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融入性初探
2018-02-11赵宝贵
赵宝贵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一、互联网思维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主动适应互联网思想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仅能实现教育体系的创新,也能为全方位学生管理提供保障,确保能提升理论和实践的契合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互联网思维具有非常深远的教育意义。
1、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运行效率和传播范围在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培养人才的教育路径,要想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就要紧跟社会步伐,无论是教育机制还是教育方法,都要与时俱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和时代契合,有效建立更加系统化的互联网管理思维和教育思维,确保能一定程度上推动时代文明以及教育进步。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理论和实践系统化管理的根本,要探索新型任务机制和管理效果,维护管理水平,为教育进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尊重教育群体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网民规模大幅度提升,互联网的普及率以及手机网民的规模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关键手段。也就是说,大学生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互联网思维。传统的思想教育结构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存在不全面以及覆盖率低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确保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全面优化。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掌握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群体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合理性整合教育流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和优化。
3、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核心思想,只有充分尊重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才能建构和谐化的教育结构。因此,要积极完善互联网思维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机制,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确保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也为后续实现人的全面进步提供保障,实现管理流程和管控效果的最优化。另外,在互联网思维体系中,更加关注商业化运作模式,也就是尊重个体的差异提升参与者的参与感,确保能发挥大数据以及更新技术的优势,确保能建构更加合理化的运维监督机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化发展与进步提供保障,切实优化学生的思想水平,真正推动高校教育效果,也能为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效果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
二、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进程中,要积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效融合互联网思维管理机制,真正提升管理效果和管理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思维本身具有平等性、跨界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因此,在教育工作开展和管理体系中,合理化应用互联网思维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和统筹性优化奠定基础。基于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中全面融合互联网思维就能为教育工作全面升级提供保障,并且合理性开发技能手段、技术平台等,实现学生群体微创新结构的升级,也能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确保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融合和发展。
1、建立“去中心化”教育机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将党的理论、政策等作为教育核心,不断完善内化教育工作。在教育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高校教育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学生队伍建设是教育的主体,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将教育过程贯彻在高校教书育人的整个流程中,合理性完善师生共同进步的具体工作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去中心化”教育模式之前,要对传统“多主体”思想予以认知和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和结构创新,真正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教育管控结构。要想真正实现互联网思维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就要充分尊重互联网平等性原则,整合传统的教学关系,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确保能一定程度上拓宽教育领域和范围,减少传统师生关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并且要整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模式,全面分析具体问题和新媒体思想机制,有效树立“多主体”教育教学管理框架,确保主体理念的更新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予以引导,实现多方面互动的管理目标也为后续监督管理机制和管控效果提供保障,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与此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去中心化”思想体系,有效整合管理流程和管控工作,完善各个教育主体之间的影响机制和管理作用,形成共同进步的管理路径,为传统思想政治育人格局的升级奠定基础,实现单向传输工作的合理化升级,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建立有效的教育结构和教学管控标准。只有更加自然的身份权威管理机制才能为后续人才监督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进程中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性完善学生、教师以及教师、教师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教育结构和格局的升级,为教师全体育人方式的转变和优化提供保障。只有从根本上完善互动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才能为后续挖掘学生潜力以及提升学生自我教育水平创设良好的空间,实现“去中心化”教育目标。
2、完善微创新信息处理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融合互联网思想,就要积极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教育创新和变革都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思维本身就具备及时性和创新型,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也要充分秉持创新理念,建立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和教育决策,为后续教育工作建构行为意识主体奠定基础。
第一,要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互动管理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合互联网思维,就要对互动交流和管理结构予以判定,合理性提升教育主体之间对教育方式的分析和认可,保障衡量标准能满足基本发展需求,也为后续教育监督管理效果的优化提供保障。也就是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更加强化参与感的重要性,确保学生主体能全程参与,这就需要相关教育者及时借助互联网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予以了解,确保教育政策以及教育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为后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升级提供保障。另外,在学校组织相应教育政策和教育活动后,秉持互联网思维建立线上线下平台交流互动结构,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为交流密度优化和教育主体主动性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要积极落实微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确保提升信息采集的时效性,有效完善信息交流机制,规避传统信息自上而下传递导致的信息延迟问题。并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互联网思维,也能建筑主体参与感作为教育指标,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并且建立更加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工作模型,为主体良性互动提供保障。
3、创设绿色育人生态平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进程中高效融合互联网思维,能合理性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监督管控机制,借助全范围育人格局提升管理效果,真正运行无边界管理结构和控制体系。
一方面,无边界管理理念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新媒体的基本路径之一,能有效发挥互联网思维的跨界性质,确保能建立健全更加开放的育人管理体系,维护教育本质的基础上,保证科研化、管理化以及服务化教育工作都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和作用,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融合机制的全面升级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综合互联网思维,主要是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及建设者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育人管理目标,维护核心价值以及主导意识管理水平,促进育人格局能实现多元化以及“共识化”管理目标。并且,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为高校人才监督管理和多元化培养的平台,在形成合力的基础上,完善持续性进步,融合互联网思维后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互联网思维,要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管控要点,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集中收集和整合,也要针对性提出更加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指导,发挥互联网思维的跨界性、平等性等优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