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与疏导

2018-02-11刘永义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疏导小学体育教学兴趣

刘永义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强小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能够促进小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心身健康。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全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以彻底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疏导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及教育理念的快速革新,人们对于小学教育方式及内容愈加重视。但受传统思想所限,多数学校及家长对于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体育等,进而因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中体育的重要作用而导致小学体育在小学教学中严重缺失。体育课程在教学的确实导致我国小学生普遍缺少体育锻炼,进而对体育课堂兴趣也越来越低。但研究证实,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来说,体育教学至关重要,除了能锻炼小学生身体外,还能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实现文化与身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小学生身心特征分析

1.小学生机体特征分析。在我国,小学生年龄基本为7至13岁,这一时期,小学生处于身体快速生长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期[1]。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与小学生自身机体特征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激发起小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促使小学生能够进行改正不良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习文化知识打好身体基础。

2.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活是他们人生的基础阶段,此时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还未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观,外界环境及情绪等非常容易影响他们的三观形成[2]。此外,对于小学生来说,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使他们还无法做到长时间注意力集中。这种情况下,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从小学生心理出发,合理培养及疏导小学生体育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

二、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必要性

小学生多活泼好动,体育课程能够满足孩子在文化课以外的好奇心。此时,只要体育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颖、独特的体育项目来引起孩子兴趣,就能激发孩子学习体育的兴趣,进而让孩子能够在文化与身体健康上做到平衡发展。

三、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方法

1.语言诱导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因其年龄及心理成熟度受限,因此对于外界的认知也处于懵懂阶段。这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其实际身心特征,通过适当的语言诱导学生正确认知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在教学时列举知名体育明星或是体育节目等,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能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2.教师榜样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父母以外,他们最仰慕的人就是老师,老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小学生有着直接且深远的重大影响[3]。因此,体育教师应为学生树立好的体育榜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重视言行及态度,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让小学生能够对老师的教学或锻炼仰慕,进而使他们能够从模仿开始,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教学革新法。现代社会,传统的体育教学已无法满足其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学校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丰富。同时,也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能够充分尊重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选择其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教师尽量在此过程中只负责引导作用,才能够真正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中。

四、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措施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就是说,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并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提升兴趣并提高身体素质[4]。此外,虽然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但体育教师仍要牢记教学目标与目的,并把握主动权,切不可过分放大学生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性的同时,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正确性。

2.体育教学应于生活实际相贴合。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大,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往往因刻板、呆滞等而不为学生所接受,但因为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即便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刻板,依旧能够在生活或实践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能够紧密贴合生活实际,将体育教学融入生活中,通过实际的生活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更应该不断反思、创新并改善体育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真正起到锻炼学生身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3.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趣味性。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最大程度激起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举办一些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对体育项目激发兴趣进而能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活动。

4.创新体育教学内容。首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按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课堂内容。再次,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体育教学最少不了的就是实践,也就是说户外活动时间会很多[5]。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把握好室内及室外教学的时间,适当增加户外时间锻炼课程的时长,让学生能够通过时间而深化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能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其身心素质。

五、结语

小学是青少年身心茁壮发展的重要时期,完善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并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了解自身优劣及長处,改善小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小学生实现综合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该以新课改要求为基础,不断探求新的、有效的、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以实现培养身心健康、知识丰富的综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温国平.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2):85-86.

[2]邹得洋.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时代教育,2016 (18):225-225.

[3]张龙.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10):93-93.

[4]陈余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好家长,2015 (15):33-33.

[5]何志辉.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思路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20):72-72.

猜你喜欢

疏导小学体育教学兴趣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