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的基本问题、内涵与定义

2018-02-11陈小虎冯年华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内涵

陈小虎,黄 洋,冯年华

(1.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9;2.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办公室, 江苏 南京 211169)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规模和数量已经占据我国本科高等教育的大半部分,并且这个占比还会越来越大,应用型本科教育怎么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怎么办学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长期办学实践以及对一大批相关高校发展历程的调研分析,从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两个维度,分别对其基本问题、基本内涵、基本概念定义率先进行初步的、系统性的、总结性的思考和归纳。前者对于政府主管部门如何宏观指导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意义,而后者对于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办学有直接参考价值。希望本文的基础性思考和提出的概念定义能为同类高校的发展提供基础性参考,使“应用型”向具有清晰内涵与标准的类型转变,创建出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一、应用型本科发展历程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不是自然界原生产物,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创造,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人类社会的客观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因而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从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来看,高校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这是高校客观性的本质所在,也是高等教育发展本质规律,即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与大势,把握好这个客观规律,是高等教育发挥好作用、建设好自己的基本要求,也是一所学校不断顺利提升且长久发展的前提。高等教育能够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拥有一个好的高等教育体系十分重要,在一定时期对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准确意义巨大。

当然,办一所学校切记要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机统一,防止因片面主观办学、口号办学而失去机遇。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基本普及,最迟2019年将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所作为的广阔空间。改革开放40年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GDP从1976年的2 988.6亿元发展到了2017年的82.7万亿元,巨大的经济体量还将持续增大,这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天然舞台和需求基础。高等学校从数量、质量到层次上必将还有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这是我国迈向强国、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高等教育必将走向中度、高度普及是不容置疑的,高等教育强国要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必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多样化。

(二)高等教育类化和分类发展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必然产物

类化是分类管理的前提与基础。我国高等教育类化已经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使得高等学校发展类化,这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多样化的必然产物,也是高校内部自身发展、寻找有利前途和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高等教育从计划模式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模式转变,促使各高校都去寻求有发展前途的类型而类化,就是要把自己的学校办出水平、特色,实现社会价值、社会贡献和自身发展的双赢、多赢。高校的分类发展、分类管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对高校及其自身发展中的主观性如不加以科学理性引导,容易导致高等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问题。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只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世界高等教育已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类化的发展为分类提供了前提,也就是说,高校类化发展是分类发展的客观基础,而分类发展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学校科学定位、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有效指导和客观需要。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脉络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非凡的发展历程,从精英教育阶段快速进入了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这在世界上是没有的。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高校专科与本科分开招生,一批专科学校从自身出发率先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些本科院校也提出了应用理科、应用文科、应用性学科发展等问题。随着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招生的分层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办学历史和初心使这批新建本科院校都选择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且在探索实践上非常活跃。随着其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这类学校越来越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教育随之产生并广受关注。社会需要的逻辑和高校内部发展的逻辑相互促进,应用型人才和应用型高等教育迅速成为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世纪之交,南京工程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口号。2002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南京工程学院召开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其会议纪要将参加会议的29所本科高校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政府性纪要中首次正式使用“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称谓。此后,一大批新建的本科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成果。2011年,金陵科技学院率先提出办学定位从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不久又发展到了建设“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兴应用型大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还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党和政府也在积极指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党和政府给予的充分肯定和关注重视,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范畴有两个代表性的观点:一个是指1999年以来新建的本科高校[2],已经公布正式成立的有724所学校;另一个是指非博士培养单位的本科高校。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应用大学排行榜,列入应用大学排行榜的本科高校的标准是“非博士培养单位”,当年列入排名的有887所学校。不管哪一种观点,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和本科在校生规模都已经超过原有本科高校的数量与规模。可以说,没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就没有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没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强大就没有我国高等教育的强大。应用型本科教育如何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办学,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定义等基本问题,对社会和教育系统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问题

第一个命题:社会发展变化产生的需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期望的命题。需要研究党和国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期盼是什么,这些期盼有什么特征,如何回应并高质量地满足这些社会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须牢记自己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产物,因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要求、发展情况以及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国家、地方的发展特征十分重要。这些特征及其关系、发展目标和战略等都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并有所作为的命题,比如,在全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国家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省份、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等目标与战略,以及各省、市的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等,这些都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制定目标与战略、管理的基础。

第二个命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满足社会需要与期盼的命题。需要研究教育系统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个体系的要求是什么,需要是什么,在体制、机制、内涵等方面这类学校如何建设才能满足社会需要与期盼。应用型本科教育怎么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怎么办,如何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厘清其基本问题、基本内涵和基本定义,如此才能建好体系,达到目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完成第一个命题的任务的探索实践中,要实现体系的科学有效形成、有序健康发展。作为使命方面明显突出的要求,要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持久支撑力量的彰显性,要研究如何重点发力,重点作用在什么方位、什么领域、什么功能等。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应在为社会做贡献上显现集体力,整体有机统一,科学协调发展。在指导办学过程中,需要找到共性特征,找出共性发展和特色发展管理办法,找到这类教育的总体发展路径和学校独特的发展路径,从而使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得以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兴重要支撑力量,这类本科高校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应研究怎么办好、指导好这类学校的发展,以使整体作为和个体作为都达到初心。

第三个命题:作为单个高校的命题。1999年以来,我国新建了大量的本科院校,这些高校起步晚,其中绝大多数底子薄、条件差、基础弱,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在若干方面和局部迅速发展起来,实现新兴崛起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和这批高校群体从新建走向新兴,成为需要解决的共同命题[3]。这类学校应积极研究如何在局部及若干方面快速发展,如何创新建设和发展自己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要认真研究发展战略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内涵

(一)内涵界定需要遵循的基本逻辑

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内涵进行界定,要遵循概念的客观性、内涵性、概括性基本要求,要按照客观事物产生发展的所生、所在、所长、所兴的基本逻辑关系来推导。所生,即要清楚应用型本科教育从哪来,自己原来是谁,前身从何开始,这是发展的前提和出发点;所在,即要清楚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哪儿产生,为何产生,现处于何种状态,这是地方性特征、区域性特征、问题导向特征;所长,即要清楚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该干什么、怎么干,为了实现目标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成长,这是道路选择特征;所兴,即要清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实现高水平发展,其体现了对高质量贡献度和满意度的追求,这是目标导向特征。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1.天然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是全国性的,也不是世界性的,这类学校就是面向地方需要、行业需要和区域需要而建立的,天生就具有地方、行业和区域特征。

2.高度融合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使命紧密呼应时代需求,响应社会呼唤,与地方、行业、区域的需要高度融合,应用性价值导向十分鲜明。

3.高质量作为。作为目标导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结果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贡献度和满意度,其高质量作为的属性十分鲜明突出。

4.高速成长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性发展的方向性十分鲜明,其追求高速发展,追求更高的目标,追求高水平新兴崛起的地位与社会存在。

5.客观存在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本科院校,是一个整体,更是一个类别,需要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宏观管理。

6.不可或缺性。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实现“中国梦”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支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的基本阐释,可以作为党政管理部门指导这类学校发展的理论基础。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问题

(一)“五个用”问题的产生

关于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答案,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做出了“九个坚持”的根本性回答,这些是各类院校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回答的最基础性问题是什么?通过对大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一些相关学校的实践进行长期调查研究,对大量的“为什么、是什么”等回答进行归类、分析、归纳、提炼,形成了关于“为谁用、为什么用、用什么、怎么用、用的结果怎么样”等“五个用”的系统思考,这便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总问题下的子问题,回答的是这类学校最基础性的问题。

(二)五个基本问题的内涵

1.为谁用。这是指用的对象是谁,为谁办学,是要回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域定位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域定位如何突破传统思维,敢于选择并正确选择,对学校而言十分重要。明确这类学校自身所生、所在、所长以及未来所兴的根本出发点、立脚点在什么地方,把握好立足与面向、影响与辐射的关系,是寻找自身最佳切入点、最佳有效发展战略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整体办学布局的前提。这是学校整体办学的定位,是其他各方面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的基础性定位,是学校在定位基础上走向新兴的前提,十分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不首先弄清楚为谁办的问题,显然是办不成应用型的,或者最多也只能是模糊的应用型、书本型的应用型。这个“谁”,是就总体办学的整体而言,是具体的,又与利益相关方面有机统一,后者反映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

2.为什么用。这实际上是回答目标问题,是基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应用发展定位问题。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是“为什么用”的定位基础,学校发展目标与之相融是“为什么用”的自身内涵发展的行动方向,两者是统一的。“为什么用”也涉及“为谁用”的问题,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党和政府的发展目标要求以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要求。当然其目标要体现是为了谁的目标,这个目标同时具有选择性。目标很多,学校要回答目标是什么、社会呼唤要求什么目标等问题,这直接关乎“为什么用”的具体选择。这个问题回答得越清晰具体,其应用型特征就越突出。目标不明,“为什么用”不明,就难以体现应用型的专门型特质特点。办学目标与学校子功能目标都存在“为什么用”的选择问题,而这种选择要有系统性、一致性。

3.用什么。这是基于办学目标回答的问题,是内涵具体化选择的问题。现代专业学科知识、技术、工具等十分丰富,必须按照绩效性原则、实践能力性原则选择最能达成“为谁用”“为什么用”要求的内容并形成具体的科学合理系统的方案。也可以说,“用什么”是应用型的内涵选择问题。当然这种选择也存在与利益相关方要求相一致的问题,特别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学生的差异性需求相一致,体现因材施教。“用什么”直接关系到大学做什么的问题,直接体现大学功能的具体内容,体现学生学到什么的问题。

4.怎么用。这是要回答怎么办学、怎么育人、怎么服务社会、怎么传承与创新文化、怎么创新创业、怎么合作办学等问题,是怎么行动的问题,涉及学校办学体制、机制、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如何体现应用型办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也是学校具体办学路径、各种功能发展路径的具体化回答问题,还是办学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追求的服务型特质的体现。

5.用的结果怎么样。这是回答怎么评价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达成度问题,检验上述“四个用”的结果如何,其标准是什么。结果与标准可以有很多种面向,但其中最关键的是对利益相关方的贡献度及其满意度。

“五个用”在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前提下,具体回答了每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怎么创建以完成使命、达到目标的五个最基本问题,是有机的整体。“为谁用”是根本,“为什么用”是目的,“用什么”是内容,“怎么用”是方法,“用的结果怎么样”是实践成果的目标达成度。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特别强调实践是检验成败的根本标准,要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勇于变化,要体现实践型、服务型和绩效型的有机统一。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定义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概括性定义需要遵循定义的实践性、学理性、指导性原则。基于归纳提炼,本文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属性的“5+1”定义法。其一,有准确的服务域定位。主要指服务的区域在哪及其构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域定位既要准确又要明确,服务方向要清晰。其二,有精准的功能域定位。主要指行业及功能选择的布局问题,在各个功能链中选择学校功能的指向和区域,既要精又要准。其三,有精确的内容内涵选择。主要指具体行为的内容,内容内涵要选得好、选得对,要与功能域定位、人才规格等一致。其四,有高效匹配的办学体制机制。为了达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域、功能域定位和内容内涵选择的要求,就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方法、道路、运行机制。其五,有高质量的贡献度、满意度的评价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成果与成效是评价的方向和导向。其六、有自己的“型”。这是指在办学上形成自己的体制机制、模式范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即成了型。具有上述5个“有”加1个“型”的“5+1”特征的本科学校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用这个“5+1”定义模式来对人才培养、科技工作、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合作办学、创新创业等本科高校的6个功能进行进一步细化,就可以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丰富的内涵。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高校、高职院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只是相对的特色关系、主攻方位不同,各有特征,各有主攻方位,不能把“型”对立起来。只要明确自己的主体战略,完成使命,有生机活力,实现新兴崛起,就是好的办学、成功的办学。

六、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一,改变有项目无体系的状况。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文件设立项目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但目前有关部门的注意力还主要停留在向应用型转变上,专门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政策尚未出台。因此,要尽快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院

校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从有类向促类再到成类的发展。

其二,推动应用型办学从认识到位发展到实践到位。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要求,很多地方本科高校也已经确立了学校的应用型定位。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尚处于有定位没地位的境地,因此这些学校需要加快融入所在城市,通过作为和贡献来争取地位,努力实现从有定位到有地位。

其三,开展双一流(双高)应用型建设。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一流(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和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建设工程,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提档升级。

其四,开展双品牌应用型建设。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和应用型品牌课程建设工程。

其五,加强应用型本科建设的组织保障。建议设立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专门组织,形成工作体系,加快提升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质量,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筑牢基础。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内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