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

2018-02-11战丽彬吴颢昕蒙玲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中医学课程

骆 殊 战丽彬 吴颢昕 刘 舟 蒙玲莲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最早是由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喀斯特 (Bell,A.&Lancaster.J.)在18世纪初期开始提出并被广泛应用。19世纪,该教学方式传入美国,在帕克(Park,F.)和杜威(Dewey,J.)两位教育家的倡导下,逐渐在美国教育界成为主流教学方式之一。鉴于其可以显著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模式,可以很大程度调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理念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彼此之间学习的互助协作精神。该教学方法引入我国已经有较长时间,在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运用已有丰富经验,但在中医学教育中尚属新鲜事物,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学生入学时关于中医理论的知识非常匮乏,而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中医课程,对后期中医学习的成效和兴趣有重要影响。因此,能否将合作学习引入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为其学习中医奠定良好的基础便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改革问题。鉴于此,本文就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方式做初步探讨。

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背景

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新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中医学课程,是打开中医学这一宝库的第一块“敲门砖”。而大一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正处于由中学学习进入到大学学习的过渡期,目前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本科新生体验”的概念,因为这是新生在本科学习第一年中的经验总和,直接影响后续几年的学习成绩。

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对今后深入学习其它中医课程影响重大,但由于当代学生普遍缺乏中医药相关的基本认识,并且中医理论抽象、古朴、深奥、隐晦,给该门课程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1]。经常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对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多是局限于为了应对考试而单纯记忆的浅层次学习,甚至影响专业思想,对今后的学习失去信心,以至于大学几年学完后尚未建立起基本的中医思维,中医临床能力也十分欠缺,这与培养21世纪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教学目标还有差距。

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中医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中对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准确定位,并提出要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开展教学方法改革。这也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

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学生中开展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协作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同时兼顾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一起学习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异质分组的方式,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知识面宽度不均匀的学生均衡地分到同一组,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任何学生或师生间的相互讨论都可能会启发到其他组员,打开另一些同学的思维,将其引向一个新的领域,发现新的视角,进而提出新的问题。这种充满互动的学习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单向的师生间互动,而是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项互动穿插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大量实证研究证明,这种多向的互动学习模式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推动了中医现代教学过程中互动理论的发展[2]。但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观的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是我国21世纪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由于学生在小组内的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方式,并且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首先由学生开展个人学习理解,然后在小组成员间交流讨论,并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解决,以达到小组内个体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其中起指导、辅导和引路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主体。所以,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的需求。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之间针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对于刚刚进入大学彼此之间尚还比较陌生的情况,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讨论,让每个学生知道,学习中医是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新问题,大家都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点,可以消除因入学成绩差异而带来的盲目的优越感和自卑感,面对这个新的难题,大家共同努力,将学习中医建立在广泛的学习交流背景上,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这对于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

2.2 掌握由教师来主导的特点 虽然学生是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但教师在全过程中应注意不断地从外在给予激励和培养,因此,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在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保持教师的“主导性”,以免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明显的偏差。在刚开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一方面,由于学生普遍不了解中医,学习起来很容易产生困惑,理解起来漫无边际,特别是对于阴阳五行概念的学习理解,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自然现象进行讲解分析,再让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并对学生学习结果做出正确的点评,在方向上加以掌控。另一方面,因为学生面对新的难题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老师可以广泛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尽量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和谐共振的激励场面,从而提高师生合作的参与度,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3 贯彻面向全体观的教学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实现这一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根据以往《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经验,少数学生可以较快的掌握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多数学生则相对会迟滞一些,还有部分学生就明显不太能够能理解了。合作学习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可以按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优、中、差三类,对小组成员进行搭配安排。这种搭配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优秀的学生对后进的学生开展学习上的帮助;(2)有利于鼓励和督促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过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交流讨论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3)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在帮助后进学生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总之,科学合理地编排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具体措施,在安排合作学习的之前,教师一定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基本要求,在编排组员时,一方面每组小组成员之间应充分包含有差异的学生,另一方面要安排恰当的学习内容,应以有利于后进学生充分参与学习,从而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实现全体提高[4]。

3 结语

如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现代中医院校教育需要面对和研究探讨的问题之一[5]。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作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教学形式,但在具体使用时需注意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的特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为基本要素,构建学习小组,以全面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学习认识,改善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热情,提升中医专业学生的专业品质和职业技能,这种教学形式的改革是具有一定创意和实效的,值得大家进一步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中医学课程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