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符号学视阈下的口语传播语义表达方法探析
——以普通话为研究对象

2018-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义语音

席 妍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者,他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于1916年,该著作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先河。后来的布拉格音位学派、丹麦(哥本哈根)语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都是基于索绪尔的理论成果进行研究和发展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则是第二性的。他指出:“语言对思想所起的独特作用不是为表达观念而创造一种物质的声音手段,而是作为思想和声音的媒介,使它们结合必然导致各单位彼此划清界限”。①由此可见,语言作为人类思想和声音的媒介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应注重思想和声音的讯息在被接收和反馈时的效果。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这样写到:“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语言作为人的独特之处,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②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传播符号,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对于语言符号而言,其功能是为了表意和交际。语言学和符号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相互影响、作用、制约并逐步达到了融合。

基于结构主义关于语言学研究的理论,语义的研究对我们解释语言现象,形成和语言相关的文字表达,完成和语言相关的诸多学科的探索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和推动作用。“言语交际是一条联结说话人头脑和听话人头脑的许多事件的链条,这条由一系列事件串联成的链条,就叫做语言链。”③这个过程体现了语义表达的思维状态和语感的综合运用,亦是口语传播的过程,即“说话”→“传递”→“感知、理解”。

一、语音标准不是语言表达的唯一目的,亦要注重语义的充分表达

1、语音的性质,决定了语义表达是不可忽视的

(1)意义和功能的声音。语音是语言最基本的属性,人类语言符号通过语音作为载体进行传递。语音是语言的外部形式,人自然而然地说话,其说话的声音就是语音。而咳嗽,打喷嚏则不是语音,因为它们既没有实质上的意义也没有交流沟通上的功能。因此,语言的含义对于语音来说是必须具备的,亦是区别其与人体器官发出的其他声音的关键内容。

(2)社会属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语言作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其社会属性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语音代表着不同的表达意义,人类的有声语言需要传递着人类特有的内容与信息,语音亦被打上了人格化的烙印,充满了丰富的人格化标签色彩。

2、语音的结构与内容是为语义表达服务而存在的

没有人类语言,便没有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语音是否标准、清晰和流畅,是准确、恰当表达语义的坚实基础。语音包含了音节和音素两个部分,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的最自然的单位;音素是从音节中分出来的语音的最小单位,每次口型的变化就是一个音素。在传统的汉语音节划分中,将声母和韵母切成两个部分,音节开头的辅音成为声母,声母后面的部分则统称为韵母。声母、韵母、声调是构成普通话一个音节的三部分,声母在音节开头,可以使音节界限清晰可辨别;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声调则具有重要的辨义作用,它属于整个音节,其高低、起伏变化有着区别词语词义、词性的功能,还可以在诸多文体中呈现出韵律之美和节奏之美。厘清语音结构上和内容上的层次关系,是口语传播、场景对话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二、多元化的语义表达模式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洪流,人们的交际越来越广阔,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也越来越密切——即兴口语发挥、日常的沟通、交际和各种实用性的口语传播活动。“语义是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传达出来的信息,它隐藏于语言代码的背后,反应了人们传播的意旨和目的,是有声语言的实质。”④夏丏尊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⑤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指的是在语言交际中对于规范性用语的恰当、创造性的运用能力。在语言表达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听者是否能够听得明白、听得清楚?说话的内容是否能够表达得自然、清晰、流畅?是否符合说话的场景需求?是否满足了传者、受者语言表达的意图和诉求?有声语言的学习中,语言表达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是非常强的,同样一个语义的内容,有些人可以言简意赅、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有的人则逻辑混乱、内容表达不清楚。因此,我们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究与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1、语言的感知能力。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和领悟能力。对于如何学习有声语言的表达,不能教条,亦也不能死记硬背其语法规则,而是要在自然语流和语感的引领下去恰当使用。培养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和灵活自然的说话能力。例如,“吃水不忘打井人”这个俗语,动词“吃”与宾语“水”在语法规则上是不搭配的,很明显,与宾语“水”搭配的动词是“喝”。但是这句话每个人都听得懂,并且觉得自然、生动、恰到好处;这样表达,不但没有影响我们对于这句俗语在含义上的理解,还加深了人们对于某些深刻道理的理解和记忆。

2、语言的描述能力。

(1)通俗易懂。有声语言的表达多以口语形式出现,它不同于朗诵和演讲,越能够深入浅出地呈现,越容易被听者所接受和理解。我们应该多用现代词汇和普通词汇,少用古代词汇和学术词汇;多用通行词汇,少用方言词汇;多用形象词汇,少用抽象词汇;多用格言俗语,少用晦涩难懂的成语;多些动词,少些连词。遣词造句富有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让人际交流更加顺畅也更富有人情味。

(2)准确、流畅、自然、生动。“准确”是指能够运用恰当的口语将事物或者道理诠释清楚,概念明确,判断得当,描述时运用的词语准确,句子组织合情合理;“流畅”是指说话的语流顺畅、流利。“自然”是指说话时不模式化、不呆板,表述时不做作、不生硬,并且说话节奏随情感变化而处理得当。“生动”则是指语言表达时所产生的活力,能让听者便于理解和感受,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语言的描述变得形象、不刻板。

3、语言的整合能力。

(1)逻辑缜密、思路清晰。在诸多场景下的口语传播,内容涉及到叙述、描述和个人见解,时间、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的规律。捋清说话内容的顺序和头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整合说话内容,从容不迫地表达。

(2)层次分明、脉络明晰。有时,我们所要诠释和表达的说话内容非常繁复,语言表述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将所表达的内容化繁为简,寻找语脉的线索和排列规律,逐条、逐步地将说话内容有层次地诠释出来。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常见的层次划分和排列有:“总→分→总”的形式,亦可以是“总→分”的形式,还可以是“分→总”的形式,也可以突出说话内容的重点,将鲜明的部分放于开头(开门见山)或者结尾(着重强调)。

三、有声语言在口语传播中的综合语义解构

语言符号是有声语言的物质外壳,构成了语言的表层;语义和语言的文化内涵则是语言的灵魂和精神内核。人们有声语言素质的提升和进步,会带动其逻辑思维的综合发展,有助于促进国家文化的繁荣和昌盛。

1、语言表达的外部体现技巧——辨析语义的显著性差异

语义的最终呈现和理解,受到诸多外部环境和因素的影响。语言外部表达的体现技巧包含了逻辑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几个部分,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深深影响着语义的释义和含义的最终走向——不同的外部技巧处理方法,在语义的呈现和理解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1)逻辑重音的正确使用——着重强调的词或者词组。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一句话、一个字的理解都会生发巨大的变化和语义上的歧义。例如:“他来了。”如果是正常陈述一个事实,意思是“他回来了”;而“他来了。”中加重了“他”字的发音,意思则变成“只有他来了(别人没来)”。另外,重音的强调程度和方式也不尽相同,也要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去设定和调整。

(2)语句停连的判断和把握——停,指停顿;连,指连接。停和连,都是为语义和情感表达服务的。“停”和“连”主要指逻辑上是否需要停顿或者连接,单纯地以文字稿件部分的标点符号来确定口语表达的“停”和“连”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不管置身于何处,我希望,我们都不要忘记母校的培育!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再见了,亲爱的母校!”这句话一气呵成的处理方式,会让情感的表达更加连贯,也有抒发情感强烈的意味,如果表达时断开,就会削弱惜别时的感伤之情。

(3)语气的恰当运用——表达说话者的情绪和目的。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直接决定了说话含义的最终走向和情绪的浓淡,也会通过适当的声音形式体现出来。语气色彩的复杂变化,决定了有声语言语义的复杂变化。例如:“你说怎么办?”如果是生气的场景下,语气加重,便是一种反问,意思是:“还能有什么办法?”;如果是心平气和地讲话,用舒缓的语气,则理解为征求对方的意见。

(4)节奏、情绪的控制——语言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在口语传播模式下,有声语言在表达时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一个人想要想要把握好说话的节奏,就一定要正确地处理好说话时情绪的起伏状态和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情绪和思想感情的走向、轻重、舒缓决定了语流的节奏快慢和张力。

2、潜在语——揭示语义的隐喻性

在口语传播中,有些说话的内容需要含蓄而委婉地表达出来;有些是必须要考虑到说话的场景、情境和人物关系的状态,说话时运用比较隐晦、含蓄、委婉的语言来表达说话人的诉求;有些则是需要从听者角度,将那些不能表露出和没有直接完全表露出的语句关系揭示出来。例如,母亲想让女儿关掉电视去学习:“电视看久了对眼睛不好。”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母亲的意图,又巧妙地保护了女儿的自尊心。我们在说话时,丰富的潜在语有着丰富的隐藏的含义。那些微妙的、细腻的语言内涵,通过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的不同表达,会传递出具有“言外之意”效果的语义内容。

3、语义辐射下的口语传播技巧

普通话的口语传播是传者和受者双方的、信息交互式沟通与交流。传者语义能否“清晰呈现”和受者能否”完整理解”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内容。

1.去方言。各个地区都存在着方言,人们的语音或多或少都有声母、韵母、声调部分的缺陷,也会由此产生语义的歧义和误读问题。另外,避免使用方言词汇,方言词汇在语义的理解上会给那些不同方言区的人造成很大理解上的障碍,有时候即使说话人语音标准,但是由于使用了方言词汇而导致听者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2.将长句子化成短句子。长句子往往会有很长的状语、定语,很多修饰的词汇,会给表达造成繁琐的感觉,也给听者的理解造成障碍。例如:长句子“这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可以换成短句子“这是这样一个民族:勤劳、勇敢、善良。”便于思考也便于口语说话,可以在思考中慢慢去说修饰的词汇,有条理也有逻辑,便于理解。

3.连词、介词使用时不拖长音。在语言表达尤其是口语复述事件时,由于说话者经常需要思考和回忆,经常会在说话时将连词和介词拖长,给人“卡壳”之感。例如“然后”,“但是”,“然而”……为保持语义和思路连贯,这些词在使用时要格外留意。

4.语言美感的塑造。美感的建立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日常口语说话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关注语感和逻辑状态,不生硬、不造作、自然得体地表达。优质的语言审美表达体现了说话人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涵养,使听者体验到愉悦之感。

四、结语

从语言符号学角度来说,有声语言的表达是以完成“语义明晰”为使命的;从传播效果出发,讯息的传递对于讯息接收者而言应该是准确的、毫无歧义的。普通话的口语传播过程应该是基于有效传播为目的和前提的,它肩负着“载体”和“桥梁”的使命,关乎着语义“释义”效果的优劣。在普通话语义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传播效果受传者和受者的学识水平、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家庭背景、理解能力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我们对于“普通话口语表达的释义”由理解层面转向表达层面的研究和思考从未止息,为将普通话口语传播效果达到最佳而积极努力和前行。

注 释:

①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明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57.

②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42

③P·B·邓斯著,曹建芬、任宏谟译.言语链——说和听的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6

④陈虹.节目主持人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8.

⑤转引自龙协涛.鉴赏文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3.

参考文献:

[1]米兰达·布鲁斯—米特福德.符号与象征[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4.

[2]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语义语音
语言与语义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对方正在输入……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