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控系统在断指再植和组织移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11王红玉
王红玉, 戴 莲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1. 骨科; 2. 护理部, 江苏 南京, 210001)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工伤与交通意外事件日趋上升,自然引发了断指患者数量的上升[1],断指再植/移植组织修复技术成为该类创伤病例争取功能再建的良好选择[2-4],而术后良好血运循环的维持是再植指体获得存活之关键因素[5],术后在血运维护方面的护理失效低效状态极易致再植/移植体无法存活[6-7]。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移植组织修复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寒冷、负性情绪、舒适度受损、睡眠紊乱等均可致该类并发症高发,再植/移植指体的失神经组织属性使其处于温度调节功能丧失状态,故易受寒冷环境影响而引发顽固性血管痉挛进而致手术失败[8],而若保暖措施不当引发温度波动太大,则伤口感染、血管危象等并发症亦随之而来[9],故断指再植/移植组织术后的温控护理成为维护手术疗效、阻遏血管危象等严重并发症的核心护理内容,考虑到传统鹅颈灯温控的诸多局限性,本研究采用全新的一套智能温控系统应用于断指再植/移植组织术后患者之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断指再植/移植组织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龄(34.35±7.84)岁,离断部位为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小指及多指者分别为20例、24例、18例、10例、4例和4例,纳入标准:接受游离皮瓣与转移皮瓣、断指再植术治疗者;意识清楚,身体其它机能健康;创伤前睡眠型态良好;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截瘫、糖尿病史、脑梗及精神类疾病患者。以入住病室单双号为据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性别、年龄、离断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均按再植/移植组织术后护理临床路径实施观察处置护理和健康宣教(包括日常健康指导、饮食指导、禁烟指导等),对照组以传统鹅颈灯保暖装置为工具进行术后温控,试验组以自主研发的智能温控系统为工具完成术后温控护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2.1 对照组: 为维持断指再植术患者再植血管的恒定温度状态,于术后7~10 d内持续以灯泡(60 W)对再植肢体施以照射,灯泡与再植肢体间距离控制在30~45 cm,以治疗巾1块覆盖于照射用鹅颈灯之上实现聚热、遮光目的,以尺子为测量工具维持照射距离适宜性。
1.2.2 试验组: 出于保证再植/移植组织的安全、恒温、改善护理对象睡眠、增进护理对象舒适度、降低控温护理安全风险的考虑,本院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自主研发,研制了一套智能温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油汀原理,并设置有电子皮温计、室温计、显示屏、紫外线灯管、LED灯管。使用时将之置于护理对象床旁,通过油汀的加热油,1个出油管,1根入油管,实现循环加热,维持护理对象皮温于设定的温度范围内(37~45 ℃),当皮温探测仪测得护理对象温度达到所设温度上限时,就会自动停止加热,皮温达到下限时则自动启动加热系统,如此反复循环,始终维持护理对象皮温于设定的温控范围之内,不至过低或过高。
1.3 观察指标
1.3.1 再植指体血运状况的评价: 分为血运障碍(动脉危象、静脉危象)与血运良好两种,静脉危象诊断标准:再植指体处于颜色暗紫、皮温下滑、张力提升状态,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时间<1 s ;动脉危象诊断标准:再植指体处于颜色苍白、皮温与张力下滑状态,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时间>2 s[10]。统计比较2组接受不同术后温控管理后的再植指体血运良好率。
1.3.2 舒适度评价指标: 以护理对象对卧床期光线作用于眼部的刺激不适度为评价依据,未感不适刺激者计为舒适,感光线刺眼或感面部发热者计为不舒适,统计比较2组干预后的舒适率。
1.3.3 睡眠质量: 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1]量表为工具对2组断指再植/移植组织术后护理对象实施睡眠质量评定,该量表含主观睡眠质量、入睡与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与效率、日间功能与安眠药物应用七个评定维度,均以0~3分赋分,总分0~21分,分值在7分以下者纳入睡眠良好范畴,高于7分者为睡眠不佳,且分值愈高提示该断指再植/移植组织术后护理对象睡眠质量愈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试验组出现静脉危象1例,动脉危象1例,血运良好38例,血运良好率95.00%(38/40)。对照组出现静脉危象5例,动脉危象4例,血运良好31例,血运良好率77.50%(31/40)。试验组血运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率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SQI评分(7.10±1.15)分,低于对照组的(9.95±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传统鹅颈灯温控系统的缺陷分析
目前鹅颈灯广泛应用于防止血管痉挛的骨科护理中,但该温控系统存在较多应用缺陷:①治疗巾重量下压致灯距固定困难,且肢体活动时易于滑脱,故难以有效维持恒定的温度,加之不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自身温控温度,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可能对尚未恢复神经的再植/移植组织形成灼伤效应,而环境温度过低时,又存在引发机体血管痉挛的风险。②鹅颈灯夜间所发出的强烈光线刺激可对患者本人及其同病室病友的正常休养造成极大困扰,而良好的睡眠是促进机体精神体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故鹅颈灯夜间光源污染所致的患者睡眠不佳会严重阻滞其术后康复进程。③鹅颈灯使用时并存多种护理安全隐患,如易倾倒、灯泡长时间使用易碎等所致患者外力伤害风险,治疗巾遮盖于灯罩上受热过高的火灾风险,患者与灯泡间的不慎接触所致的烫伤风险等。随着医学模式改变,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对象痛苦、增进舒适与安全度、提高生活质量已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趋向,断指再植术后护理对象的舒适与安全护理亦已引起临床广泛重视[12],故对该类病例术后高安全性与高舒适度温控系统的需求日益高涨。
3.2 智能温控系统的优势分析
全新智能温控系统的优势有如下几点:①该系统所应用的低温加热器、智能温控、人体自动感应系统技术,可通过电热油汀加热功率的自动智能化调节来确保护理对象治疗部位保持于所设定的最佳恒温状态,避免受外界温度的干扰影响,使患者始终处于舒适度较为适宜的温度环境之中。②LED灯是现阶段与自然光线最为接近的光源类型,于夜间使用时对患者的光线刺激度较小,利于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维护,同时还可供医护人员夜间完成对患者组织血运情况的有效观察。③以软性导热材料覆盖包裹散热片,可有效规避患者撞击所致的二次伤害与直接接触烫伤风险。④皮温计置于护理对象再植/移植组织处,显示屏可实时显示皮温变化,实现了对患者皮温的实时动态观察。⑤紫外线灯管可确保“一人一用一消毒”标准的实现,降低院感风险。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开发应用的智能温控系统,全方位满足了断指再植/移植组织术后患者对温控系统在安全性、有效性与舒适性方面的需求,简单实用,造价低廉,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