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青年教育的启示
2018-02-11林于良
林于良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以扶贫目标、扶贫内容和扶贫路径等为主体、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激发青年热爱党和祖国、坚定理想信念、抵御异质社会思潮侵蚀具有重要作用。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及时开展研究,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青年干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历史形成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必然是在特点的时代背景下,在吸收前人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新时代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
1、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依据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从总体上来说,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和平与发展”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奋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通过深层次和根本性的变革,我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据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就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公报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贫困理论为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期盼。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回答和解决了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习近平同志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贫困治理实践经验。1969年,习近平同志被下放到梁家河大队当知青,对农村贫困现状有了初步认识和切身体会;1982年开始,他又先后在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他花的精力最多的地方;1992年,他在对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后,出版了《摆脱贫困》一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2014年11月,他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2015年1月,他在云南考察时再次强调:“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年3月,他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精准扶贫……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同年6月,在贵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从根本上说,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就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精密擘画、科学谋篇,形成了以扶贫目标、扶贫内容和扶贫路径等为主体,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在扶贫目标上,强调要通过“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破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在扶贫内容上,强调做到“六个精准”;在扶贫路径上,强调以“绣花的功夫”落实“五个一批”工程,打赢扶贫攻坚战。
1、扶贫目标上,要通过“扶贫先扶志”破除贫困的代际传递
致贫因素中,观念落后、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导致贫困,既是贫困的表现也是贫困的重要原因,脱贫首先就是要摆脱精神贫困。习近平同志早在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已经提出“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思想。他强调要切实转变贫困人口“等、要、靠”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脱贫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斗志,实现思想上的“脱贫”。不仅如此,习近平同志还十分重视教育脱贫对实现整体脱贫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落实“弱有所扶”政策。扶贫要先扶志,扶贫要先扶智。如果只是简单的、片面的、低水平的输血式扶贫,极易导致贫困人口的“返贫”。在扶贫目标上,坚持“扶志”和“扶智”,充分保障每一个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不仅可以让群众在经济上脱贫,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思想上脱贫,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2、扶贫内容上,强调做到“六个精准”
精准扶贫是破解“粗放式扶贫”的重要方式,但是如何从识别到帮扶再到脱贫真正做到精准呢?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一是扶贫对象精准,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就是要通过多维贫困数据识别和动态数据监测等,确保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贫困区域;二是项目安排精准。扶贫对象和扶贫区域精准识别出来后,就需要根据不同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安排;三是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是扶贫项目有效开展的经济保障,要根据精准识别的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因人因地因时精准安排资金;四是措施到户精准。既有的扶贫经验表明,许多扶贫项目难以到户。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内容和方式,确保扶贫项目和资金能够惠及贫困户;五是因村派人精准。村组织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层堡垒,大量的扶贫项目和措施都要靠村组织来落实。因此,上级党委政府结合贫困村的实际需要,向其派遣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有利于确保精准扶贫政策不走样;六是脱贫成效精准。这是指扶贫措施能够针对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并取得相应效果。
3、扶贫路径上,要以“绣花”的功夫做到“五个一批”
精准扶贫“怎么扶”,如何确保“六个精准”扶贫内容的实现?这就要用“绣花的功夫”抓扶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发展生产脱贫,是通过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带动当地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创新致富方式,实现劳动致富、就地脱贫。易地扶贫搬迁是指,通过有计划、科学合理的搬迁方式,克服生态环境和资源局限带来的贫困影响。发展教育脱贫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扶贫政策、经费、措施等倾斜,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帮助贫困地区改变落后观念,治贫治愚、扶贫扶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社会保障兜底是指,由社会保障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兜底,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青年教育的启示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加强青年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发展方向,还为青年抵御消费主义思潮侵蚀提供了思想武器。
1、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发展方向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充满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第一,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而青年一代需要培育和教育。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城市薄弱学校建设,解决学生负担过重和“择校热”问题。这些,都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教育保障。第二,科学规划青年成长成才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要求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养成良好意志品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激发了青年热爱党和国家的情感,不断激励他们完善自我、奉献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为青年抵御消费主义侵蚀提供思想武器
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的青年,是思想最为活跃、也是最易于接受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的群体。当前,消费主义思潮肆意传播,从日常生活领域渗入青年的思想意识之中。而青年大学生的阅历,还不足以使他们在面对消费主义思潮激荡之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消费主义将商品同流行时尚、价值品味、身份认同等联系在一起,将商品的消费过程演变为“获得身份的符号信仰”过程。为满足炫耀和攀比的心理,青年卖肾买高端智能手机、大学生校园贷、女大学生“裸贷”等已成为校园内一种频发的现象。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事实证明,浸淫在消费主义思潮中的青年,会逐渐出现价值观念严重扭曲、理想信念茫然等不良情绪和心态。在社会生活中,这些消极社会情绪具象化为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人际交往中防范心理的增强、人们的信仰迷失和道德滑坡、仇富和仇官等社会怨恨情绪的持续发酵等,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和行为失范现象。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展示着未来的美好愿景,昭示青年树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学会拒绝消费主义的诱惑、拒绝奢侈消费方式,通过艰苦奋斗摆脱消费主义的纠缠,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此外,思想活跃的青年追求话语表达的生活化和通俗化,以往“高大全”的价值观教育宣传方式难以提起他们的兴趣,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继而磨损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自媒体时代,虽然我们难以控制青年“怎么想”,但是可以“通过对议题重要性的排序和安排”,让青年关注社会现实。因此,自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青年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巧妙的网络议题设置吸引青年,善于用生动形象的网络话语讲好社会主流价值观“前世今生”的故事,以喜闻乐见的微言微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增强其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樵,黄蓉生.习近平青年干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探索,2017,(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3]《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N].人民日报,2017-10-29(01).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N].新华日报,2018-01-20(01)
[5]人民网.习近平再谈精准扶贫:我正式提出就是在十八洞村[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308/c10 24-28182678.html
[6]林于良,丁一岚.大数据提升高校精准资助成效的路径探析[J].黑河学刊,2017,(6).
[7]王嘉颖,等.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
[8]季素娇.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逻辑体系论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7,(10).
[9]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
[10]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01).
[11]檀学文,李静.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深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7,(9).
[12]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3]林于良.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生活化传播与青年价值观教育[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1).
[14]张志丹.批判与重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新理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