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
——东盟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发展策略思考

2018-02-11李渝凤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奖学金国际化

李渝凤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 文昌 571321)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海南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地区的重要支点,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节点,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方面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5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海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倡议,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在这种形势下,海南高校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海南的区域优势,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特别是推进面向东盟的国际教育文化交流,这一切对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美好新海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海南——东盟国家教育国际化现状

海南作为中国第一大海洋省份,与东盟国家隔海相望,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民俗相通,有200多万侨胞长期居住和生活在东盟各国,一直往来密切。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东盟各国与中国的教育合作交流再次得到重视,逐步恢复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强与东盟国家教育文化交流,科学合理布局,提升教育国际化的水平。

近年来海南依托各种国家平台,深化与东盟文化交流活动。利用海南博鳌这一名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提出加强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的三点建议和设想,并代表海南省与菲律宾巴拉望省签署结好意向书;海口市与缅甸仰光市现场签署友好协议。海南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教育周”活动,分享海南-东盟教育交流成果,并积极搭建海南-东盟教育合作平台,使海南与东盟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走向实质化的进程。例如海南在东盟国家或地区创建教育教学基地,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海南高校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与学术交流呈现非常好的态势,在院校交流、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汉语推广、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了较好的合作。海南省通过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国际学生奖学金体系,加大高校国际招生推介力度,改善国际学生教育条件,加强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监管,优化国际学生收费、勤工助学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环境等系列措施,加快发展海南国际学生教育,打造“留学海南”品牌,使海南国际学生规模逐年扩大,人才培养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特别是2013年启动省政府国际学生奖学金项目以来,国际学生年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高校来琼国际学生累积达到2285人,其中在校学历生920人,有306名奖学金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尼泊尔、俄罗斯、泰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60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搭建起海南-东盟教育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职教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等国家对外交流平台,发挥“博鳌亚洲论坛”公共外交平台优势,策划举办2017年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教育主题活动。设立国家级教育对外交流平台,海南高校现设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援外培训基地、国家汉办东南亚汉语师资培训基地等。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渠道,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

二、海南——东盟教育合作交流存在的问题

海南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是进一步深化海南—东盟教育国际化的前提。

1、来华留学方面。2012年以来,海南各高校均加大了国际学生招生宣传与录取工作,积极主动拓展生源面,留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直到2016年来琼国际学生仅为2285人,相当于内地一所211或985高校的留学生数量。从海南国际学生生源上看,东盟国家的学生数量占据前几位,但绝对数目和招生规模仍然有限。据统计,在琼的国际学生生源数量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均为东盟国家,但在来华的7万多名东盟国际学生中只占一小部分,与经济水平相当的广西、云南两省相比,东盟学生的数量及比例差距很大。

2、学历教育方面。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针对国际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课程国际化不够,学科与课程设置尚未与国际接轨,双语课程的建设非常薄弱,导致学历生的培养质量不够高。

3、政府层面方面。海南省政府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但力度和覆盖面还不够。2013年设立了“海南省政府国际学生奖学金”,每年资助50名国际学生。2017年出台的海南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中对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规划。但是奖学金的名额不多,且没有面向东盟国家的专项奖学金,惠及东盟留学生的人数太少。

4、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海南对东盟国家学生的汉语教育延伸到了海外,但步伐缓慢,且援外培训缺乏统筹规划。

三、对策和建议

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发挥海南“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作用,提升海南教育国际化水平,须从顶层设计角度,着眼全省谋划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争取国家支持将海南全省设为“‘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先行实验区”,全面推进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在如下几个方面打造出海南的亮点和知名度。

1、建立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区

推进教育园区建设。重点依托海口、三亚两个教育科技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名校围绕国家和海南急需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类、旅游类、海洋类、农业类、健康养生类、影视艺术类等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2、打造“留学海南”品牌

利用中国政府奖学金、增设省政府国际学生丝路奖学金、鼓励高校设立校级奖学金,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学生资助力度,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到海南留学。

3、加强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

建设一批具有鲜明海南特色、对国际学生较有吸引力的学科专业,打造若干个面向国际学生的全英文授课专业和一批英文教学课程,增强国际学生教育内涵,提高国际学生教育竞争力。

4、加大海南教育推介力度

鼓励海南省各级各类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校开展友好学校建设,扩大与沿线国家校际交流;组织院校到沿线国家举办教育展,加大对沿线国家招生推介力度。

5、构筑教育人文交流高地

办好现有人文交流平台。加强与有关方面沟通,争取各方面项目支持,创新运营机制,激发人员活力,最大程度发挥现有教育对外交流平台功能,并争取创设若干个新交流平台,拓展交流渠道。

6、建立常态化人文交流机制

加强与我省友城、海外侨社、我驻外机构及国际组织联系,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设立“丝路行——海南中学生体育艺术交流展演”、“宝岛情——两岸大学生社情民情考察之旅”、“港澳大学生看海南”等活动,建立若干个常态化人文交流机制。

7、做大“游学海南”事业

发挥海南气候、环境优势,通过举办冬、夏令营活动,吸引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少年到海南游学,体验中国文化和海南风情,感知中国社会经济变化。

综上所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家对人文交流的重视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都为海南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机遇。海南推进教育国际化,特别是加强与东盟教育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海南人民群众自身素质、提升国际旅游岛竞争力,同时也能让海南更好地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的作用。因此,海南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海南高校肩负着推进教育国际化、提高教育软实力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奖学金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