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2018-02-11田原
田 原
(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山东 济南 250355)
在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自主创业不仅能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还带动创新发展,加强中医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但是中医药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起步较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基于研究医学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为主线,以探索医学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期望能为我国中医药高端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中医院校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1.1 创业的优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其对健康的关注与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中医药+”特色创业项目有着巨大的市场,依附学校中医药专业和学科的优势,量身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业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学校的孵化基地为入住的创业团队免费提供场地、水、电、暖、网络等服务。此外,还向初次创企业提供萌芽期和成长期的支持要素,如金融服务、工商注册、法律法务、优惠政策申请等。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中医药法》带动中医药类创新业项目快速成长。政府对我校创业孵化基地出台一些列创业优惠政策及奖励基金。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学校“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设立专项经费。
1.2 创业劣势 中医药类专业的同学相比于理工、财经类的同学较为保守,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创业魄力,缺乏创新创业精神等。由于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同行业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不利于刚走出学校、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创业。
2 中医院校创业现状
我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体单一,仅依靠高校进行培养,这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背道而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等多方的努力与配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重视文化熏陶的作用,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的培训,现有培训缺乏针对性,专业指导缺失。
3 中医院校创业培养途径
3.1 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内在素养和修养,对于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其人文素养,创业团队是一个整体,需要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乐于奉献。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高尚道德和卓越文明的体现。中医药文化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因此,学校建设需要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让“大医精诚”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核心,突出“德”的品质,融入创新的时代特征,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启蒙,重视学生责任心与使命感的培养,要做事认真、言行得体、理性思考、积极乐观、追求完美,提高学生创业团队的凝聚力,成员主动为团队奉献力量。
3.2 思维能力的培养 任何创新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思维能力,人才水平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这是判断学生是否有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学校教学方法需要围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改进,它起到改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可成立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交流探讨、解答疑问,小组针对问题互相提问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培养思考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课后小论文的形式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主动搜索资料,更深入的研究某一问题。
质疑的思维品质也利于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质疑创造的前提和动力,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金元时期的中医界一度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各学派之间对理、法、方、药都存在不同的观点,纷纷写书立说,极大地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存在争议或开放性的问题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借此机会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可以临时改变教学计划,不墨守成规,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和学生共同思考,对好的思路进行鼓励表扬。
3.3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刚入学的新生在课程安排中先加入系统的创业教育,让全体学生对创业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有创业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可逐步接受更加系统的创业教育。大一期间,要确保通识教育,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课程为主,为同学们普及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这些基础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上课。大二开设基础创业课程,每月举办创新创业的讲座,普及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发掘有创新创业潜力的人才,此部分课程可采用选修课的方式。由于中医院校的专业分类较少,金融、管理类专业较缺乏,因此对于大三的学生可以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如财经类、管理类,依旧采用选修课的方式,填补中医类院校的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获取不足的欠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对大四的学生开设创业实践指导课程,开展创新创业真实案例讲座,与创业实践结合,将更多的课程面向准备创业或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创新创业人才。
课程教育中,创业知识的教授包括以下几点:(1)健全创新创业课程目标系统,按照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开设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健全本有的知识课程和多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取得渐进式的效果。(2)重组课程内容,对不同科目有关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进行协调、整合,将有限的教材内容不断融合,提高课程内容的质量,或者在中医药专业课教学中逐渐融入创业教育,满足培养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3)改善课程结构,促进跨学科学习,按照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各种课程权重的不同,分成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等,形成网状课程结构体系。
3.4 项目带动创新意识 充分利用中医药专业的优势,建立项目建设机制,带动更多的大学生融入到创业中。通过竞赛转化项目,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工作模式,积极把各类竞赛中好的创意、创新和创业项目,结合我校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专业优势和职业定位,整合相应的资源,引入到项目中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以“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项目转化成创业团队的项目。另外,通过科研创项目,围绕着SRT研究项目、大学生参与学校的助研岗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协助大学生做好成果的固化和转化,建立项目交易平台,为项目找团队,为团队找项目,为创新成果向创业项目在校内的转换提供必要条件,扩大参与创业就业的学生群体,增强学生成果转化意识。还通过培训育项目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创新创业类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沙龙、企业家论坛和创新创业路演等,加强活动的组织指导、项目培育、考核激励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激情,增强学生组织团队的能力,形成将想法培育成项目的意识与能力。最后,通过实践项目发挥各学院在创新创业中的主体性,鼓励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建立形式各样、内容多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外交流场所,组织进行暑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与社会的实践中,从问题中去探求项目。
3.5 加大创业支持 创业孵化基地以公益为出发点,为大学生提供综合性、个体化、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进行资源共享、互相启发。改进孵化基地提供服务的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创业热情,为学生们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服务具体如下:(1)加强培训,开展必要的中医药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认识,提升操作能力。另外,由于中医药类学校课程设置专业性强,缺乏管理类课程,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增加管理方面的培训,如人力资源管理、资金运作管理、团队管理、压力管理等。(2)充分利用创业孵化基地和学校各种中医药类科研资源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将他们的创新、创业雏形转化为成熟的科研成果。例如,入住我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项目——济南山中本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山东中药大学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和科研实力,借助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的各类资源,经本校多名专家教授悉心指导,以国家专利配方为蓝本,将纯天然药材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保留传统药材的地道纯正,满足市场需求。(3)为了避免创业竞争带来的潜在威胁,学校要立足校内和校外两类资源,面向中医药业内和业外两个行业,突出健康服务和文化传播两大优势。以孵化基地为平台强化校企,策划举办路演、营销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创业风险以及中医药相关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的各种困难,理论结合实践,为走上社会提前做好准备。让创新的成果走出学校,跨越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上市的“最后一公里”。 (4)学生参与基地管理。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较为容易,故让相关学生社团、协会参与基地的管理,更有利于掌握、收集创业项目资料,在创业学生和老师之间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帮助老师处理大量事务性工作。比如加强基地安全检查及日常巡查,及时查处违章电器。维护和监督公司正常运转,及时为创业公司提供便利。通过对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环境优化与升级,更好的为中医药+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