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研究

2018-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精准

韦 柳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思想赋予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新的内涵。因此,如何开展地方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如何着力推进在“识别对象”、“资助力度”、“精神扶助”和“队伍建设”方面工作的精准化,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我们地方高校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地方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2020年成为我们贫困地区脱贫的一个精准时间结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国家对脱贫工作的庄严承诺和责任担当。在精准扶贫脱贫应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尤其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我们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指明了具体方法和关键点,找到了问题突破口和应对举措。

学生资助工作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要使命,而贫困生要成为摇篮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使他们从量变达到质的飞跃,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资助目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可以说是关键的“最后一公里”了,学生资助的“精准化”将直接关系到贫困生家庭的民生福祉、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当前,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20年脱贫”的目标在时间上已越来越少,可任务却依然十分艰巨,因此,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勇于走在教育脱贫攻坚的前边,精准靶向,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全方位切实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实效,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赋予责任担当的有用人才,为教育脱贫攻坚不断输送“造血剂”,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真正实现精准脱贫,真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二、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定了资助政策,完善了管理制度,健全了资助体系,有效帮扶贫困生成长成才,完成学业,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要切实抓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真正实现《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的目标,高校除了做好扶钱工作外,还得将扶志、扶智、扶德等纳入“最后一公里”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不少地方高校不是因地处偏远地区,就是因经济欠发达,或是因抓教育重视相对不够等客观原因,致使在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时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一是资助对象识别存在不精准现象。地方高校贫困生认定一般都是根据本校或上级部门出台的认定办法来开展工作,其认定步骤是规范的,程序是完备的,但由于学生个人对贫困未能正确认识到位、资助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建立的贫困生认定数据库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使得应该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未在资助账单里,成为了扶贫账上的“隐形人”。

二是资助存在力度和平台不够现象。绝大多数地方高校贫困生的比例相对都较大,除了落实国家有关资助政策帮扶外,地方高校通过自身或各方渠道为贫困学生搭建资助平台的办法不多,能力相对也不足,使得学生资助工作未形成多方位参与,协同推进精准资助教育脱贫的大格局。

三是资助帮扶内生动力未能有效激发。地方高校在贫困生经济资助上较为重视,落实力度也较为到位,虽也知道经济帮扶的同时也要抓好精神帮扶,但是贫困生数量相对过多,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还不够“精”,在“扶志、扶智、扶德”方面相对做得不全不深,未能实现“一生一策”,未能很好的激发贫困生的内生动力。

三、地方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实践路径

要实现“2020年脱贫”工作目标,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度”,高校应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

1.着力在精准“识别对象”上下功夫。

一是要参考新生入学后向所在学院提交其生源所在地相关部门盖章后的经济情况调查表格及其他支撑材料,对申请贫困学生的识别及贫困等级做出最初认评。之后,主管学生资助工作的年级辅导员还可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或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通过谈心谈话、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实地家访等方式,了解并掌握学生及其家庭人口数、家庭成员就读和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水平、经济困难程度等最新真实现况,为及时准确更新贫困生信息提供最新数据,有效将静态数据向动态数据灵活转变。

二是再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实际消费经济情况来评定。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校学生都使用校园“一卡通”,通过校园“一卡通”,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书籍,上学生食堂用餐,去校园超市购物,给手机缴费充值,打开水洗热水澡等,收集申请贫困学生这些方面的开支情况;同时,还要通过走访班级,进入学生寝室,找师生了解等,进一步深入全面了解申请贫困学生的消费情况,形成“入学前社会证明+学校内实时检测”的动态认定工作模式,使得贫困生认定有据可依,更为客观。

三是实行“三级把关+公示+监督”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学校面层、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层面、班级认定小组层面的定期与不定期的反复排查,通过多次层层核查,公示,师生监督等,不断完善“三级把关+公示+监督”的工作机制,使得“一对一”动态管理数据得到及时更新。

四是要利用所掌握的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将收集、筛选申请贫困学生的静态和动态有效数据信息,科学全面建立起他们数据库,通过科学分析,及时更新数据,缩小识别对象存在的偏差。通过综上所述方式方法,力求资助对象不误、不偏、不漏,为识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识别对象”实现精准化。

2.着力在精准“资助力度”上下功夫。

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是实现“精准资助”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前,国家在经济物质上的资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精准“识别对象”出来后,各地高校就要注重“精准滴灌”,在精准“资助力度”上下功夫。

一是要做到因生施策。对农村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性等不同类型的贫困学生5,高校要考虑他们专业不同、年级差异等客观原因,在资助类型、资助金额、资助先后缓急上都要有所区分有所侧重,要做到因生施策,对症下药,真正把国家经济资助精准到每位贫困生。

二是要拓宽精准资助绿色通道。高校在贯彻落实好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等资助政策的前提下,利用本校内在资源为那些学习刻苦、能力强、成绩突出的贫困生搭建新的资助模式,如设立校长或专业奖学金等的同时,还要为他们搭建多样化的资助平台,主动、积极争取和筹集社会各界力量,如生产企业、公益企业、社会团体、成功校友等,引导他们到校设立基金或奖学金,共同加入到帮扶资助贫困生的队伍中来,进一步拓宽贫困生资助绿色通道。

三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扶贫办的密切联系。地方政府扶贫办对各自所管辖区域的贫困家庭情况十分了解,他们掌握有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信息,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如果地方政府扶贫办实现对贫困家庭的精准脱贫致富,那么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时就可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工作,成为国家有用之人,就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四是根据贫困学生实际需求,高校可为他们赠送些学习书籍和学习辅导资料,免费发放些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御冬时送去棉衣、棉被、棉鞋、毛衣、毛裤、床被单等。通过多层面、多维度的资源与资助平台,高校便可逐步搭建起多方位参与,协同推进精准资助教育脱贫的大格局。

3.着力在精准“精神扶助”上下功夫。

随着精准“识别对象”的产生,精准“资助力度”的到位,着实解决好精准扶贫的扶钱问题后,下一步关键就要解决精准“精神扶助”的问题,不断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生动力。要全面激发他们的内生力量,高校要落实好“扶志、扶智、扶德”三扶并举的帮扶措施。

一是扶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要使贫困生脱贫,扶志是进行“精神扶助”的首要行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扶志”就是要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高校教师在充分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学业、就业、心理、经济等基础上,可采取谈心谈话无缝沟通、主题班会深入交流、实践锻炼提升素质等作法,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贫困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贫困,再辅之深入挖掘、宣传优秀贫困学生先进典型,用身边榜样强大的说明力和感召力,培养和造就他们从心理上、精神上敢于战胜贫困的斗志、勇气、自信心和决心,牢固树立“人穷志不穷”的思想和观念,激发他们个人当自立、自强、自信,让他们明白只要自身愿意去努力奋斗实践6,可以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是完全可以斩断“穷根”的。

二是扶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见“扶志”与“扶智”是并重的,都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两把“利剑”,因此在打磨好“扶志利剑”的同时“扶智利剑”也不能加落下。“扶智”就是要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高校要在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其成长成才的培养要有顶层设计,有科学长远的规划,引导他们树立“贫穷不是宿命,知识改变命运”理念,针对不同的贫困生,整合资源,有效发动多方力量献智献力,实施贫困生教育实践项目、励志成长计划、能力培养方案等“一生一策”“点对点”的扶智措施,建立起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类别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明显的学习培训方案,不断增强贫困生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之“术”,用知识和技能斩断“穷根”,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是扶德。要激发贫困生内生动力,除了要扶钱、扶志、扶智外,还更应扶德。扶德就是要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高校的“立德树人”就是重点要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可鼓励和引导贫困生参加以感恩、励志、诚信、友善、勤俭、尊老爱幼、奉献、爱国、敬业、社会责任等为主题的集体讨论会、报告会、座谈会、学术科技竞赛、先进典型示范学习、诗歌朗诵、参观调研、书评、影评、文艺演出、社会公益等充满正能量的活动,通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工作,将“四德”潜移默化的入脑、入心、入行动,内化于心变成精神动力,助推精准脱贫的实现。

4.着力在精准“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四级管理工作机制,一要成立以学校主要分管领导为组长、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分管资助工作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学校要设立有专门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机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齐中心办工人员,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三要成立以二级学院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为组长、二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二级学院资助工作负责人等担任成员的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四要成立以辅导员或班主任为组长,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任组员的班级学生资助评议小组。

二是拓宽知识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做到“精准”,与学生资助工作这支队伍自身具备渊博知识和准确掌握国家有关资助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根据新形势发展要求,学生资助工作队伍除了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可通过业务学习、座谈交流、读书看报等形式,经常学习国家最新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资助工作业务知识,做到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从而不断培养和拓宽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知识面7。

三是提高业务能力。具备“精湛业务能力”是脱贫攻坚任务对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提出的必然要求,针对队伍不同结构,高校要建立起有重点、分类别、多形式和重实效的学习培育体系,特别是在提高他们办公软件操作、语言文字表达、组织管理协调等方面能力上更下苦功夫,使这支队伍开展线上工作得心应手,线下工作也游刃有余,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兵强将。

四是增强“三心”。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做好这项工程,不仅是国家、社会、高校的责任,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具备有一颗打赢脱贫攻坚坚定的决心、有一颗爱生如子的大爱之心、有一颗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奉献之心、有一颗把学生资助工作做好的责任心,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把学生资助工作做得更加精益求精,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20年脱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2018-01-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新时代·新寄语】专家解读:习近平新年贺词鼓劲中国振奋世界[EB/OL].中国青年网.(2018-01-02)[2018-01-29].http://news.youth.cn/wztt/201801/t20180102_11230418.htm.

[3]王磊.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武德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8).

[4]索文斌,闻羽.高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刍议[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

[5]河池学院学生手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修订).

[6]孙家贵.浅析挫折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基础教育,2010,(04).

[7]王月英.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精准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