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资本范畴”*

2018-02-12伍胤鸿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范畴逻辑资本

伍胤鸿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对“资本范畴”的梳理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四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农业现代化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脱贫攻坚战任重道远。如何运用“资本逻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真正为乡村振兴谋福利、为农民谋幸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对“资本范畴”的大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前,学界便有社会主义存在“资本范畴”的提法。这是对“资本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比较早的认识,但是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得到认同。[1]90年代以后,“资本范畴”问题渐渐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一批经济学家抛出“资本中性”的观点。他们认为:“资本与企业、工资等一样,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还存在于社会主义中。资本主义资本和社会主义资本区别在于两者的所有制关系不同。一个属于私人所有而另一个是属于国家。”[1]在社会主义也存在“资本逻辑”这一提法不断被学者认可的同时,也有人对此产生了疑惑。资本“是姓公还是姓私”?“资本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依据能否从马克思那里等到印证?对于这样的疑问,学界也发出相应的回声,部分学者认为资本本身是“中性”的,只是所处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它的性质。因此在讨论资本“姓公还是姓私”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而对于“资本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依据能否从马克思那里等到印证这一问题,一部分学者是持否定态度的。“武建奇认为现在资本的概念远远超过马克思对其的研究,因此他反对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去认识资本范畴。”[2]但是冯子标和靳共元提出相反的观点,两位先生从价值增殖是资本的根本这一观点出发,反对武先生提出的目前资本的含义超出了马克思的研究。从资本逻辑无法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到对社会主义中存在“资本范畴”的认知,虽然过程中出现许多的疑惑和不理解,但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也存在“资本逻辑”的理论也必将为更多人认同。

党的十五大之前,学界基本认同“资本逻辑”不应出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以致当下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资本的概念便一直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3]48这样的定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或许成立,但是如果放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资本肯定不能被定义成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解决定义问题之前需要先弄清楚社会主义是否存在资本这一范畴。首先,对资本的本质是何这一基本问题必须搞清楚,马克思认为资本可以带来价值的增殖,并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中利用G—W—G和W—G—W这两种循环方式作以说明。W—G—W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变换,为了买而去卖,这之间商品的价值没有变化。虽然前一个商品和后一个商品有着差异,但是在价值交换上一般会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即使出现不公平也只是偶然事件。而G—W—G这一循环方式中,如果前一个G与后一个G是完全相等的,那么这样的交换便没有意义。因此这里的G在前后有着量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维系这样的循环,后一个G在量上必然大于前一个G,而这一变大的量便是增殖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资本在根本上是对价值进行增殖。因此“资本范畴”能否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关键是看社会主义社会中有没有增殖的价值。从中国实际发展来看,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根据生产力总量不足的情况提出的。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4]32产业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资本的运作,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需要资本的支持。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资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大放异彩,其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价值的增殖。在清楚了“资本范畴”是可以并一定存在于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之后,资本的一般定义也需要重新梳理。恩格斯指出:“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靠这种剩余而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发展的基础。”[5]191推动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因此我国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时必然会需要增殖的价值,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力未达到一定阶段时离不开资本。其次,我国的经济制度并没有完全将商品经济舍弃,反而从经济制度上看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正是对商品经济的认可。此外,在国有企业中虽然所有权是归国家所有但是经营权是自主的,因此也需要遵循市场交易规则,商品交易需等价交换。从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离不开商品,因此货币、价值、增殖的价值形影不离。

在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6]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资本的生产力维度不断被发掘,在充分把握“资本逻辑”的内涵之后,合理利用资本,摆脱“资本逻辑”的弊病,从而超越“资本逻辑”。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对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风向标,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中重要战地之一。因此如何去利用好“资本逻辑”,对于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有重大的意义。

二、“资本范畴”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与乡村振兴战略

“资本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具有许多与其他资本不相同的表现,也即有其特殊性。其中有两点较为重要:首先,在社会性质上,社会主义“资本范畴”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所以公有性是最重要的。这里公有性质体现在国家与个人两个层面。从国家层面上看,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的投放方向、规模等都有着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遇到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将毫不犹豫地维护集体利益。这是其他资本所无法做到的,在个人层面,公有制的性质导致企业的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这样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体之间压迫与被压迫的矛盾冲突。每个个体都是在平等互助的关系下工作的,有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这两点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在面对土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情况,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的制度改革,农民变股东,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视对集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和集体对土地有所有权,并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而农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也正是对社会主义“资本逻辑”公有性的最好体现。

其次,在分配方式上,社会主义“资本逻辑”要求按劳分配为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分配方式来看,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其还存在着商品经济,因此不能像共产主义社会那样进行“按需”分配,同时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按资分配”。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在保证社会总产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动,在剩余价值的限度里进行分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活富裕是根本,只有振兴主体农民的收入有所保证才能真正做到振兴乡村。通过不断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在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同时政府扩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增强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从中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以按劳为分配为主的前提下,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进一步凸显出社会主义“资本逻辑”公有性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资本范畴”有着资本所共有的表现,也既一般性。一方面,社会主义“资本范畴”可以作为社会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在对生产力的推动上,社会主义“资本范畴”丝毫不逊于以前的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资本运营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7]社会主义“资本范畴”在生产方式上依旧采取集体协作的方式,当时与之前不同的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工变得更细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规模效应也不断提升。在解决乡村振兴问题上,很重要一点就是对发展资金在哪里来这一问题的解决。为此国家财政大力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注入,加强金融资本投入。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都是运用“资本范畴”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上看,社会主义“资本范畴”大大促进分工的细化和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而推动交往方式的改变。其在超越以往资本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其他资本给社会发展带来弊病这一问题。以往其他的资本是把控社会权利的核心,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社会成员受资本控制生活困难,资本的拥有者却获利颇丰、生活幸福。造成两者矛盾的不断激化。另一种是资本对利益的无节制追求,导致危机的不断出现。这两种情况在社会主义“资本范畴”那里难以出现。社会主义“资本范畴”中资本由社会成员共有,不存在社会成员受资本控制,此外其有着强有力的国家调控,因此不会出现无限度追求利益导致危机出现。乡村振兴战略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其目的本身就是摆脱“资本逻辑”弊病的表现。其次,在追求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人的和睦共处。因此从整体上看乡村振兴战略在生产关系上摆脱了“资本逻辑”的弊病。

三、“资本范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新时代下合理利用“资本范畴”可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可以达到超越“资本逻辑”。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4]34。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正是对农业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6]在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有机衔接上,推动产权和要素的配置,不会因为政府的管理而受到限制。相反在政府的合理调节下,抗风险能力和联合发展能力等到显著提升。其次在农产品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更显得科学而有序。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对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严管,打击囤积居奇,同时推进新型互联网销售模式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困境。从而也逐步淘汰了一大批盲目种植、跟风种植的落后产能。同时,在新型产业开发中,重点提出要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对新兴农业产业进行扶持,发展农村共享经济和创意特色农业发展。在众多的政策中,“资本逻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目了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突出市场的重要作用正是对“资本范畴”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印证。与此同时合理的竞争与发展,以及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扶持也体现了超越“资本范畴”的局限性,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的表现。

其次,合理利用“资本范畴”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求建设乡风文明新气象。只有在充分认识“资本范畴”的情况下才能摆脱“资本逻辑”的弊端,从而让农民摆脱资本拜物教思想,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修养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活动”[6]从这四个层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其中不乏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思想道德建设,新时代下对“资本范畴”的理清不仅促进人们对于金钱至上的资本拜物教思想的摆脱,同时在合理利用资本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此外,在利用“资本范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时也有一定的作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4]44合理利用市场,合理利用资本,让文化产业化、市场化更近一步,带动文化大众化和面向世界,推动传承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更进一步带动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

最后,在生态建设方面,“资本范畴”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生态宜居,而从根本上说便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从目前农村建设情况来看,农业产业可发展空间大,因此资本在这中间必然会起一定的作用。然而资本的根本是价值的增殖,因此在追求无限的价值增殖时难免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的增殖是建立在无止境地利用自然资源和无止境地向自然界投放垃圾的基础之上的,而自然界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界所能接受废品、垃圾的空间也是有限的。”[8]如果要摆脱生态危机,并不是要摆脱资本而是要摆脱资本主义。因为资本在资本主义时期的增殖是无止境的,且不计生态后果的。因此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利用“资本范畴”的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其局限性。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51资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并不只是一味的寻求增殖,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的同等重要性,而在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6]只有认清“资本逻辑”的两面性,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本逻辑”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真正做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必然绕不开对资本的利用,同时在使用中注意有所扬弃。对“资本逻辑”的正确利用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生态发展的中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因此重视“资本逻辑”的作用对于推进美丽乡村更甚是美丽中国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范畴逻辑资本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资本策局变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