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计算机类上机课中的应用
2018-02-11赵畅
赵 畅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传统教学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互动机会较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相对来说比较低,很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探索精神。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相对来说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大致的方向是对的。然而课上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讨论探索,教师讲授的时间较少,不能充分的发挥教师授课的价值。而且具体的实施方法也并不适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上中国式的传统师生关系比较僵硬,很难保证讨论课的讨论结果和存在的价值。
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教学各自存在的优势,进行一部分取舍折中提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室进行传统授课,另一半是分给学生,加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的学习。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形式又类似讨论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我在课堂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时间。因为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当中,理论的内容即使教师再熟练,讲的再精彩,分析的再透彻,剖析的再全面,也不如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因为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看起来永远是很简单的,但是学生的应用,学生操作的时候,却是漏洞百出。所以,我结合了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先给学生讲授此次两学时内要学习的内容,并相应的进行操作,在第一次介绍新内容的时候,我会根据之前学的内容,结合新内容一起讲,这样起到加深强化的作用。并且在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我会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我先传授,然后操作,最后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给学生熟悉软件的时间,每次上课都会给学生5分钟时间来回顾一下之前学到的内容,利用15-20分钟时间讲授新内容,这样剩下的20-25分钟,我会给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并且,采用两次边讲学生边练的方式。首先利用教师和学生客户端控制软件,在教师机给学生操作并讲解,其次切出软件,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教师口述的步骤去操作,期间肯定会有学生有跟不上,有异议的地方,这时候我采取做的快的同学先进行下一步,有问题的学生,我停下来讲解一次,直到课堂的小任务可以师生共同来完成。当然针对我校的上课课时情况一般情况下都是两学时,也就是90分钟,这样,我才可以灵活的运用时间来进行下一个环节,分组讨论环节。
在讨论的环节上,教师上课后不做讲授,让学生立刻分组进行讨论,并加以操作软件来实现他们的理论结果。通常一小组4人。讨论针对教师上次课的讲授内容和学生在内化阶段的学习结果,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体会、操作收货和遇到的问题,这样我们利用快下课的10分钟来进行对疑难问题的解答。最后做此次课程的总结,或章节总结。对分这个名称是指每次课的时间被对半分割,一半用于教师讲授,一半用于学生自我操作,小组内的讨论和吸收环节。
大学里学生对一些课程不重视或者其他课程的学业负担比较重,在课后不愿意或者没有时间做作业,所有学习都必须在课堂上来完成,所以,对分课堂可以整个学期每次课都采用这种方法,当然有时候也要看学生的情绪是否适合进行讨论,也可以在其中的几个章节中运用,也可以一门课程只运用一次,通过这个方法使用,课堂学生的表现还是相对比较灵活的。传统教学课堂教师的讲授是事无巨细,全面覆盖,而对分课堂来说,教师并不需要事无巨细。教师的责任是解答大多数同学的共性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甄别、选择、处理共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我的学习操作中,找到教师传授的真道理,才是师生共同的学习目标,同时学生在吸收教师的授课内容之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师生关系更加互动,更加紧密,需要的珍贵的一部分。这对保障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权责对分,也就是把学生的权利发挥到最大,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教育。原本拥有更多的权利的一方也就是教师,主要释放教师的权利,与原本相对弱势的另一方平分自己的权利,这体现了“礼让”原则。让课堂上的每个人做自己的主人,是对教师自我中心的释放,也是师生平等的民主精神。
引用《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作者张学新老师的在前言中的一段话“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要走向何方?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认识自我,而自我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心灵上。对分课堂促使整个社会拥抱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掌握心灵运作的规律,深刻理解人性的本质,拜托被规律支配和奴役的无知,成为自己的主人,迈入自由的王国。说到底,心灵的自由才是人人向往的最高层次的自由。”张教授在上海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创立的新型教学模式,理念先进,实用高效,迅速传播全国,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主要是因为对分课堂顺应人性,张扬个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破解“钱学森之问”做出了新的探索。也是我们新一代一线高校教师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