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
——基于安徽省部分高校的调研

2018-02-11张春艳韦子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时代大学生

张春艳,韦子平

(1.河海大学 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31;2.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 2430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中华民族从苦难到富裕到强大的伟大飞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机遇,但也遭遇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斗争等挑战[1]。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首先需要弄清新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从中确定了认知、接受、践行现状3个集中反映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以及学校、社会、个体3个集中反映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影响因素的基本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同时分别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2-3个二级指标,形成一个具有6个评价维度、12个评价指标、72个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设置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调查》的问卷,对安徽工业大学、宿州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等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59人,占45.60%,女生309人,占54.40%。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68份,回收问卷568份,有效问卷568份,有效率占100%。

一、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及问题

(一)认同现状

“认同”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彼此从自我出发而寻求共同性的过程和结果,它表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关系,其核心是价值认同[2]。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就是指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接受、践行三个方面。

1.认知现状

本问卷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对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一是“您了解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吗?”71.83%学生回答“知道一点”,19.72%的学生回答“完全不知道”,只有8.45%的学生“熟知”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与大学生的身份和未来承担的责任严重不符;二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15.14%的学生回答“熟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2.18%的学生“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5.21%的学生“熟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但完整掌握此内容的学生较少,尤其是仅6.87%的学生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此现象值得警觉。

2.接受现状

本问卷设置了“您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态度”等四个问题对大学生接受现状进行调研。认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占73.59%,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占2.29%;值得警惕的是,14.0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众多政治学说的一种,不必坚持其指导地位”。对于我国的社会制度,48.06%的学生回答“认同而且满意”,2.29%的学生“不认同也不满意”。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53.87%的学生“比较认同”,1.94%的学生“不认同”,4.58%的学生“无所谓”。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66.37%的学生“非常认同”,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认同、或是认同但不满意政府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具体做法、或是采取“无意识形态”的态度。可见,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度尚未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与国家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要求还有差距。

3.践行现状

本问卷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对践行现状进行调查:一是“当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冲突时,您会怎么做?”,52.46%的学生回答“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捍卫集体利益”,但是,仍有45.25%的学生选择“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兼顾集体利益”,2.29%的学生主张“个人利益至上”;二是“如果您遇到有人倒在路边,您会怎么做?”,64.08%的学生回答“及时参加现场救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5.81%的人“担心被诬陷,默不作声”,尤其值得警惕得是,3.70%的人选择“事不关己,袖手旁观”。

(二)存在问题

从认知现状、接受现状和践行现状的调查数据看,新时代大学生总体上认同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部分学生存在知行脱节、情感认同度较低、践行度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1.知行脱节。知行脱节即认知与行为不一致。他们一方面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崇洋媚外,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做着与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相悖的事:考试作弊、公交占座、奢侈浪费、损人利己。

2.情感认同度较低。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行干涉我国内政并企图破坏我国国家统一的行为”的态度的调查中,4.58%的学生对此“没有感觉”,说明他们并没有发自内心地认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说情感认同度较低。

3.践行度分布不均衡。不同性别、年级、成长环境、信仰的新时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度不同;践行度分布不均衡对传统整齐划一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需厘清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二、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述调查数据说明,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是由一系列因素决定的。其中,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下文简称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这三种途径是影响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因素。

1.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3]。然而调查显示,课堂教学没有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对“您在思政课上的表现是?”的调查中,28.35%的学生回答“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21.48%的学生回答“上课玩手机或者聊天”。究其原因,14.96%的学生认为“学这些没有意义”,18.66%的学生认为“听不懂”;32.04%的学生认为“老师讲得太无聊了”。新时代大学生崇尚个性和自由,喜欢通过微博、微信、互联网进行自由沟通,对部分教师传统的理论灌输、“填鸭式”式教育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和不屑。可见,教师授课方式是达成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

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是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然而,被采访对象中,70.62%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档次不高,缺乏内涵”,80.24%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隐形文化教育”。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是少,是多、繁、杂,重形式,轻内容,很少在活动中渗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要义;部分学生热衷于开展迎合大众、戏谑恶搞的粗鄙庸俗校园文化活动,追求“逗乐即可”,甚至把观众的欢呼与起哄作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肯定,而对于“政治性”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则应付了事。如今过多的高校校园选美大赛、“双11”相亲等非主流节目,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违背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初衷,导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异化”。另外,诸如校史陈列馆、校歌等隐形文化建设不足,弱化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3.队伍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资队伍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利器”,然而,目前部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队伍整体薄弱。首先,数量不足。据调查,部分本科院校思政课专职教师的数量低于教育部规定1:400的比例,采取大班教学,很难开展课堂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更无法做到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其次,业务能力有待提升。要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受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影响,再加上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较重,往往是把教学当做任务来完成,只教书不育人;再次,由于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许多课程不得不由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兼职教师是非科班出身的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其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最后,部分教师的政治素养不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4]是做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前提。然而,调查显示,部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良莠不齐,部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宣传队伍和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平时的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甚至传播谣言、抹黑政府。另外,部分教师课堂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下做的是“利己主义”之事,言行不一,使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怀疑和厌倦。

(二)社会因素

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强调的“多样性”,与主流意识形态强调的“统一性”之间的张力,社会转型期凸显的腐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等社会问题,网络的普及等对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过程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而且是一个伴随着意识形态运动的政治过程。”[5]“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为个人表达提供宽松的氛围,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6]在诸多新挑战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极为艰巨。近年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为了维持世界霸主地位,警惕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抛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交往的便利条件,在我国散布反共产主义、反共产党等言论,争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他们指出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我国青年,鼓励我国青年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其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还要尽一切努力做好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不断制造谣言,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7]这种现象污染了高校校园文化,进而冲击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另外,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多元化,人们从“左”的、“单一”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思想结构以一元为主、多元并存、其中西方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8]。为弄清思想多元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课题组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您认为西方的文化渗透离你有多远?”73.42%的学生回答“就在我身边”,15.67%的学生选择“离我很远”;二是“您认为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应该是什么?”选择“反映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思想”占18.84%,选择“整合和凝聚不同社会集团的思想文化体系”占62.15%。调查说明,思想多元化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降低,使其更愿意容纳不同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2.社会问题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腐败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收入差距使意识形态的理论教育与现实状况相脱节。理论教育内容与现实状况的脱节,使新时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产生抗拒,同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不公。“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与个人去观察世界时对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相互交织在一起。对收入分配的恰当评价是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相符时,他们就会改变其意识形态观点”[9]。另外,腐败现象消解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精神文化建设不同步,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监管制度不健全,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人的贪婪、攀比心理等,使得腐败现象滋生。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1]。大学生由于对部分腐败分子的不满,进而泛化到对社会制度、对党和政府产生怀疑,腐败现象弱化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3.网络技术的冲击。新时代网络的普及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新渠道,具有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自由、便捷等其他传统方式不具备的优点,但网络淫秽色情、垃圾信息、负面信息的传播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认同等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为弄清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及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程度,问卷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您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6.94%的学生回答“少于4小时”,26.58%的学生回答“大于6小时”;二是“您通常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及意识形态?”74.82%的学生回答“通过网络、微信、微博了解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及意识形态”。可见,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较大。

(三)个人因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作为内部因素的个人因素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1.年级。不同年级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认知状况”的调研数据显示,在“熟悉”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上,大二和大三学生各占23.50%、28.45%,占比明显高于大一、大四学生;另外,随着年级的增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知道大概”的学生随之增多;“不了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学生,大一学生占41.15%,占比最高。这说明年级增高对于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熟练掌握”方面作用较小,需警惕的是,仍有16.41%的大四学生“不了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2.信仰。针对不同信仰的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调查,数据显示,信仰共产主义的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度达91.73%,信仰基督教、佛教及无信仰的学生对其认知度达75.2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领学生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是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重要举措。

3.性别、身份、生源地、家庭环境。从性别、身份、生源地及家庭环境四个指标因素与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性进行调研,当被问及“您是否了解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时,回答“非常了解和了解一些”的党员和学生干部占91.89%、一般学生占81.40%;女生占88.57%,男生占93.22%;父母是中共党员的占96.88%,父母是群众的占88.89%;农村学生占85.71%,城镇学生占93.94%。调查说明,男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度略高于女生;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比一般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度更高;来自城市的学生、父母是党员的学生,相对于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非党员家庭的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度更高。

大学生个人因素的差异,使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有所差异,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时,应当分类别、分层次教育和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引导。

三、结语及对策建议

基于安徽省部分高校的调研,本文认为,新时代大学生总体上认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但知行脱节、认同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认知度、接受度、践行度有待提高;学生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鉴于认同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本文对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实际需要。使具有不同需求的大学生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国家、学校、社会等对他们的爱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

其次,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教材理论内容与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再次,净化网络环境,坚守好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通过高校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新时代大学生的日常网络行为,对有不良思想倾向或主流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及时开展疏导和教育,对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内容和宣扬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及时进行清理,形成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时代大学生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