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人员科研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2-11罗涛付丹张先艳程静
★ 罗涛 付丹 张先艳 程静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护理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护理临床实践轻科学研究”的现象。要从理论、专业技术到实践不断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其学术性,丰富其知识体系,达到促进病人康复,提升护理质量[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在我国的医疗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研素养又称科研素质,是素质结构中较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核心是创新能力[2]。护理科研主要是通过了解护理相关领域现状和动态,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获得的经验,启发研究思路,采用科学方法来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揭示护理实践探索中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随着2011年护理学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化出来成为与临床医学平行的一级学科,护理学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对护理人员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不仅要求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的临床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护理科研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的科研素养还有较大差异,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中华护理学会原理事长,南丁格尔获得者曾熙媛曾提出护理人员应将其工作总量的5%-10%的用于科学研究[4],这也充分说明提升护理人员科研素养的重要性。
1 我国护理人员科研素养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多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致使护理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知识相对薄弱,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局限,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素养相对临床医生普遍偏低。由此严重制约了护理人员的成长,影响了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今,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国内护理科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相对于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医学科研,护理科研的发展却与之不匹配。其主要原因如下:
(1)科研知识不足:由于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以前从事护理工作的大多数人员多为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并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与科研知识相关内容的培训,进入临床之后也仅要求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加之在副主任护师之前的职称(诸如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晋升均只需要通过相关考试,对科研课题及论文没有具体要求。许多护理人员也满足于主管护师而对副主任护师不做奢望,这也导致许多护理人员满足于做一些具体的护理工作,缺乏积极投身科研的主动性。
(2)缺乏科研意识和自信心:不少护理人员认为科研高不可攀,对自身价值无足够的认知。总认为自身水平低,科研是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在他们心中护理从属医疗的思想根深蒂固,想搞科研却无从下手。因而工作中不勤于思考,也不积极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办法和对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随着各级医院的研究生及本科学历的护士增多,护士科研意识的缺乏和自信心不强的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3)文献检索能力差,外语水平较低:由于多数护理人员文献检索能力不强,也严重制约着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提高,因为科研情报资料是科技工作者确定课题方向的重要依据。加之外语水平有限,仅能看懂中文文献,对外文文献阅读有一定的障碍。而外文文献相对来说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信息量大,对了解国外护理发展、科研课题的选题及课题设计有极大帮助,无法看懂外文文献大大限制了护理人员对科研的兴趣和动力。
(4)工作强度和压力影响着护理人员从事科研的热情:护士作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一员,不仅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优质服务,而且在患者治疗疾病与康复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且责任大,需长期工作轮班,加之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从而引起护理人员缺乏足够时间来完成护理任务,且面临患者及家属的过高要求等,使得护理人员在上班疲于奔命,而下班又要忙于照顾家庭和小孩,无暇顾及科学研究。
2 提高护理人员科研素养的对策分析
科研素养需要通过长期的科学训练培养和努力实践才能获得。在我国,只有研究生才真正接受护理科研的培养,而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护理科研训练,缺乏课题申报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诸如查阅文献、课题设计等,不了解行业的需求,不善于捕获灵感,造成无法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成科学问题[5]。因此,医院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好的科研氛围。对护理人员不仅要强调临床护理的动手能力而且更要强调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这将对提高护理人员科研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1 外在科研环境的营造: (1)领导重视护理科研,正确定位护理科研:在基层工作的护理人员由于没有经过科研思维系统的专业培训而在论文撰写方面举步维艰,导致大量来自基层的珍贵医疗资源和数据得不到展示和利用,科研能力较低。医院可通过聘请相关学术带头人做护理科研方面的报告,以点带面提高大家的科研积极性。因为没有科研的临床工作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
(2)制定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拟定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科研业绩奖励办法及科研工作考核办法。护理部应为护理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机会,鼓励大家进行深造,因为学历是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举办一些相关护理学的科研知识讲座和学习班,使大家撰写科研课题标书及论文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应采用适当的激励政策,把护理人员科研工作直接与年终考核及评优挂钩。通过一些积极政策促使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研,从而促使护理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科研培训:大多数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科研创新能力,渴望得到专业辅导和定期的科研培训。诸如科研课题如何选题、如何进行科研设计及文献查阅,科研课题申报书的撰写技巧等[6]。可以采用结对帮扶的办法,对护理人员申报的科研课题给予指导,对其撰写的科研论文予以审核和修改,达到提高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目的。
(4)培养护理学科带头人,增加护理科研经费投入:由于护理学科与临床医学在科研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培养那些基础理论扎实又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且又肯积极钻研的中青年护士作为学科带头人,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以此同时,还需要政策倾斜才能缩短我国与国际护理科研的差异。各个医院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可以设立部分院级课题鼓励护理人员申报,激起护理工作人员从事科研的热情。
2.2 内在科研素养的培育 (1)积极投身科研课题申报及论文的撰写工作:如果不进行科研课题的申报就永远没有获得科研课题资助的机会。要把科研素养的提升提高到与临床护理动手能力提高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学科发展,确定科研选题,积极查阅文献,掌握撰写技巧,反复进行修改。克服科研上的畏难情绪,改变护理过去仅做操作工的习惯,关注和收集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及手术案例,积极主动投身科学研究,把临床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问题。诸如“ICU患者留置导尿的感染来源及集尿系统更换时间的研究”“血透危重患者护理服务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等[7]。通过积极参与课题申报来提升自身科研素养。
(2)科学研究要学会“傍大款”:科研团队需要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同心协力合作默契的团队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三甲医院,通常一个科室就是一个团队。他们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每年都要申报不同层次的课题。对于科研能力不强的护理人员先要学会融入团队,在团队申报的课题中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不必在乎课题中排名的前后,只有你在课题中能完成相应的工作,才能希望别人下次申报课题时不会拉下你。科研如果一开始就搞单打独斗的话,势必要走很多弯路。
总之,随着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将有越来越多学历层次越来越高的护理人员进入到护理一线。特别是护理研究生,由于他们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因而可以较好地掌握科研技能和相关知识。随着高层次护理人才不断进入到护理临床行业中,必将有力地推动护理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并逐步缩小我国医护人员科研素养的差异,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胡雁.护理科研(第4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
[2]周祖德.关于培养科研素质的思考[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2):83-86.
[3]肖顺贞,沈宁.护理研究(第4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
[4]曾熙媛.携手共进共创辉煌[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5):240-250.
[5]李珍,王烈成.在生理学教学中注意大学生科研素质训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9):883-885.
[6]贺莲香.护理科研项目选题及申请浅议[J].护理学杂志,2002,17(10):772-774.
[7]颜巧云.护理科研项目申请书质量现状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2,27(1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