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外学习情境 丰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2018-02-11李艳坤高小玲崔姗姗
李艳坤 梁 鹤 高小玲 崔姗姗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河南 郑州 45004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1]。传统课堂教学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不可重复性。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愿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深入思考、讨论分析等,但在内容设计上只能设计与本堂课相关的题目,思维不能发散,讨论不能深入,不能尽兴,收效甚微。而大学生的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堂之外,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目前的教育教学研究大多侧重于课堂内的教学模式,而对课堂之外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并不多见[2]。因此,有目的性的创设课外学习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保持课堂学习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者的想象力,使之产生联想,积极开展实践,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学生建构出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终身学习习惯。
1 引导课外自主学习 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
以问题、任务和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结合预习任务,设置讨论题,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查阅资料,拓展书本知识,锻炼中医的思维模式。譬如经络教学预习思考题:(1) 中医外治法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其原理为何?(2) 中医内治法(汤药内服)或外治法(针灸推拿等)能包治百病吗?(3)你最希望通过经络知识的学习解决自己或家人的什么病痛?以提问或主动发言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的成果,调动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后实践内容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位同学自行选择一种经络养生保健的方法并实际操作1个月,记录自己的真实体会。大一新生基础薄弱,还不具备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但是可以从切实感受体验中医,也是重实践早临床的一种手段。在课外自主学习设计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随机分组,由教师命题或学生自主选题,展开课外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开展相关研究,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来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设计。一般来说,教师命题侧重学术方面,比如经络养生防病的原理和实践的研究、经络的实质与经络现象的研究进展、针灸推拿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中西医康复医学的比较研究、在普通民众中推广经络养生方法的实践研究;而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更生活化,更具有趣味性,譬如国外针灸和中医药的发展情况、如何开一家经络养生会所、选择一种介绍给亲友的最简单易行的经络养生方法、体验足疗、学会拔罐等。课外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由学生自主自发来完成,兴趣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3]。
2 建立网络互动情境 课上课下相互衔接
建立师生QQ或微信互动群,上传预习作业、解答课后疑问和交流学习心得,还可发送参考资料、提供课外读物等,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其学习状态,从而调整教学进度,合理布置作业,将教学情境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支持。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赏学生,真正使教学成为一个深刻的感情体验过程[1]。
3 网络教学再现情境 实现随机通达学习
随机通达教学是指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教学旨在获得高级知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过精心设计、录制与制作,高质量完成了72学时的全程教学录像,通过河南中医药大学网络课程辅助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网络教学平台项目设置包括:核心资源和开拓资源。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内容、教学课件、评价考核、习题、参考文献、教学视频等内容。拓展资源包括专题讲座库、案例库、PBL教学录像、学生作品(学生活动图片、学生PPT)等。为了帮助大学一年级新生掌握学习中医的方法,我们还邀请全国名老中医及本校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并录像上传到网络平台共反复学习者使用。
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为主体,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课前教师将授课内容公布在平台,学生提前预习授课内容。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课程相关案例,使学生课前对课堂所学重点内容产生感性认识。网络课程中拥有教师每次课堂中讲授的内容,并结合了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将单调的课堂内容转化成了形象、直观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学生们课下可以随时学习,任意选取不同内容,听取不同老师的讲解,使知识得以巩固与升华,使学生的学习与交流又有了新的途径。课程通知、课程作业、作业批改、答疑讨论同步在线。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极大便利。
4 学生自创情境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罗杰斯从心理学的视角,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认为学习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个人潜能与人格的充分发展,只能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效。另外,将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设置恰当的主题,鼓励并组织学生在自己创作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和探究,包括自编自演情境剧、模拟门诊、制作访谈节目、PBL案例讨论交流、演讲与辩论等。创作的过程是知识再整理与加工的过程,这种学习需要全身心的参与,包括智力、情感和身体感觉,同时团队协作精神也得以提高。
4.1 表演与合作 通过自编自演小品、模拟门诊、制作访谈节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设置“脏腑关系”“精气血津液神关系”“生病的我”等主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书写剧本,将理论与实践合理的以书面形式展现出来,同时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演、讲结合的学习形式改变了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师满堂灌的被动接受状态,使同学们印象深刻,达到“学而不忘”的境界。
4.2 PBL案例讨论 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病案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很好应用。在PBL案例讨论中,学生需要独立或协作完成以下操作:(1)个人提取关键词和提出问题;(2)组内讨论关键词和问题;(3)组内任务分工;(4)个人资料搜集汇总,筛选与案例相关的线索,找出相关问题答案,确立中西医诊断,确定相关治疗方案;(5)小组讨论,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在随堂讨论中需要独立或协作完成以下事项:(1) 组长:组织讨论和总结;(2)记录员:记录要点及总结;(3)打字员:在PPT上展示关键词和问题。在案例讨论之后需要个人及组长总结学习体会,以及个人自评和组内互评。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基本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建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2)掌握基本知识点,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主动将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论治相结合;(3)学会对资料的查阅和甄别能力;(4)提高对中医术语的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3 课堂演讲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在课程的后半部分,选取体质与养生等内容让学生预习后上台演讲。人人都关心自己的体质和健康,针对学生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好奇心理,以及对家人朋友关心的意愿,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预先列出两章的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完成指定内容的自学,然后再通过课程通知和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我分析与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每种体质的不同生理病理特点及形成原因,并根据自身体质的特点制定养生方案。通过课堂演讲的形式,如根据体质的分组选派1~2名同学作为代表上台演讲,其余组员可以补充发言,每组发言后全班同学都可以点评,或选出最佳讲解员,再由老师最后点评总结。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充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积极性,每个演讲者都是一个小老师,让每个学习主体都参与到教学讨论中。学生的亲身参与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准备,制作的PPT画面丰富优美,讲解生动流畅。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目的,而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将前后知识相互联系,明白了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理论在健康、疾病、体质及养生中的运用,懂得了如何学以致用。
4.4 辩论比赛 理越辨越明。心藏神的理论是个难点,不易理解,而大一新生受固有思维的影响,更倾向于脑主人的感觉思维动作的西医学观点。在心脑藏神问题的理解上,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资料,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分为2组,分别代表心藏神和脑藏神,选出学生代表进行课堂辩论或者全班同学分为2组自由发言辩论。在课堂辩论之前,参赛同学必须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明确分工,相互配合,按照辩论比赛的要求排练和预演,不断总结经验,直至课堂上正式开赛。以辩论赛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也需要临场应变能力面对提问与质询。在学生熟练掌握教材观点的同时,通过查阅资料,也运用了书本外的知识,在学习中激荡脑力,在辩论中增进友谊,即激发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其专业学习的信心,促使其更好的掌握了该种学习方法。同时,学生思维更为发散,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团体之间的默契与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4.5 网络拓展学习 信息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极大地提高了知识获取、选择与创新的效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资源的广度与深度都大大加强,这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合理恰当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譬如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学术论文和名医名家著作,或推荐网络学习资源,如《养生堂》《中华医药》等。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及时上网搜索,并提出与本学科有关的问题,比如暖冬现象、环境保护、抑郁症与中医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提到的病名和症状,学生没有接触过,可以通过即时网络搜索答疑解惑。
4.6 快乐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健全他们的心灵和人格,认同和维护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诚信等,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仅仅靠教材提供的知识空间,是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的。以教材为扩散点,拓展教材空间,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等,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课外学习资源,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尤其是中医学领域,专业著作汗牛充栋,古典医籍是历代医家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近现代著作更通俗易懂,但是数量庞大,难以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利用图书和期刊报纸资源加强指导,比如列出推荐书目,或限定主题内容等形式,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步走向理性,有序和有效,从而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益。鼓励学生在泛读和博览的基础上,精读专业书,对中医理论深入思考,品读古今医家的验案心得,拉近时空上的距离,同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摘要和读书心得,消化吸收课外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好读书,读好书,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课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4.7 综合素质拓展 在课外作业设计中,通过检索专业论文、摘抄案例、制作PPT、撰写读书摘要和小论文等形式,在专业学习中兼顾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文档编辑、排版,PPT的制作技巧以及团队的协作,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为后期在校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中医历来关注天人合一,中药取材广泛,校园中的植物生长状态和外界天气变化都可以作为观察生活,亲近自然,体会中医的最佳环境,鼓励学生走出户外,积极锻炼。在自然中,在运动中,感受中医学习中医,而不是仅仅独坐室内、死记硬背,学习场所的变化,使学习更为轻松自由,心态上更乐于学习中医。
学习中医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学好中医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真正成才、乃至成为名医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学习者下定决心,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限制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创设课外学习情境,有助于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与创造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