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仲裁发展问题与研究
2018-02-11刘敬东
21世纪 2018年3期
编者按: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实施以来,我国仲裁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二十余年间,我国仲裁制度从无到有,仲裁机构从少到多,仲裁力量从弱到强。据数据统计,全国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数在2013年首次突破10万件,到2016年底已突破了20万件,案件标的额达4695亿元。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保密、高效、灵活、当事人意思自治等特点,是市场主体定纷止争的有效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仲裁制度,提升仲裁公信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新征程。充分发挥仲裁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和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合作策划推出“新时代中国仲裁发展问题与研究”,就我国仲裁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期待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取得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