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担当 不负使命
——记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刘绪照

2018-02-11

21世纪 2018年3期
关键词:诈骗案案卷榆林市

本刊记者/刘 青 叶 斌

2018年1月9日,刘旭明集资诈骗案在陕西榆林市靖边开庭,庭审持续8小时,涉及金额前后总计40亿元,且多是民间借贷,无论从金额还是社会影响力,都超越了当年的吴英案。

据了解,刘旭明的案件过于复杂,案卷就达到80多卷、400多万字,堆起来有两米多高。这个案子涉及金额较大,涉及受害群众众多,直接受害人多达几十人,间接受害人达上千人。案件取证不光要调查涉及人员,仅在刘旭明名下,50多个账户中的资金流向都要弄清楚,这对公安机关来说无疑是个“难啃的骨头”。刘绪照作为榆林市检察院检察官、此案公诉人之一,对案件公诉条理清晰、证据精准、用法恰适,在第一次开庭公诉中获得了极佳的效果。

刘绪照干了20多年的检察工作,经手的案件不下600件,多是大案、要案。他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周末,大多都是在办公桌前翻阅案卷,或是在勘查现场的取证调查……仅刘旭明的案件材料他至少看了有5遍以上,关键案卷他几乎审核了10次以上。

军旅出身的检察官

1985年,刘绪照应征入伍,在甘肃天水炮兵部队服役,在部队一待就是5年。在部队的5年,是刘绪照最为珍惜怀念的时光,也是在那5年,养成了刘绪照严谨、麻利的工作习惯。

服役结束后,刘绪照被分配到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计量所工作。在计量所,刘绪照工作积极主动,多次受到单位表彰。1997年,因工作表现突出,调到榆林市人民检察院。

1997年刘绪照进入检查系统,他从最基础的书记员干起,到助理检察员,再到现在全国首批员额制检察官(四级高级检察官),这一步步走来,也是刘绪照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努力付出的结晶。

回忆起这些年的工作,刘绪照颇有感触:“检察工作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个案子的审理调查,都代表了国家的公信力,必须公正公平;每个案子背后牵扯的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当事人,他们也有家庭,有亲人,他们也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

办案敢啃“硬骨头”

2012年,邻省内蒙古自治区移交榆林市人民检察院一个案件,涉及两条人命,案情复杂,证据缺乏,要提起公诉,从侦破到案发,各个环节证据不足。案子时间紧,取证量大不便,若不及时处理,该案子可能就要耽误了公诉期,犯罪嫌疑人将会面对不公正的处理。

经榆林市检察人民院公诉科研究,这个案子分配给了办案经验丰富的刘绪照处理。“该案地跨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三地,作案人员一路流窜,绑架杀人,抛尸灭迹。而且,这是一伙惯犯,在此案之前,就有过抢劫的犯罪行为。”一拿到案子,刘绪照也有点头大,案子倒不是大案子,就是时间紧,任务重,要取证的环节太多,但这些证据又都非取不可。

用最快的时间分析完案情,刘绪照就奔赴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等地,开始了紧张的调查取证过程,从犯罪嫌疑人在山西、陕西府谷买过的刀具、衣服的线索开始,到包头一个金店的销脏现场,再到沙漠中丢弃银行卡的地点……从接手案子到完善各种资料,刘绪照马不停蹄,奋战半个多月,往返上千公里,三省六地,调查取证,最终将案件破获。案件涉及两条人命,证据确凿,三个犯罪嫌疑人都被判处死刑。由于案件的特殊复杂性,刘绪照的工作成绩受到了榆林市委政法委的专门表彰,成为2013年度十大精品案例。

2018年1月9日,震惊全国的刘某集资诈骗案,刘绪照作为公诉人,又出现在了公众的视线。“刘旭明的集资诈骗案,涉及金额前后总计达40亿元人民币,且多是民间借贷,无论从金额,还是社会影响力,都超越了当年的吴英案。”

据了解,刘旭明的案件极其复杂,仅案卷就有80多卷、400多万字,堆起来有两米多高。“这些案卷,都至少看了5遍以上,关键的案卷,都看了10遍以上。”刘绪照说,“这个案子涉及金额巨大,受害群众众多,直接受害人多达几十人,间接受害人达上千人,仅在刘旭明名下,相关的50多个账户中的资金流向都要弄清楚,案件取证神木、榆林、西安、北京、呼和浩特等8个省市200多个银行网点,交易记录15300余条。”

刘旭明集资诈骗案在社会影响巨大,涉及到众多群众、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容不得一点马虎,再难再复杂,都要把问题搞清楚。在调查过程中,刘绪照几乎追踪遍了每笔款项的流向,他发现,刘旭明在集资大额资金的同时,自己也在大肆挥霍,“他的手机靓号,两个号就花了200多万;其名下宾利、路虎等豪车有三十多辆,房产多处;去酒店,住都是豪华总统套房,曾一次性给酒店打入房款达600多万。”

“检察工作要经得起历史考验”

内蒙绑架杀人案其实只是刘绪照工作中的一个小案,和大多数案件一样,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马虎,“检察工作,除了要对的起国家,对得起当事人,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经得起历史考验。”

刘绪照介绍到,这些年的司法改革,检察工作的每个案件,也都实行了案件终身制,一个案子,负责到底。这就要求,在工作中更要细致,准备要更充分,要经得起时间、法律的多重考证。“一个案子,几十万、几百万字的卷宗都要细读,至少读5遍以上,要理出脉络,找出疑点,所有涉及的人,都要调查;每一笔资金,也都要找出流向。”刘绪照办理过的案卷,一般只要提出什么事,他都能一口说出相关内容在第几本第几页。

每个案子都要重视,办理的都要详尽、踏实,而且,每个案子的时间都很紧,一般在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后,都要求30天内提出公诉。“现在公诉部门的每个办案人员,平均每人每年都要办理近30件案子,而且不能出错,是真的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周末,每天加班,这些都是常事。”在刘绪照的办公室的门背后,就放着一张行军床,若加班太晚,就直接支好床,在办公室睡了。

工作任务重,连同刘绪照在内的很多工作人员,早就把办公室当成了家,加班是常事;如果再遇到出差调查取证,十天半月不回家也属平常。若遇上开庭,更是要和法庭一起连轴转,遇到大案要案,连续几天不得休息都很正常,一般早晨起床,到中午留40分钟吃个饭,下午再接着开庭。

亏欠了家人却无愧于使命

多年的检察工作,刘绪照觉得最亏欠的人就是妻子和孩子。“早几年,交通不方便,每次去较远的地方办案,一去就是十几天。现在交通方便了,也经常一周回不了一次家。”刘绪照说,“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所幸爱人也理解,只是辛苦她这么多年,一个人又是照顾老人,又是带孩子,家里有个什么事,老人孩子头疼脑热,也都是她一个人扛,知道我工作忙,也从不抱怨打扰我,真的挺不容易的。”除了妻子,刘绪照对孩子也心存愧疚,“这么多年,因为工作忙,娃过生日从来没顾上一起吃顿饭。”

家里的事,刘绪照也操心的少,案子多,每个都不能马虎,以至于经常回家睡觉,梦里也都是案子,经常睡到半夜,想到了案子的突破口,又爬起来,在家里挑灯读案卷。

亏欠了自己的家人,刘绪照很心疼,正因为这种心情,他觉得,不能再亏欠别人,不能再亏欠每个案子背后的家庭,案子背后的亲人。“现在,每年至少要办理案件30多件,而且都是无期以上。每个案子都很复杂,对证据把控也非常严格,这些,都不允许出错。”刘绪照说,“可能,办一千个案件,错一个对自己而言算是千分之一,但是对当事人而言就是百分之百的错案,毁人一生啊。”

每当回首来路,刘绪照总感慨万千,案子有时候关系一个人的一生,其中有警醒,有感悟。让他深切感受到检察工作的神圣,它是一份职责,更是一份使命,要公平公正,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猜你喜欢

诈骗案案卷榆林市
绵阳市召开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暨疑难问题研讨会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漏洞在哪儿?
山西省开展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
2016—2017年草原执法案卷评查结果发布
工作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