技术岗位和行政岗位,技术岗位的硬性指标可以包括工作量、开展新技术数量、开展新项目数量、申报科研项目数量、指导徒弟完成业务讲课数量、指导徒弟发表论文数量等;绩效考核指标可在硬性指标完成基础上,每增加完成1个给予增加一定数额的绩效。年终考核,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考核可以与待遇、职称晋升及行政技术职务等方面挂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0]。行政岗位的硬性指标可以根据职位、职务等级做一统一标准,绩效考核指标可根据通过科学化管理建立差别、贡献业绩制定激励机制。建议对技能型人才实行优先待遇和优厚薪酬[21];政策倾斜如可对援疆期满且援疆期间表现良好的援疆人员,对其子女在高考政策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援疆人员返回原单位后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以激励援疆人员对口支援的积极性。另外,激励机制标准中除了经济激励还应遵循人性化与制度化平衡的原则[22]。应充分利用精神激励中的情感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榜样典型激励法、奖励激励法、荣誉奖励激励法[23]。

对于有特殊贡献的、表现突出的个人,还应设有单独的激励标准,如填补医院空白技术的开展、填补南疆地区空白的技术、填补新疆地区空白的技术等,应分层次给予个人精神和物资奖励。

9 讨论

“组团医疗”援疆对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因“组团医疗”援疆受援、支援医院和人员的实力、保障、机制各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组团医疗”援疆发挥效果不一,支援医院支持力度不一,受援医院学习人员掌握技术的程度作用不一,没有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估,这样不利于“组团医疗”援疆工作的长期开展、发展,不利于推动“组团医疗”援疆的内涵建设。只有“组团式”医疗援疆建立了标准体系才能更好的推动“组团医疗”援疆的内涵建设才能让“组团医疗”援疆得到长足发展的良性发展。

[1] 张立哲. 论援疆的法制保障[J]. 兵团党校学报,2014,(5):75-78.

[2] 叶 蓉,王晓霞,杨 萍. 我国对口援疆政策回顾与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2015,(4):73-74.

[3] 王一成,李杨琳. “顶层设计”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概念的应有之义与本真精神——基于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解读[J]. 延边党校学报,2014,30(3):14-17.

[4] 梁 敏,杨 萍,姚 华. 医疗卫生援疆受援效果的综合指数研究[J]. 现代医院管理,2017,15(1):25-28.

[5] 高成金,肖 红,阿不都许库尔·米吉提,等. 双向考核导师带教制度在卫生援疆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医院,2015,19(7):61-62.

[6] 王晓霞. 医疗卫生援疆工作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

[7] 曾万明. “组团式”援藏助推西藏卫生事业大发展[J]. 中国卫生,2017,(9):58-59.

[8] 唐月红,盖冰雁,叶 蓉,等. 卫生专业人才援疆的SWOT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2015,(4):40-41.

[9] 陈道桢,李向东,刘 楼,等. 援疆医疗“师徒结对子”模式实践与体会[J]. 中国医院,2013,17(7):47-48.

[10] 董云红,代 伟,李晓玲,等.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有效推进医疗质量管理[J]. 兵团医学,2015,45(3):69-72.

[11] 李晓斌,徐忠华,孟宪涛,等. 科主任的医疗安全管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5):164-165.

[12] 李 扬,马克杰,单 清.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实践与持续改进[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2):39-40.

[13] 刘世君,徐茂云. 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的实践[J]. 中国医院管理,2013,33(5):56-57.

[14] 程广斌,程 楠. 新一轮19省市对口援疆:进展、问题与推进措施[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3):18-21.

[15] 杨春莲. 酿得百花成蜜后——上海医疗援疆“三降一提高”纪实[J]. 浦东开发,2016,(12):39-41.

[16] 杨富强. “对口援疆”政策回顾及反思——以1997年至2010年间政策实践为例[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9-115.

[17] 顾玉芝,王燕森,王 君. 我院对口支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27(1):57,61.

[18] 宓轶群,谭申生,张李琼,等. 对口支援医院基线调查及援建策略初探[J]. 中国医院,2011,15(10):54-57.

[19] 郭英远,张 胜. 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7):146-154.

[20] 洪银蕊,叶 梅,曾 志. 综合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医院,2017,17(9):1296-1298.

[21] 邓 尧,邵 艳. 试论小微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J]. 人民论坛,2013,(11):98-99.

[22] 王勇明,赵永清.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理论构建[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80-84.

[23] 方 敏,邱 萌. 精神激励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J]. 现代医院,2016,16(5):739-741.

猜你喜欢

组团式重点项目援疆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十四五”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援疆的夜晚
青海:“组团式”医疗破解因病致贫
“组团式”教育援藏
放眼大局抓细节——组团式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