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龙场镇水稻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2018-02-12徐丽英
徐丽英
(宣威市龙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宣威 655403)
严重影响云南省宣威市龙场镇水稻品质及产量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及稻曲病等。要提高重视、加强防治,保证水稻增产增收。
1 稻瘟病
1.1 发病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
1.1.1 苗瘟。发生于3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1.1.2 叶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有2种类型病斑:①急性型病斑,即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醉叶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②慢性型病斑,即病斑形状为菱形或者长菱形,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外面有黄色晕圈,并且病斑上有灰色霉层[1]。
1.1.3 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潮湿时生灰色霉状物,俗称烂骨节。
1.1.4 穗颈瘟。该病是水稻比较常发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穗颈节上,俗称鬼捏脖子,病斑呈灰黑色或浅褐色。一般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容易出现这种病害。通常穗颈节慢慢坏死,阻断养分的输送,后期形成白穗子或者瘪穗。秧苗染病后,病菌不断繁殖扩散,造成很大程度的减产。
1.2 发病原因
品种是否优良、气候条件变差、灌溉水是否管理得当,都会影响稻瘟病的发生。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始期最容易发病,再加上气温偏高、阴雨多发、长期灌溉深水、施肥偏氮肥,在破口期到齐穗期有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入侵水稻,很适合稻瘟病的蔓延。
1.3 防治措施
首先,挑选耐病害的新品种,目前主要推广晋粳8号、晋粳26号,这些品种产量高、米粒优质且抗稻瘟病。其次,加强栽培管理,使用专用肥,不偏施氮肥,优先施用有机肥料。再次,播种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做好第一步消毒工作,如用2%福尔马林、石灰水、多菌灵等浸种。最后,喷药防治。做好田块预防工作,在水稻孕穗破口期,无论田块是否有病情,都要喷药防治一次;叶瘟初期或始穗期也应喷药防治;抽穗期对发生过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块、老病区,都应用药喷雾防治穗瘟。一旦出现发病情况,应做好全部田块的用药喷淋。通常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 g/667 m2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75~100 mL/667 m2,兑水50 kg对秧苗进行喷雾防治[2]。
2 水稻纹枯病
2.1 发病症状
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病”“花脚杆”,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湿度低时叶鞘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3]。
2.2 发病原因
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多,湿度大,水稻秧苗栽插密度过大,并且通风条件和透光条件相继变差,大水深水灌溉,低处积水,增大湿度条件,氮肥再偏高,多年发病较严重的田块均为发病原因。这样水稻从分蘖盛期开始发病,促使病情发展加快,孕穗期前后都是发病高峰期。
2.3 防治措施
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期各用药防治一两次。对于病重害田块,应减少氮肥的使用,生长茂盛晚熟的稻田作为防治重点。通常,可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200mL/667m2、30%爱苗乳油12~15 mL/667 m2、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 g/667 m2,兑水50 kg喷洒防治[4]。
3 水稻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出现这种病害可导致减产,减产约10%,严重时可减产50%~60%,甚至颗粒无收。
3.1 发病症状
白叶枯病一般为害水稻叶片,也可侵染叶鞘,成株期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
3.1.1 叶缘型。其又称叶枯型,主要为害叶片,是典型的极为常见的病害。起初呈现深绿色短线状病斑,慢慢扩展为短条状,后期沿着叶边的两侧或是叶中脉向上或向下延伸,最后成长条斑状,由深绿变黄,最终转成黄褐色或是灰白色,形成明显的不规则波纹状,与健康部位有明显的界限。
3.1.2 急性型。深水灌溉,追肥过多,很容易发生急性病害。通常苗期、分蘖期较抗病,分蘖末期抗病力下降。7—8月由于高温、高湿、大风及暴雨天气的影响,是白叶枯病的流行发病期,并且潜伏期短,病菌入侵快,症状表现只需3~5 d,也会造成多次侵染。温度低于17℃或高于35℃的连续低温或高温天气条件下发病率会大大降低。另外,湿度在90%以上,是菌源侵染的有利条件,而当天气干燥时,湿度低于80%时病菌侵染会得到有效抑制。暴雨、大风会造成叶片受伤,出现伤口,病情易发生,并且在田水满溢时期,通过流水作用,病菌传播加速扩散,最终导致大批量稻秧发病。另外,病情的发生与栽培技术有密切关系。保持植株间距合理,科学恰当施肥,种植在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的田地,有助于提高稻秧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首选没有病害的种子进行播种,从根源上杜绝病菌的传播,并用强氯精、叶枯宁等药剂来处理包衣种子;稻田基肥要足,追肥易早,灵巧使用穗肥,科学测土施肥,做到因地制宜,也要加强肥水管理。
3.2.2 药剂防治。对于发病老区,秧期对稻田喷药是最关键有效的,一般3叶期及拔秧前各施一次药。例如,用叶青双、叶枯宁、消病灵及菌毒清等75~100 g/667 m2兑水50 kg喷雾,5~7 d施药一次,持续两三次[5]。
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4.1 发病症状
细菌性条斑病发病时期较长,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受到病菌侵害,并且病情较严重时形成窝状病斑。此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多从气孔侵入,叶脉间的病斑特点是小斑点形成条状斑,颜色由半透明深绿色变成橙褐色,通过光照可以看到大量较小的黄褐色球状胶,起初是菌脓。此病不仅为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上。
4.2 发病原因
氮肥施肥过多,施肥过迟,水稻贪青晚熟,气候闷热、高温、多雨,成为这种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4.3 防治措施
①做好稻种检疫工作,不将带病的种子播种到无病田块。②做好种子处理,播种消毒后的种子。③药剂防治方法同白叶枯病。
5 稻曲病
5.1 发病症状
此病又名“丰收果”“谷花病”,仅为害个别谷粒,主要出现在水稻开花乳熟时期,病菌包裹在稻壳薄膜内,呈黄绿色小块,变大后膨胀最后破裂。
5.2 防治方法
在拔节末期和水稻破口期各施药一两次。可用3%井岗霉素150 g/667 m2加20%三唑酮150 g/667 m2兑水50 kg/667 m2喷雾,或用40%禾丰灵(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 g/667 m2兑水50 kg/667 m2喷雾。
宣威市龙场镇根据实地田块调查,病害和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根据秧苗期应及早防治,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搞好苗期的各项防治工作,杜绝秧苗期病虫害的传播,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