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食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应用
2018-02-11袁蒲付鹏钰周昇昇张书芳钞凤
袁蒲+付鹏钰+周昇昇+张书芳+钞凤
[摘要] 膳食纤维食品属于功能性食品,而且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宽,根据以往的临床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由于自身的功能性在生理及医疗功能方面显现出极强的优势性,具体表现为平衡胰岛素及血糖,防治糖尿病,因而在糖尿病患者食品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该文中借以展开论述,充分阐述糖尿病患者食品中运用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关键词] 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食品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97-02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ietary Fiber Foods in Diabetic Patients
YUAN Pu,FU Peng-yu,ZHOU Sheng-sheng,ZHANG Shu-fang, CHAO Feng
[Abstract] Foods that claim to contain dietary fiber are functional foods, and the range of dietary fiber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is constantly expanded.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dietary fiber has a great advantage in physiological and medical functions, 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So it has been very widely used in food in diabetic patient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between fiber and diabetes.
[Key words] Dietary fiber; Diabetes mellitus; Food applications
糖尿病是臨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约占中国成年人总数的1/10。并且根据研究数据趋势显示,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降低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预计该数字将在2040年增至1.5亿人,将会给民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1]。因而对糖尿病的预防控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日常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控制的基础,这其中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患者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得益于膳食纤维自身的优势功能,对糖尿病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文章从膳食纤维的结构角度进行有效的剖析,对其在糖尿病患者食品中的应用给予全面的探究,谨以此为之后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膳食纤维降血糖原理
从目前情况分析,应用相对较多的当属天然高膳食纤维食品。短期实验中,对于纯化可溶性膳食纤维来说,降糖效果比较理想,且效果稳定,而对于不溶性膳食纤维来说作用并不清楚。所以,大众在筛选膳食纤维时,基本偏爱于可溶性膳食纤维。根据对膳食纤维降血糖机制予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1 膳食纤维能够阻碍葡萄糖及脂类的吸收,同时产生饱腹感
膳食纤维能够减速胃排空速度,增加胃内容物的粘度,延缓食靡到达十二指肠,降低营养物的吸收和消化,避免血糖升高。在短期实验中,延迟胃排空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与患者餐后血糖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3]。胃排空基本上是和小肠活动有着关联性,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变化,具体因素是膳食纤维自身对胃功能予以控制,也有可能是与以下结论有关:即由于膳食纤维通过缩短小肠转运功能,能够间接对胃的葡萄糖吸收造成影响。
1.2 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肠道消化酶活性,从降低释放葡萄糖的代谢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膳食纤维的增加,能够促使食糜以大凝胶团为主,这直接影响到食物营养及消化酶类,两者之间出现相互抵触,且稀释消化酶,导致多种消化酶受到影响,具体表现是活性相对较低,消化过程减慢[4]。除此之外,膳食纤维还可以抑制α淀粉酶,降低葡萄糖的释放速度,加上纤维素的食靡粘滞度,还有膳食纤维吸附功能,能够降低营养物扩散速度,导致吸收速度变慢。
1.3 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对于高膳食纤维而言自身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对于糖尿病患者他们在服用一段时间的高膳食纤维食品之后,相对应胰岛素受体有所递增,提升胰岛素的亲和力。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在服用高膳食纤维食品之后,胰岛素敏感性随之增加,这主要得益于葡萄糖转运。在长期实验中,排除血浆胰岛素之外,生长抑制素,还有胰高血糖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发生极大的改变,而上述改变基本上是与糖耐量变化相关[5]。
2 膳食纤维食品临床分析
在保健食品中,膳食纤维也发挥极为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在国内外受到极大的关注。根据研究可知,膳食纤维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一定的优势性,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降低他们的血糖值,并且改善其胰岛素水平,而且对于尿糖减少,还有控制病情所需的胰岛素,再到降糖药物的摄入量明显减少。而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病率,在某种层面来说和膳食纤维摄入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还能起到治疗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患者病情,降低降糖药物的使用量。
白钰等[6]研究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糖尿病饮食及基本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膳食纤维饮食,干预持续6个月,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患者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王丹丹等[7]选择50例2型糖尿病非住院患者,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饼,干预4周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与治疗前对比均降低,餐后血糖也显著下降。研究人员筛选5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要求患者摄入高膳食纤维燕麦糠39 g/d,在治疗6周之后,患者分别在空腹血糖、胰岛素等方面均有所降低。除此之外,李宁等[8]研究复合膳食纤维对健康受试者糖类代谢的影响,将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无纤维试餐组及高纤维试餐组,结果显示,添加膳食纤维的试餐组的受试者血糖的峰值降低,达峰时间延迟,餐后血糖峰值后移且更加平缓。由此可以看出,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患者食品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稳定性能相对良好,建议在临床中积极扩大应用范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endprint
3 发展前景阐述
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中极为常见,这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国家的医疗及社会资源造成损害。根据目前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已经达到1.1亿,且正在以每年千分之二的概率增长,因而必须在临床中给予极大的重视。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膳食纤维由于自身的优势性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正在与日递增[9]。
从当前形势分析,我国膳食纤维来源比较广泛,数量较多,如糠、酒渣、魔芋等,均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继而制成膳食纤维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达到变废为宝的功效,并且同样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膳食纤维也可以在食品加工工艺中适量添加,可以做成有不同特色的功能食品和风味食品,不仅在营养方面提升了产品的功能,部分情况下还可以改善产品的品质。比如在面制品中加入适量膳食纤维,可以提高面制品的韧性和弹性;在乳制品和饮料中加入膳食纤维,可以改善饮料的黏性和稳定性;甚至在肉制品中加入部分膳食纤维,可以替代部分脂肪,减少能量摄入,同时其较强的保水能力还能使肉品水分不易流失。对膳食纤维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提升当前人民健康水平,可谓是意义深远[10]。而且从发展角度分析,上述研究具有极为宽广的市场前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而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要积极扩大研究范围,使其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总体来说,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患者食品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降低患者體内的血糖值,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因而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积极扩大研究空间。文章简要阐述了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患者食品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发展策略,以推进膳食纤维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长伟,李梅.高膳食纤维摄入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3,19(23):4326-4328.
[2] 葛兆强,李发财,郑逢战,等.膳食纤维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应用[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3,21(8):15-17.
[3] 刘博,曾琳娜,林亲录,等.可溶性膳食纤维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3(9):42-45.
[4] 王子花,申瑞玲,李文全.膳食纤维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06(7):42-44.
[5] 李八方,陈桂东,毛文君.几种膳食纤维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J].营养学报,1999(1):59-64.
[6] 白钰,吕全胜,马晓丽.高膳食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血糖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469-2472.
[7] 王丹丹,张春英.增加膳食纤维饮食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疗效观察[J].食品安全导刊,2016(8X):142.
[8] 李宁,江骥,胡蓓.复合膳食纤维对健康受试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7,15(6):351-354.
[9] 孙光艳.水溶性膳食纤维在功能性食品中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49.
[10] 张静雯.膳食纤维的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工程, 2011(4):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