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研究
2018-02-11郑浏希
郑浏希
(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当前新媒体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高校思想宣传工作阵地。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更加丰富。从以上数据我们可知,新媒体自诞生时以其速度之迅猛、受众面之广、影响之大是始料未及的。新媒体的发展,在对社会的文化、经济、思想等领域都有着历史性的影响,从而也使得我们的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强势登陆,校园的社会网络化逐步成为这些新媒体的前沿阵地。
一、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
1、新媒体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获取的即时性
传统的纸质媒体等需要文字编辑、排版、印刷等流程,因此在时间的及时性和消息的地域性范围有着比较明显的时间差和地域界限。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却不会有这样的影响。在高校中,由于手机、电脑的广泛应用,在校学生几乎第一时间就可了解到本校最新动态,了解校园新鲜事,第一时间可以根据新动向转变自身的学习决策和其他决定。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学生的QQ空间、朋友圈、各个平台的班级群,掌握最新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地对特殊情况进行干预和防范。
2、新媒体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内容收集的广泛化
新媒体的多方位存在,几乎覆盖了我们所认知的地域,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在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各个高校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掌握其他高校的最新动态和高校热点。它可以将高校发布信息的纸质媒体、通知、报告等在形式上进行转化,通过重新排版编辑收入在新媒体相关平台上,从中延展了信息内容受众面的广泛化。除此之外,在各种平台以及应用系统的存储设备上,数据存储也正以高速度增长的模式贡献着对信息收集的广泛化。
3、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语言的个性化
新媒体工作由于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主体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运用上贴近在校大学生习惯的语言表达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高校思想理念,是拉近高校管理机构同高校主体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待在校学生的语言个性,有甄别的选择适合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方式,将个性语言和板正思维有效调理融合,形成一套诙谐中不失庄重,风趣不失分寸的宣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模式。
4、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控性难度大
我国高校主体在校学生数目较多,实时更新的信息数据庞大,信息数海量,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控性难度。每个学生通过网络终端都可以再任意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追踪信息,并且任意一个操作都将在互联网中进行传播扩散。这样的传播速度,时常给作为高校的管理者造成相当程度的被动性。
二、新媒体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机遇
1、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手段
新媒体在高校的自身结构是覆盖着高校学习、生活的纵向和横向区域展开,其核心竞争力就是高校自身的“本土化”。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模式,让思想教育工作的宣传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我们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能够及时把学生的最新反馈,做出最快的判断,凭借着信息的交互强和自媒体信息传播能力输出大等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当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引导,使自媒体及时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有效工具。
2、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新媒体是构建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平台,打破了过去单纯地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将过去学生作为受众体转变为双向互动、自主地参与到同老师交流的工作中。从根本上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改变了教育的主客体的关系。曾经老师是教育资源的传递者,充当着对自己教育内容的发言人,然而当下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行为的发声者。简化的流程也使得学生更愿意表达出内心的想法,老师更是可以利用新媒体拉近同学生间的距离,这样良性的互动形成了独有的师生间的互相尊重,保证了新媒体交流的融洽,缓解了师生之间有时因为交流不便而造成的误会。
3、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
新媒体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类信息的产生是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如果能够从根本上丰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那么将有海量的信息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素材库。高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媒体接触到我们所发送出去的正能量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信息内容,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此外,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自身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保证学生所获得资讯的时效性,保证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事实的正确性,提升思想教育资源的教育效果,避免出现偏激思想将学生的思想认识度引导进错误的方向。
三、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1、新媒体削弱了教师在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原本老师在理论知识、文化修养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熟悉的进行教育工作内容和方法的传播,有针对的根据受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因此教师可以把控到教育的开展程度。然而目前新媒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将这样的主体地位给削弱,学生通过自媒体自行掌握许多最新内容,有时甚至获取了老师还未及时掌握和消化的内容,使得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进一步的挑战。学生从自媒体中获取的内容形成先入为主的观点,这样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就不会像传统被动接受老师发送的信息那样,被动的进行吸收,而是会对意见相左的地方提出质疑。这样也就使得我们的教师要具备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使自身的知识适应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
2、新媒体对传统宣传思政教育方式形成了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大量的信息,其中包含着海量负面消息。由于新媒体发布信息很多是不需要记名的,我们的教师无法辨别出这些信息发布的出处,如果有发现问题,也无法更有针对的同发布信息者进行有效的教育,甚至有的还将其信息设置为对教育管理者不可见模式,使得我们的思政教育无法进行有针对的工作。网络虚拟性和无法监控的弊端,同高校学生猎奇心理交织在一起,负面信息的获取容易让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和新鲜感,这样的消极作用也为我们的思政教育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四、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应变
1、建立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教育工作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通过及时更新理念,开展教育工作才能事关每个人切身的实际问题。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是需要通过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要求进行的。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应该利用好新媒体这个有利工具,创新思政的宣传工作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始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学生用于展示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新媒体是一个好帮手,它为我们宣传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同时也不可恣意妄为的当“传话员”。对相关的信息有所甄别,对不能推进人生观价值观良好发展的信息予以阻挡,通过求实创新和服务奉献的精神,提升学生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2、新媒体环境下宣传思政工作应当取长补短
新媒体是目前高校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终端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高校宣传不可仅仅依赖传统媒体方式,需要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相取长补短。传统媒体无法打破信息的及时性和时空性,则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传递延伸;同时新媒体信息的中需要筛选归纳的资讯,也可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初期的筛选和汇编。利用网络的生动直观、交流便捷、自由畅通等特点,构建起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同时也利用传统媒体的严谨和整合信息强的能力,使学生接触到积极、正面面的理念和思想,不断启发他们学习兴趣,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称为积极向上的社会栋梁之才。
3、将新媒体同学生组织建设进行融合
当前许多的学生组织仅有通过口头相传才能在高校学生范围中被人熟知,为了强化学生组织的领导性、加强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自媒体可以成为青年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学生组织的风采,体现学生组织的新风气新风尚,形成我们宣传思政工作的有一个新阵地,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组织拉进同我们同学间的距离,也可以及时的共享我们学生组织的日常工作生活,对学生组织日后的工作网络化、信息化等增加了我们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新媒体提供了更加活泼多样的方式,为我们的学生组织展示校园文化给予多面的关注,这样也为我们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重要渠道。
[1]龙进宝.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19.
[2]仇维嘉.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J].辽宁经济,2014,(12):25.
[3]李金金.网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探讨,2015,(6):20.
[4]马和民.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