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江苏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2018-02-11胡永盛吴加权
胡永盛 吴加权 王 坤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1 江苏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有利条件
1.1 宏观政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江苏省较早重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十一五”初期提出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并出台专门文件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如江苏省2005年启动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强化信息资源建设,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推广智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水平,并支持江苏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研发传感、通讯、计算机网络等农业物联网技术。2016年开始,江苏省委1号文件多次提出要通过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助推农业提质增效。此外,江苏省农委、各市县市乃至不少乡镇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在变更土地用途、资金扶持、人员培训等方面全力支持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1]。
1.2 农业转型升级成为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劳动力缺口大、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客观上要求江苏应用新技术,革新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为此,江苏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提高农业经营规模,为应用、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反过来,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又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有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大大加速了江苏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缺口、环境污染等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目前在全省设施农业中的覆盖率仅为13%,但作为农业领域的助推器发展势头迅猛,已开始由分散的智能农业的主要技术支撑发展为集成化智慧农业的助推器转型升级。智慧农业=物联网+信息化+自动化+精准农业,其实质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加工与流通的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已成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新的发展方向。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在农村地区的实施,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水利灌溉、水产养殖和农机作业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大范围完善,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物联网、大数据、遥感和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总之,江苏农业的转型升级与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2]。
1.3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省内农业物联网领域的研究机构及企业提供了催化剂,抓住了农业物联网的良好发展机遇,较早投入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国家级信息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在宜兴成立了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先后成立了泰州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农业物联网系,一部分农业物联网研发制造企业如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市场崭露头角。这些研究机构与企业的飞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源和相关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将物联网技术积极运用到农业生产、农产品溯源和质量控制、农产品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等领域,在农产品追溯、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家禽家畜饲养和大田作物种植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实现了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管理高效化[3]。如江苏省农委主导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农产品入市前的全程监管与追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宜兴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江苏省常州母猪大群饲养智能化管理系统及花卉播种、间苗、移栽和分级智能化温室系统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为依托物联网技术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2 江苏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区发展不均衡 江苏省农委系统自2012年实施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至2014年结束,累计176项,再加上部分规模化养殖、种植企业自主引进物联网技术,使得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覆盖至江苏省所有县市。然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在江苏省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苏南地区的太湖万亩(1亩=667 m2)水稻示范园、无锡高技术农业示范园、全国水生态(无锡)科技示范园在大田农业、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等方面采用了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农业数字化专家系统和农业资源数据库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无锡作为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建立的三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之一,在茶叶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场和粮食生产等方面广泛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业已步入产业化阶段,创立了“农业物联网的宜兴模式”。省内其他地级市除了农业示范园、规模化种植、养殖企业因为政府示范项目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外,商业化运作项目寥寥无几。因此,江苏省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在苏南、苏北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现象,在苏南、苏北地区内部同样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而苏北地区是江苏省以农业为主产的地区,同时也是江苏省农业生产的重心。
2.2 行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江苏省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农业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在高附加价值的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行业,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比重相对较高,尤其集中在畜禽、水产养殖领域,而在低附加价值的粮食生产中,除了国有农场以及部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外,几乎没有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现象,而粮食生产恰好又是该省尤其是苏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构成。究其原因,除了粮食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成本相对偏高之外,畜禽、水产养殖以及设施农业都易于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国有农场的粮食生产也是规模化的大田作业,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能形成规模效应;而分散的、隔离的小块田间作业是导致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生产中应用比重极低的关键因素。
2.3 辐射效应不显著 当前,在政策的支持下,江苏省各地区都建立了规模设施农业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项目,涵盖畜禽养殖、作物种植、大棚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等各领域。但物联网技术应用占农业的比重依然偏低,仅为15%左右,如何带动广大家庭农场、中小农户推动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依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现实推广中,国有农场、农业示范产业园区应用积极性大,中小农户应用积极性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物联网技术设备普遍成本较高,农业又是微利行业,投资大产出满,离开了财政补贴投入产出比不高;二是部分农业物联网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加上使用者文化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设备坏损率高,影响了农户的使用积极性。
2.4 机制体制不完善 目前,江苏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动力来自政府的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自身的优势没有集中显现出来,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缺乏应用先进技术的意识,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尚未形成应用、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市场机制。因为缺少统一的物联网应用标准,导致不同区域、产业、主体间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互不通联,“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现象同时存在。物联网农业在多处现代农业园区搞试点、示范,在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间推广应用不足,“最后一公里”的互联互通问题远未解决,缺乏科学有效的推广模式。需要继续探寻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调动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推广机制的完善。
3 推动江苏省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对策建议
3.1 科学规划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 当前农业物联网技术市场还处于探索期,大多数技术项目是政府的示范推广项目,技术和设备享受了政府的财政补贴,但从多点示范到今后的全面推广,全面市场化是必走之路。想要真正在普通农户、合作社、小型农业企业间普及落地农业物流网技术与设备,其关键在于大幅度降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成本,不仅让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用得起,还要让其从中获益。同时,加强农业物联网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宣传非常必要,要让中小农户愿意使用农业物流网,而且能用好。除了继续加大政府扶持、投入之外,还要着力于市场机制的建设,充分激发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研发、应用、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形成基于农业产业链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企业、培训机构、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并高度协同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要求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做好合理规划、统筹发展和科学发展,既要避免盲目性,又要避免重复建设。
3.2 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我国研发、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起步较晚,相对于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而言,农业物联网技术较为落后,不仅性能不稳定,而且其使用成本也偏高,这是由研发能力不足决定的,短期内难以改善,而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江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又至关重要,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其地位十分重要,但却是弱势产业,依靠农业自身的力量研发、应用、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其周期更长,因此,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扶持力度,是江苏省规模化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理想选择。农业物联网技术本身更新较快,生命周期不长,而其费用投入却很大,因此,政府要充分考虑扶持的效果,对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性工程建设、水产养殖系统、畜禽养殖系统和大田作业系统等几个重要领域予以重点支持,以点带面,带动社会资源,从而逐步转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铺开,耗费大量财政资源,这样做成效反而不理想。
3.3 强化农业物联网的科普教育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更是如此。加强相关人员农业科技信息的教育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小农户对农业物联网的认知,提高其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设备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推动农业物联网的普及。因此,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农民科技培训、远程教育进行规模化的科普教育,也可以通过组织技术专家到养殖场、大棚、田间地头等开展技术设备的现场示范教学,提高涉农人员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为农业物联网的普及提供保障。
3.4 引导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江苏省农业物流网技术推广与应用较快的行业是水产、畜禽养殖行业,推广与应用相对较慢的是种植业,这个局面与农业产业内部行业之间经营的规模密切相关。水产、畜禽养殖业已走上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涌现出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其中不乏全国知名的大型上市公司,在行业内部地位突出。相比之下,种植行业除了国有农场之外,多为分散经营,种植大户所占比重极低,而种植业却是江苏省农业产业的主体部分。因此,加快农地流转,推广以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种植业经营组织形式,形成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为种植业规模化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创造有利条件,是推进江苏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