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18-02-12刘绪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海量教育工作者思政

刘绪平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显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大数据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科技的发展会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深入融合,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大数据蓬勃发展下,作为创新最前沿、传承最经典、知识最密集、思想最活跃、信息应用最充分的高校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利用新技术创新教育模式。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其对大学生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的搜集、科学的研判与精准的处理,以高效快捷的掌握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大数据的一般理解

大数据是信息科学革命的产物,是知识型、智能型、网络型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共享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产物,它是全球范围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军事领域等方面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大数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仅把大数据视为一种工具,更把它视为一种战略资源,还把它视为一种价值观与方法论,运用各行各业的日常管理和统计决策中。正如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所说: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2]“人们能够通过大数据获得更新认知、创造更新的价值观念;大数据还可以改变组织机构和市场,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2]从他们对大数据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是我们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社会中各种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各种机构和团体以及他们之间形形色色和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它既是我们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可选的方式。从大数据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具有“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和价值(value)”[3]等4V的基本特征,大数据的大量是指数据的海量化和全面化,数字通过电子传输的形式记录搜集社会上人们各种信息;高速是指数据的建立和运行高效快捷,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权威发布,“截止2017年6月,我们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数7.24亿,其中10-39岁网民群体占整体的72.1%。”[4]毫无疑问,我们的网民位居世界第一,而青少年学生是网络用户中的一个很大的群体;多样是指主要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载体进行数据的多样性和非结构性传输;价值是指数据的搜集、研判、分析和预测,这是数据的核心要义。大数据日益融入和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且大数据与“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高度融合,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为改进和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评价和管理服务工作,可以说,高校的思政教育充分运用大数据获取的海量信息对其工作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这对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时代全面及时了解掌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掌握思想舆情,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的规律,开展和实施富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所以,大数据融入到高校思政工作,是新科技发展与思想教育高度融合的产物,也反应了高校思政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适应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引领性、号召力和感染力。

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大数据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海量的资源信息。大数据以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移动智能终端为依托,把海量的信息用数字化的形式传输到终端,将各方面的资源整理搜集起来,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人们搜集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大学生是高校的主流群体,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的信息,为何会产生如此之多的数据,而且还是海量的信息;一方面,不仅说明上网的人逐渐增多,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联系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互联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重要接受者、使用者和传播者。因此,大数据为作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的信息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可以充分借助大数据资源更好的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大数据技术为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搭建平台。大数据生成的丰富的数据,这为高校思政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德才兼备的人才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场景,使这些教育内容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呈现出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接近大学生实际生活、学习和日常中,使思政教育教育模式不仅在主体课堂上呈现,而且可以通过媒介形式展现出来,如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网、网络云端平台、QQ空间动态等自媒体和微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喜闻乐见的话题。在这些方面,大数据就好比是一个放大镜,将大学生群体的各类信息通过他们的实际生活以大数据的形式把信息传输和反馈到终端处理平台,我们可以借助反馈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归类、整合,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乃至深度挖掘,从而使思政工作者能够有效及时掌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服务和引导。

3.大数据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参考。大数据正在不断改变已有传播形式和思维形式,也深度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得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教育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和数据化的特点。在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搭建终端平台,而且提供海量的数据、丰富的内容作为教育教学的载体和内容,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层次多样的信息和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反馈出的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讨论、课堂教学互动和个别谈话谈心来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普遍的和特殊的问题,同时,大数据产生的海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研判与处理,可以实现师生网上网下、课堂课间的互动交流,最终达到及时掌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的目的。

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大数据动摇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大数据使我们的生活深度的卷入到海量的信息之中,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创造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以外,还给大学生开发了许多不健康的软件、游戏和搭建虚拟空间的平台,导致有一小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深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主体与客体、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节,甚至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每天浏览的信息量非常丰富,有的大学生掌握的信息甚至比教师掌握的信息还要多,这就动摇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动摇了教育在整个思政教学过程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海量的信息传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得教育工作者很难准确掌握每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这样使得教育工作者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难度系数和复杂程度更加突出,大数据使得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状态的准确把握提出严峻的挑战。

2.大数据产生海量信息的客观性和精准性有待确认。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获取数据的渠道非常广泛,内容来源十分丰富,在这种环境下,大数据生成五花八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的是客观实在的,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有得数据信息纯属于捏造和子虚乌有,甚至是某些不负责人任意捏造和随意变更。今天大多数信息和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我们无法辨别数据的真实与虚假的来源,因此,这对我们准备研判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出了挑战,我们如何通过海量的信息把握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大数据给我们提供分析数据的同时,这些数据的分析会不会误导我们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把握,因此,大数据对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动态的真实性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大数据给我们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的同时,也给我们精准的富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3.大数据的广泛使用模糊了公开性和隐私性界限。随着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大数据的发展使用日趋成熟,公开的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借助分析的数据对工作和生活进行处理和规划,但是,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有时候模糊了公共的和私人的界限,也使得我们的数据私人隐私问题面临着很大风险。比如,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喜欢通过微信朋友圈、QQ空间动态上发表的自己的心情、随时随地上传照片、拍摄小视频更新自己的信息动态,这些会在网页浏览中留下他们详细信息和数据记录,有的甚至通过各种软件注册时留下的个人真实信息,使得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毫无保护的暴露在互联网上,这对个体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和挑战。如果大学生的隐私数据被泄露了,就会给当事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后果。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人身攻击与伤害。因此,通过大数据对大学生的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个人隐私和相关信息的保护。

4.大数据导致使用者运用数据能力相对欠缺。大数据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尽管在今天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和运用,但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我们在日常中不仅要获取大学生思想动态信息,更重要的通过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变化进行预测。因此,有些思政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充分掌握和正确使用大数据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他们在大数据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应用数据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使用数据去解决大学生具体的思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了解大数据技术,理解掌握大数据的工作原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有用信息,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才能够轻松自如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立于不败之地,达到独特的效果。

四、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1.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政“数据库”

“数据是进行科学分析和探究的基础性资源”。[6]大数据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创建了自身的校园网络平台,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端,建立自己的网络管理中心。这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各个高校相互之间的信息可以共享,涉及到共性问题,还可以相互交流,携手处理共性问题,甚至对个性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相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作为高校,为了整合资源,可以通过信息中心统一搜集数据,使得高校通过图书馆、教务处、学工部、宿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后勤管理中心等部门相互协同、相互配合,共同建立统一的高校“数据库”,把数据库分成“公开性数据”和“个人授权数据”,使得数据库的数据既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共享共建,还能使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到有效的管理,以保护相关当事人的私人信息,当然,个人授权必须的专人负责,切实把高校的这一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这样对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裨益。

2.加强大数据意识,牢牢把握思政工作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7]大数据不仅改变了大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工作载体和教育途径,同时也改变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这对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大数据同样是他们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基本功,广大思政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善于运用各方面获取的海量数据,不仅仅要获取数据,而且尽可能的保证获取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样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可以较为准确的反应数据的可靠性,使思政工作者正确运用这些数据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一些大学生思想问题。通过大数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自觉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我们要善于发挥新闻时事的权威性、理论教育的深入性、正面舆论的导向性,弘扬正能量,传递主旋律,通过大数据思政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要注重学习、勤于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始终紧随时代步伐,勇于承担时代重任,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3.善用大数据功能,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采集和分析处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步骤。”[8]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大数据本来就是信息时代创新的产物。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借助大数据技术,以“微课堂”、“微镜头”“慕课”、“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录制教学视频,制作个性化的PPT以及网络在线授课等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有的思政工作者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和图文上传到学校的官方网站,或者在受教育者群体中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把相关的学习资料上传至群里、空间动态和朋友圈中,使大学生可以在课外的业余时间打开下载相应的资料进行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建立的微信群或QQ群跟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在线交流,这就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使大数据的价值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这样就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和功能性。

4.适时给予正面引导,准确掌握大学生网络舆情

“数据,是对信息的记录。”[9]随着大数据时代飞速发展,大学生中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众所周知,信息可视化是非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可以使用直观地方式展现原始数据间的复杂关系、展现潜在信息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10]我们通过大数据手段,就可以收集、整理、处理与分析大学生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和评价,从而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正确预测大学生对当前热点事件的认知和理解,因为大数据“更注重‘是什么’,不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11]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数据更侧重于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大学生思政工作者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一旦发现学生思想动态方面出现偏激状态,要及时纠正其思想动态并且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有效防止舆论趋势消极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借助大数据,找准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意见,正确引导舆情,积极传播正能量和倡导社会主流思想,引领社会健康向上的舆情,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大数据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战略、文化观和世界观,会带来社会变革,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和协作的精神,迎接这一变革。”[12]大数据时代,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其既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挑战。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理应及时主动自觉地打破传统思维桎梏,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武装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以正确分析和科学预测大学生思想动态,不断创新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和新方法,为更好的培育新时代的弄潮儿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引航把脉。

猜你喜欢

海量教育工作者思政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海量快递垃圾正在“围城”——“绿色快递”势在必行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个图形所蕴含的“海量”巧题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