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

2018-02-11李亮亮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李亮亮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因地理位置方面的诸多差异,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实现了文化多元化。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的民俗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甚至还会存在消失的危险,不利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下,对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的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麒麟舞作为一种从宫廷中流入民间的舞蹈,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发展价值。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麒麟舞这一重要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针对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具体保护性措施,为其今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麒麟舞概述

麒麟舞主要是起源于上古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的你受累舞蹈狩猎活动,在周代受到历朝历代帝王贵族的喜爱与推崇,在唐、宋、明时期仍然盛行于宫廷,并一直作为宫廷中的舞蹈被延续。在明朝末期,受到战乱的影响,麒麟舞开始流入民间并被民众传承至今,目前这一类型的舞蹈在两广、附件、四川、河南、河北以及港澳台等地区较为流行,并且逐漸开始向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扩散[1]。就目前民间流行的麒麟舞来看,其说法主要适可以概括为两种:第一种,麒麟舞是明朝灭亡以后,由掌管宫廷娱乐的文林朗、冯玮归隐故里,并且将麒麟舞这一种文化乐舞表现形式,带到了河南地区,并且随着客家的迁移逐渐向全国范围扩散。这一种说法,主要是依据《杞县志》中的相关记载,而且在一部分族谱中也有记载,有人曾担任嘉靖朝诏赠选功郎,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麒麟舞者。第二种说法,则是认为麒麟舞的主要是从唐代宫廷狮子舞流落到民间以后,才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这样一种舞蹈表现形式。《唐语林》卷五《补遗》载:“王维为大乐丞,被人嗾令舞黄狮子,坐是出宫。黄狮子者,非天子不舞也。”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麒麟舞与狮子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佐证,王维因私自观看天子才可以观看的狮子舞,而遭到贬谪,并将宫廷中的狮子舞逮到了民间,在民间仍然将舞狮作为一项职业,为了避免官府追查,才将狮子头用麒麟代替,称为麒麟舞。

二、麒麟舞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通常会以不同种形式展现出来,其中麒麟舞便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一舞蹈最初是属于一种拟兽类演绎活动,最初的由来是西北原始住民对瑞兽类动物的自然崇拜,是以瑞兽麒麟、鹿等的喜、怒、哀、乐等动作加上乐器进行演奏,而这种活动也被视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较大的传承价值。这种价值与重要性通常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麒麟舞自身具有社会教化的重要作用[2]。麒麟舞本身就属于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而且作为文化的载体,麒麟舞较常会出现在古代宗教祭祀、节庆欢娱、庆祝丰收等公众场合的麒麟舞,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远古先民在发哈赞过程中的一部分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大自然的一种崇拜与敬畏。通过麒麟舞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可以充分感受到来自于远古先民的加之追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文化、政治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麒麟舞的内涵、精神与自我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其内在的仁爱、正义、祥瑞等深刻内涵,仍然在现如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民众要倡德、向善、向上,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具有体育健身与娱乐价值的功能。由于麒麟舞这一种舞蹈本身的舞蹈动作就较为复杂,且需要舞蹈者身姿矫健,博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聪慧的头脑,因此舞者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运动与锻炼,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充沛的体力,为麒麟舞舞蹈的顺利完成奠定有利基础。通过积极参与这一类型的舞蹈活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凝聚力量的作用。在历史上类似于麒麟舞这一类型的舞蹈数不胜数,如戴牛角模仿牛角力的先祖蚩尤部族;葛天氏“持牛尾舞八阕”以释惑人心;披着熊皮的方相氏,率领“十二兽衣毛角”舞蹈驱傩等,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与能力。与此同时,这一种舞蹈活动也可以被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劳作之余,通过麒麟舞来充分展现身体的美丽,并且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舞蹈自身的娱乐性,使得麒麟舞自身的价值可以被充分发挥。

三、现代发展麒麟舞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主观参与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才可以将麒麟舞作为一项重点保护文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其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认识到自身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将麒麟舞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点保护内容,不仅需要从政策、经济方面予以麒麟舞较大的支持,还需要根据现阶段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文化相关的活动、研讨会等,从文化角度予以麒麟舞理论上的支持,使得更多的学者、业界人士以及社会群众可以了解到麒麟舞自身的特色及其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为传承者、从业者继承并发扬麒麟舞这一文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

(二)加强麒麟舞的宣传

现如今,时代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较大程度上的冲击,而麒麟舞在大众中的普及程度也明显较低,不利于这一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这也就需要政府在今后加大对麒麟舞这一重要民俗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应大力宣传,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体技术,来实现对麒麟舞的宣传,而对于麒麟舞自身的教育功能也需要着重强调,深化社会群众对于这一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政府文化部门应该加大宣传资金的投入,并且组织关于麒麟舞的各项体育活动比赛,并设置一些奖金,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以此来提高麒麟舞在大众中的知名度。若是条件允许,政府还可以将麒麟舞作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可以更多的接触到麒麟舞,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正确认知,为其今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重视将传承与发展相互结合

麒麟舞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麒麟舞也发生了不一些变化,并最终演变为现有的状态。这也就充分说明了文化是需要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只有怎样才可以延长文化的生命力[4]。因此,在今后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之间必须形成良好的关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重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扬弃其中糟粕的部分,吸收时代美感,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可以形成微妙的联系,为其今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麒麟舞发展的自身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社会正在不断进步,而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不能够忘记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位置。麒麟舞作为我国民俗舞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鲜明的特色。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对麒麟舞的传承与保护,通过政府主观参与、加强麒麟舞的宣传、重视将传承与发展相互结合等方式,使得麒麟舞的大众普及率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郭叔娇,翟烈钧,利杰辉.在润泽教育理念下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麒麟武术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7 (18):153-154.

[2]林迪.麒麟舞出新生活[J].时代报告,2017 (9):66-67.

[3]高扬.从开封麒麟舞看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J].文教资料,2014 (9):59-61.

[4]郭叔娇,翟烈钧,利杰辉.在润泽教育理念下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麒麟武术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7 (1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