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中看“短暂建筑”理念

2018-02-11刘杰成阮睿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9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空间建筑

刘杰成 ,阮睿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短暂建筑”又可以称之为“临时性建筑”。“临时性”一词本身就存在着讨论和争议,在伊东丰雄所设计的建筑上所表现出来的“临时性”并不是指“结构简易的建筑”或是“低成本的临时工棚”①。他的“短暂建筑”理念是建立在日本民族长期生活的居住环境下,受到火山、季风和海岛等自然节气的影响,所形成的有着强烈居安思危的民族心理,其中隐藏着与以往不同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是当代日本城市居民对迅速变化的科技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一种特殊体验。因此,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早就存在这种“临时性”的短暂空间和行为②。这种“短暂建筑”的形式更大程度上所传达的理念是,建筑应该跟随着社会生活和人文科技的变化而变化,不应该墨守陈规,日复一日地建造相同基本构造的建筑物,这种做法对于城市的创新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一、关注城市文化——短暂建筑的理念

(一)日本城市现状

对于日本来说,它的发展常年受到火山、季风、海岛气候的影响,很少有建筑是能够经历时间的检验。因此,一栋建筑是否需要恒久存在成为了伊东丰雄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建筑应该是暂时存在于社会中的物体,以避免对人类文明造成禁锢思想或是对自然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威胁。这种对建筑的认知在本质上是对西方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反思③。在伊东丰雄看来,像东京这类城市却依然停滞不前,相比较其他世界都市显得尤其单调,然而这种现状会无限制地继续延伸。未来的建筑将会有很大改变,基本构造的建筑会被新功能、新材料的建筑所替代。也就是说,城市的形象总是瞬息万变,但是基本的城市概念却没有新颖的变化,这样的城市概念很容易被新的形式所淘汰,去除城市建设中必要的道路及交通设施的参照物,城市特色便没有了,因为它们没有如同欧洲城市中持久不衰的特色艺术建筑,与之相反的它们却保留了临时的硬性基础设施。我们曾经见到过的日式建筑,都是用木质材料而并非砖墙或者混凝土居多,这种情况都是由于日本独特的自然形式,常年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他们的房屋经常频繁地重新翻盖。所以在日本传统思想中,设计出持久、高密度的建筑的想法并不存在。

(二)短暂建筑理念的发展

伊东丰雄在自己建筑研究上进一步发展了短暂建筑的理念,这一创新思想成为解决日本大都市一沉不变的最佳解决本法。伊东丰雄设计的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的硬度被降低到最小程度。他运用自己经验上得来的独特技术把建筑的基本结构和节点的尺寸缩减到标准数值以下,并将玻璃材料巧妙利用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以此来将建筑外观表现的抽象化,摆脱了固有建筑的冷漠厚重感,他便赋予了建筑纯粹的自然气息和灵活的造型外观。在日本,由于自然灾害和城市变革的影响,持久的物质很难存在,伊东丰雄就是考虑到这样的社会变化,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背景,不断地探索新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空间。他一开始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对日本社会当前的状况作了研究和分析,然后运用自己的设计方法,尽量将能源消耗降到最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建筑构造的方法虽然会不同,但是作为社会物质存在的目的都是为当前形势考虑的。

二、伊东丰雄的“短暂建筑”设计

(一)海德公园茶室

海德公园茶室位于英国,是伊东丰雄的短暂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它是受蛇形画廊的委托设计的小建筑,由于海德公园属于皇家,所以只容许留存很短的时间④。这栋小建筑从开始着手设计到完全竣工经历了六个月的时间,然而它存在于大众视野只是短短的三个月。他很喜欢这个小型的、短暂的、昙花一现的建筑,觉得它是一种“消亡的美丽”,伊东丰雄认为短暂建筑就如同时装和音乐的潮流更替,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他认为如果建筑能像这样的速度建造和消亡的话,就能减少很多时间和能源的消耗。这种“临时性”的特征,从哲学层面上来讲,是一种“短暂的存在”;而在现实层面,则是一种“瞬息万变”⑤。

(二)仙台媒体中心

伊东丰雄曾坦言“仙台媒体中心”是改变了他设计生涯的作品,经历过这次的设计研究之后,他决定以后的建筑要“少一点纯粹的美,多一些活力与乐趣”⑥。这座七层建筑以玻璃作为外墙,并用六层混凝土板和十三根曲形管状立柱构成了地下两层、地上七层的建筑空间, 并允许在立柱的开阔空间分布各种功能区域,这种设计增加了内外空间的流通感。 其中,一层的玻璃可以任意开合,这样就增加了空间的使用,有便于民众的群体性活动。在这个设计中,最有特色的是在它的十三根曲形立柱中,伊东丰雄增加了新的功能空间,让这座建筑不单单只是冰冷的空间,而是赋予其生命的活力,像是在绿色的森林里,人们可以拿着轻便的电脑在这里惬意行走,与人相遇,自然沟通,没有任何阻碍。

(三)岐阜媒体中心

2015年建成的岐阜媒体中心是他在低能耗、可持续性的生态环保建筑方向的新尝试,伊东丰雄认为,这种亲近自然的环保型建筑大大促进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他将岐阜媒体中心命名为“大家的森林”,就如同人们在“森林”中讨论、游玩、传递信息的场所。伊东丰雄在建筑中设计了辐射式的供暖和制冷方式,减少了空调成本,这是由于它选址离长良川很近,地下水比较丰富,可以利用自然资源降低成本,另外,他们还融入了太阳能板发电和对雨水的利用。如此一来,就能将能耗降低到以往建筑的一半左右。

三、“短暂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的“临时性”

伊东丰雄曾说过:“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是关心它在该时期或者其后20年作何作用。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进一步更新发展或者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再也没有人需要它了。”⑦建筑的本身意义在于,为人类居住和使用提供一个稳定的空间,然而大都市的现状却将这种稳定冲散地支离破碎。城市历史文脉的连续性已无法把握,因此,就需要在当代人文环境下控制好建筑与自然的矛盾交织动态,利用“临时性”赋予建筑全新的活力和动感,跟随时代科技和新型材料不断变化更新,不断呈现出创新的结构形态。如今的建造工程中不乏临时性的建筑,比如使用效率较少的仪典类主席台、观礼台,房地产开发部的售楼处,以及各大展览会建筑等。都应在建造起草之时,就考虑到当它失去作用后,建筑材料应如何处理和循环利用。从这个含义上讲,“短暂建筑”仿佛预示着,建筑可以被赋予一种新的生命,它不再是像以往我们所认识的,具有庞大体重和厚重的混凝土造型的冷漠的物质,而是与人类生活和生命连结到一起的,蕴含着优美形态的生命体,从而颠覆了人们对建筑的固有感受,赋予了建筑更加鲜活的灵性。

(二)功能的混合性

建筑的功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所产生的需要而日益增多,但是土地资源往往不能分配给所有的功能使用上。对于“临时性”建筑的要求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能设计更多样化的功能空间。因此,设计师们常常利用建筑内部的隔断或者玻璃来打造可移动的装置,空间便可随意划分。例如伊东丰雄所设计的的仙台媒体中心,他在十三根曲形的立柱中设计开阔空间,大大增强了空间的可利用性。一层的开合组合空间不仅能提供多人讨论区,而且能提供私密的小空间,这就是功能的混合使用,将有限的空间利用到好处。

(三)材料的创新性

就如同伊东丰雄对“短暂建筑”理念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上同样寻求新的建筑材料。在当今社会,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功能上的使用,不再像是一部机器一样与自然毫无关联。反而自然的形式会影响到社会的开发。那些看似固有的建筑材料其实并不是最合适的,比如水泥、混凝土、玻璃等原料,他们存在高密度分子组合,没有缝隙,因此可以保持恒久不坏。这种建筑长时间存在于社会中,侵占了当今的土地资源空间,减少了土地的利用率,对于土地资源极其紧张的日本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因此,必须要找到钢铁、混凝土和塑料等常规建筑材料的替代品,保证原有的建筑材料最终能与大自然相融合,降低材料对社会自然的侵占和破坏。伊东丰雄经过常年的研究,开始在建筑上普遍运用节能环保的结构、灵活轻便的支撑体。因此他的建筑才能相比较以往的基本建筑构造而言,更多地降低了资源、能源、材料的浪费,不仅能解决日本当前的社会问题,还能给人一种“轻快”“愉悦”“动感”的视觉感受。

四、结语

“短暂建筑”作为一种十分鼓舞人心的设计理念,为未来建筑的设计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是如今建筑界炙手可热的课题。这种“临时性”建筑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创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昙花一现的存在感和不稳定性,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庄重感。 但是,关于“临时性”建筑的具体细节问题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第一,如何寻找既有工艺美学的审美,又有基本结构坚固性的建筑材料,意味着它在物理性能和感官体验上不亚于混凝土等常规建材,造价低廉,又有着可降解的属性。第二,如何创造新的建筑材料来满足日益进步的建筑构造方式。第三,“短暂建筑”所预示的变化也应该受到更多社会人士的重视。即社会更替的短暂易变,应该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人们追求新颖的事物,不断地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步,建筑的形式也应该随着社会人文情怀和自然状态而日益更新。 面对自然的不可抗拒力,如地震、海啸、火山,以及气候变暖等问题,任何与社会人文相关的设计都应该将其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不断改良设计出能够满足功能需要和循环利用材料的环保建筑。■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空间建筑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