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优势病种广东共识
——消渴病(2型糖尿病)※

2018-02-11刘树林朱章志李赛美万晓刚蔡文就熊曼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小便肢体糖尿病

刘树林 朱章志 李赛美 刘 敏 万晓刚 蔡文就 熊曼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405)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外另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有研究表明,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9.7%,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糖尿病前期人群已达15.5%[1]。根据不同国家及地区制定的诊疗指南,糖尿病的治疗以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治疗药物包括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中药等。虽然针对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越来越多,但糖尿病及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仍然越来越高,不但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也给给医疗保健体系带来沉重的负担。

另外,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2014年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建设中医药强省专项资金-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其中消渴病(2型糖尿病)被列为12个中医优势病种之一,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章志教授担任负责人,经过近3年研究,广东省17家医院内分泌科参与,超过百名中医内分泌医师共同努力,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形成中医防治2型糖尿病共识,现予以发布。

1 2型糖尿病中医病名共识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标志的疾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与中医的消渴病相似,故一直以来大多以“消渴病”与糖尿病互称。与糖尿病相关的中医病名还包括“脾瘅”、“消瘅”、“鬲消”、“上消”、“消中”、“热中”、“肾消”、“下消”等,这些病名多有其自身的表现特点。

“脾瘅”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其病机及临床表现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2]可见脾瘅者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而致五气上溢,患者多有口甘及形体肥胖等,其后谓“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说明脾瘅者易转为消渴,这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者临床表现相似。

鬲消、上消意相近,《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消渴论》:“上消者上焦受病,又谓之鬲消病也。多饮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2]即以口干饮多及小便多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消中”、“热中”表现相似,《素问·腹中论》:“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2]《灵枢·五邪》:“邪在脾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3]《古今录验方》:“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4]患者以多食易饥,体重减轻为主要表现。

“肾消”即“下消”,《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肾消也。”[5]《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便溺不摄,或便如胶油。”[6]主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多,且多挟白浊脂膏等;

“消瘅”见于《灵枢·本脏》、《灵枢·五变》及《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等篇,如“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苦病消瘦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心脉……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3]等,既说明了先天禀赋不足是消瘅发病因素,也说明消瘅病及脏腑,精气耗伤。

近些年来,很多医家注意到,2型糖尿病早期多无明显“三多一少”表现,认为不能以消渴病等同于2型糖尿病。大多认为应按糖尿病的不同进程特点设立病名,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并无明显“三多一少”表现,可称脾瘅;典型的糖尿病期,有较明显的“三多一少”表现,可称消渴;而后期患者身体虚馁,精气亏虚,可称消瘅;而已合并各种并发症时,则以相应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命名。

本课题组认为,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意为消灼气血津液、消灼肌肉筋骨等,“渴”为此病诸多症状中具有代表性症状,患者在不同阶段可以不同表现为主,并非所有症状均具备,大致与现代医学中的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相一致,故可互称。

2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标准共识

《尔雅注疏·释诂下》曰:“瘅,劳也”,故脾瘅即脾劳之意,是脾的运化功能过劳而损之意,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正因过食肥甘厚味,而脾之运化功能受损,故易现中满,食气滞而内热。2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疲倦、体重减轻”等,虽多以脾劳为始,但病及五脏六腑、经络血脉,害及气血津液、四肢百骸。传统的“三消辨证”及“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认识不能准确的指导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本课题组以“首辨阴阳,再辨六经,后分经腑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使用经方为主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阴证者占45.7%,阳证者占35.8%,阴阳寒热错杂证者占18.5%。阴证中以少阴阳虚寒湿证为主,占28.4%,太阴阳明虚寒证占11.1%,厥阴经脏虚寒证占5.9%,少阴阴虚证占0.3%;阳证中以少阳证最多见,占20.7%,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占7.3%,瘀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者占7.8%;阴阳寒热错杂证中以厥阴寒热错杂证占8.2%,中焦寒热错杂证占10.1%,正虚阳郁、上热下寒证占0.2%。

基于对2型糖尿病中医病机的认识,辨证原则为“先辨阴阳、再辨六经”,将2型糖尿病的证型分为三大证(阳证、阴证、阴阳寒热错杂证),并进一步分为八证(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瘀热互结兼气阴两虚证、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太阴阳明虚寒证、少阴阳虚寒湿证、厥阴经脏虚寒证、中焦寒热错杂证及厥阴寒热错杂证)。邀请国内资深专家讨论制定,确定辨证标准。通过现场调查、二次辨证等方法,评估其重测信度;评价辨证标准的精确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确定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标准如下:

2.1 首辨阴阳

2.1.1 阳证 年龄较轻,精神状态佳,体形壮实,肌肉丰满,面有光泽,或满面全红,语声高亢有力,舌色尚鲜活,脉象大、浮、数、动、滑而尚有力。

阳证症状:面色红赤、心烦易怒、皮肤干燥、头疼、头胀、耳堵、眼睛干涩、眼胀、恶热、手足心热、肢体发热、胁肋胀痛、心中热、咽干咽痛、多食易饥、食入即吐、口干喜凉饮、呕吐酸腐、返酸、口苦、口臭、肛门灼热感、小便黄、小便时觉尿道发热。舌红,脉有力。

2.1.2 阴证 年龄较大,精神较差或很差,体形瘦弱或虚胖,肌肉松弛,面色萎黄、 白、淡白或晦暗,面色少华或无华,语声低微,舌色暗而不鲜活,脉象沉、涩、弱、弦、微而无力。

阴证症状: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无华、面色黧黑、易惊胆怯、心悸心慌、情绪不佳、头重、头晕、耳鸣耳聋、眼睛流泪、牙齿松动、恶寒、四逆、肢体觉冷、周身酸重、肢体痿软、肢体浮肿、少腹冷、纳呆、朝食暮吐、脘腹冷胀满、口渴不欲饮、口淡无味、口中感觉异常、易困嗜睡、大便前半硬,后半不成形、小便频多、小便清长、夜尿频。舌淡,脉无力。

2.1.3 阴阳寒热错杂症 既见阳性证又见阴性证,或难分阴阳者。

2.2 再辨六经

2.2.1 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 (1)主要症状:阳明热盛:口干喜凉饮、多食易饥、恶热。气阴两伤:神疲体倦、口干喜凉饮、口唇干、皮肤干燥、自汗、盗汗。(2)次要症状:面色红赤、头胀、眼胀、心中热、肢体发热、手足心热、返酸、嗳腐吞酸、食入即吐、口臭、失眠、多梦、便秘、大便带血、肛门灼热感、小便黄。(3)舌脉象: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而数。

2.2.2 瘀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 (1) 主要症状:瘀血证:皮下瘀斑、口唇紫暗、肢体麻痹、健忘、大便带血、痛经。①热结证:口干喜冷饮,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便秘、恶热。②气阴两伤证:神疲体倦、口干喜凉饮、口唇干、皮肤干燥、自汗、盗汗。(2)次要症状:面色黧黑、心烦易怒、易惊胆怯、皮肤干燥、头疼、视物模糊、手足心热、肢体发热、肢体疼痛、脘腹疼痛、少腹疼痛、多食易饥、口臭、失眠、多梦、肛门灼热感、小便黄。(3)舌脉象: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脉沉而涩。

2.2.3 少阳失枢 胆火内郁证 (1)主要症状:口苦、咽干、头晕、恶心欲呕、寒热往来、胁肋胀痛、心烦易怒、胸闷胸痛。(2)次要症状:易惊胆怯、耳鸣耳聋、眼睛干涩、眼胀、手足心热、四逆、咽干咽痛、咽痒、纳呆、返酸、脘腹胀满、口腔溃疡、失眠、多梦、便秘、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大便粘滞不爽、阳痿早泄、月经不调。(3)舌脉象:舌红或暗或边尖红、苔白或薄黄,脉弦细。

2.2.4 太阴阳明虚寒证 (1)主要症状:纳呆,脘腹胀满、呕吐痰涎,朝食暮吐、腹泻、脘腹冷、脘腹疼痛。(2)次要症状: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无华、形体肥胖、形体消瘦、头晕、恶寒、四逆、肢体觉冷、周身酸重、肢体痿软、肢体浮肿、颜面浮肿、胸闷胸痛、肠鸣、自汗、咯痰、咽喉中有异物感、恶心欲呕、嗳气、口淡无味、口中粘腻、口中感觉异常、便秘、大便粘滞不爽、大便前半硬,后半不成形、带下量多。(3)舌脉象:舌淡苔白,脉沉弱。

2.2.5 少阴阳虚寒湿证 (1)主要症状:小便频多、小便混浊、小便清长、小便不利、夜尿频、腹泻、恶寒、四逆、神疲体倦、气短懒言、易困嗜睡、健忘、口渴不欲饮、少腹冷、少腹疼痛、性欲减退。(2)次要症状:面色无华、面色黧黑、心悸心慌、头晕、脱发、耳鸣耳聋、视物模糊、流涕、牙齿松动、肢体觉冷、肢体疼痛、周身酸重、肢体浮肿、颜面浮肿、胸闷胸痛、咽干咽痛、口中感觉异常、口腔溃疡、大便带血、遗精、阳痿早泄、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痛经。(3)舌脉象:舌淡苔白或白滑、边有齿印,脉沉迟弱。

2.2.6 厥阴经脏虚寒证 (1)主要症状:面色泛青、恶心欲呕、呕吐痰涎、头疼、眼睛流泪、视物模糊、四逆、肢体麻痹、肢体挛痛、少腹冷、少腹疼痛、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带下量多、月经不调。(2)次要症状: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易惊胆怯、心悸心慌、口唇紫暗、头晕、耳鸣耳聋、耳堵、恶寒、肢体觉冷、肢体疼痛、肢体痿软、胁肋胀痛、胸闷胸痛、脘腹冷、脘腹疼痛、少腹胀满、口渴不欲饮、口中感觉异常、口腔溃疡、易困嗜睡、失眠、多梦、腹泻、痛经。(3)舌脉象:舌淡、苔白,脉沉或微细。

2.2.7 中焦寒热错杂证 (1) 主要症状:①上热实症状:口干喜凉饮、口苦、饥而不欲食、恶心欲呕、呕吐酸腐、返酸。②下寒虚症状:脘腹胀满、脘腹冷、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大便粘滞不爽、大便前半硬,后半不成形。(2)次要症状:皮肤瘙痒、脱发、耳鸣耳聋、寒热往来、脘腹疼痛、肠鸣、自汗、盗汗、咽干咽痛、嗳气、返酸、食入即吐、口干喜凉饮、口唇干、口中粘腻、口腔溃疡、口臭、失眠、恶梦、带下量多。(3)舌脉象:舌色淡红、苔腻、黄白相间,脉弦细数。

2.2.8 厥阴寒热错杂症 (1) 主要症状:①上热实症状:口渴欲凉饮、口苦、心中热、胸闷胸痛、恶心欲呕、呕吐酸腐、返酸、眼睛干涩、咽干咽痛、心烦易怒。②下寒虚症状:四逆、脘腹冷、少腹冷、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大便粘滞不爽、大便带血、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减退、月经不调。(2)次要症状: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心悸心慌、情绪不佳、皮肤干燥、头晕、脱发、耳鸣耳聋、视物模糊、寒热往来、肢体疼痛、肢体麻痹、肢体挛痛、胁肋胀痛、脘腹疼痛、少腹疼痛、少腹胀满、自汗、咽痒、知饥而不欲食、口唇干、口中感觉异常、口腔溃疡、口臭、易困嗜睡、失眠、恶梦、痛经。(3)舌脉象:舌色稍淡或舌暗红、苔白腻或微黄,脉沉细数。

2.3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诊断 具备主症2个及其以上,若有多个主症每个主症至少具备1个及以上,且具备次症两个及其以上,结合舌脉象可以诊断。

3 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共识

基于临床应用经验及本项目观察性临床研究等证据,拟定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共识。

3.1 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养阴。方剂: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处方:石膏,知母,人参,炙甘草,山药。可酌加天花粉、葛根、生地黄、玄参等药。加减:饥饿感甚者,胃火炽盛,加黄连与生地、玄参相配;口渴甚者,上焦燥热,灼伤肺阴,加黄芩配石膏、知母清泻肺热。或据证选用葛根芩连汤、消渴方、玉泉丸、二冬汤、玉女煎等。

3.2 瘀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方剂:加味桃核承气汤加减。处方:黄芪,生地黄,玄参,麦冬,桃仁,桂枝,大黄,芒硝 (分冲),炙甘草。代表性医院制剂:降糖三黄片,每次8片,每日三次;若大便燥结明显者,可选三黄降糖片,每次8片,每日三次。

3.3 少阳失枢 胆火内郁证 治法:和解少阳清热。方剂: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辨证:少阳胆腑热实证或邪犯少阳兼阳明里实,方用大柴胡汤以和解少阳,通下里实;少阳不和,三焦失畅,津亏脾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和解少阳,温化水饮;尚可据证选用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逍遥散及四逆散等加减。

3.4 太阴阳明虚寒证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剂:理中丸合吴茱萸汤加减。处方:干姜,人参,炙甘草,白术,吴茱萸(开水洗),生姜,大枣。辨证:若以太阴脾气亏虚为主,阳虚不重者,可选七味白术散、《外台》茯苓饮等加减。若以水饮盛为主者,可选茯苓泽泻汤、五苓散、木防己汤等。

3.5 少阴阳虚寒湿证 治法:温补元阳,散寒除湿。方剂:四逆汤合附子汤加减。处方:熟附子 (先煎1小时),干姜,白芍,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辨证:若阳不敛阴,虚阳上浮者,加肉桂,山萸肉,砂仁,乌梅等。若口大烦渴,饮水不解甚或饮后加重,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伴少腹胀满不适者可合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若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小便不利或清长,或伴四肢沉重疼痛主,为少阴阳虚水泛证,治以真武汤温阳化气利水;若患者外感风寒而发热、鼻塞、流涕等加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阳解表。

3.6 厥阴经脏虚寒证 治法:暖肝祛寒,温经通络。方剂:吴茱萸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处方:吴茱萸(开水洗),生姜,人参,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3.7 中焦寒热错杂证 治法:和中降逆消痞(辛开苦降甘调)。方剂: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辨证:可据证选用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干姜黄苓黄连人参汤、黄连汤、葛根芩连汤合理中汤等加减治疗。

3.8 厥阴寒热错杂证 治法:清上温下,生津止渴。方剂: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熟附子 (先煎1小时),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4 2型糖尿病的中医基础治疗共识

现代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基因表达的环境对发病至关重要,这与中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糖尿病及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调摄,可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4.1 饮食 原则:定时定量。定时:三餐固定时间进餐,进餐时间在20~30分钟,不超过1小时,不少于10分钟。定量: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定量:包括米、面、荞麦、玉米、土豆、红薯等。结构合理:饭定量,青菜类可多,肉类少,少油脂。

4.2 运动 原则:有氧持续。有氧运动:选择快走或慢跑等活动,运动5分钟内心率达最佳有氧心率(170~180减年龄,如40岁,则有氧心率在130~140次/min)。持续:每次运动,必须在达到有氧心率后,以相应运动速度持续至少30分钟,但不超过1小时。坚持4~7次/周。

4.3 睡眠 原则:早睡足时。早睡:保证晚上10点前上床休息,尽量不晚于晚上11点。足时:夜间睡眠需要保证在6~8 h。注意:若睡眠不佳者,需要向医生说明,进行相关治疗。

4.4 心态 保持平和、欢愉的心态。避免忧愁、悲伤、恼怒等不良情绪。

5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优势

现代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着眼于血糖的控制,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单纯强调血糖控制,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优势如下:(1)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中医药治疗可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经阴阳六经辨证治疗后2~3个月后,患者HOMA-β及HOMA-IR指数明显改善。(2)减少降糖药物使用:在中医基础治疗基础上,使用阴阳六经辨证治疗,早中期糖尿病患者可避免西药治疗,而中晚期患者也可减少降糖药物使用。(3)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中医药方法的介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神、形、纳、眠及二便等的异常,提高生活质量。

致谢:本项目实施中得到以下专家和广大临床医生支持,在此由衷表示感谢。庞国明、倪青、衡先培、汪何、李惠林、刘志龙、简小兵、阮永队、黄淑玲、刘得华、林惠京、沈创鹏、黄开颜、方志辉、李巧、卢伟炽、张哲、李宝玲、刘超男、王文英、李慧枝、陈丽兰、唐奇志、王志高、刘剑文、曾超、龚丽、潘艳、黄寅銮,林嘉妮、陈中、张慧芬、马春玲、陈红梅、刘小琼、刘远超、谭宏韬、朱运平、古惠钧、唐慧、连俊健、陈诗源、陈忠坚、陈伟强、张芳丽、潘洪权、范海聆、申屠进军、韦洪怀、刘春雄、杨爱华、陈妍研、何金玲等。

猜你喜欢

小便肢体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找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