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2018-02-1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保健体质

刘 玫

(兰州市七里河区妇幼保健站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科,甘肃 兰州 730050)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5年启动以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开始,增加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特色,是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全民均等化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中医“治未病”理念、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方法,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在全民普及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规范要求

在最新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版)》[1]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要求:服务对象是2个重点人群,一是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服务内容为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至少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而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比例很高,故对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对各种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二是对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龄儿童,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主要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四神聪穴的方法。

规范明确要求中医药要参与到健康教育、慢性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

2 中医治未病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如何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我们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结合规范要求,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儿童等5个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的通知》[2],认为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也就是中医“治未病”[3]思想,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具体体现。中医“治未病”通过增强体质,养生调摄为主要手段,体现了中医药简、便、廉、验、效的特点,通过包括食养、药物、针灸、推拿、气功等综合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的需求。

现代“治未病”有三个切入点[3]。第一为养生。养生又称摄生,就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慎起居、练形体、适寒温等各种方法,保持身心健康,防患于未然,从而起到使人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史》[4]作者李约瑟说:“在世界文化当中,惟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养生是我国人民传统的保健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认同性和普遍开展的基础,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第二体质是根本。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一种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个体差异性。体质是可调可变的,与健康及疾病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对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在疾病传变转归过程中具有某种倾向性。第三重视疾病高危人群、发病先兆、亚健康状态。在当代社会,许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都有一定的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如肥胖是高血压、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某些疾病在发病前均有明显的征兆,如眩晕、口流涎水、肢体麻木等是中风发病前的先兆症状。

中医“治未病”,是王琦教授提出的“体质三级预防学说”[5]在当代预防保健的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中医治未病除了要向自然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外,应该从群体预防的角度,通过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综合应用食养、药物、针灸等方法,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可见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与现代医学提出的“三级预防”有共通之处,既具有群体预防的作用,又兼顾个体体质差异。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人体九种不同体质类型[3]细化各种记录表格,以《规范》要求的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1]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如气虚质:是以气短、疲乏、自汗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气短懒言,语音低弱,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性格内向,不喜冒险;肌肉松软不实。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不耐受风、寒、暑、湿邪。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中医药保健指导:①情志调摄: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可过度劳力劳神;欣赏节奏欢快的民族音乐。②饮食保健:气虚体质的人群应多吃具有健脾和胃,补益中气的食物,如山药、香菇、小米、黄米、粳米、大麦、黄豆、白扁豆、土豆、白薯、红薯、鲫鱼、鹌鹑、莲子、蘑菇、芡实、栗子、人参等。少吃具有动气耗气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柿子等。不宜多食辛辣刺激、生冷苦寒的食物。推荐食疗方:人参莲肉汤、山药粥、黄芪童子鸡等。③起居调摄:提倡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平时应避免汗出受风。居室环境应采用明亮的暖色调。④运动保健:选择缓慢柔和的保健方法,如太极拳;还可采用提肛法防止脏器下垂。⑤穴位保健:选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进行按揉[6]。

对老年人慢性病细化随访指导表格,按照《规范(试行)的通知》[2]的要求,从中医辨证分型、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如高血压,尽管现在对高血压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药物的研制创新快速发展,但高血压仍存在“三高一低”现象,血压达标率或者控制率仍很低,造成因高血压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死亡人数仍在不断上升。从治疗效果来看,单纯从化学药物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效果并不满意。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通过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采用怡情养神、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慎起居、戒烟限酒、适从寒温等各种方法,保持健康心态,防重于治,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使罹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配合中医适宜技术,使血压得到控制或者达标,对顽固性高血压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中医药方法可起到协同降压,减轻并发症,减少或者减缓靶器官的损伤,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

根据《规范(试行)的通知》[2]将高血压辨证分型为阴虚阳亢、气血两虚、痰瘀互结、肾精不足、肾阳亏虚、冲任失调六种证型。

如对阴虚阳亢证,①情志调摄:调摄情志,精神乐观、心境清净。有助于高血压病的调治。②饮食保健:宜多食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苦瓜、绿豆、绿豆芽、菊花、西瓜、海蛰、山楂、芦笋、荠菜、茭白、芹菜、莴苣、香蕉、黄瓜、紫菜。推荐食疗方:白鳝鱼沙参汤、菊花粥。亦可茶饮:桑菊薄荷饮、苦丁桑叶茶、丝瓜花蜜饮。③起居调摄: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依据不同的季节变化,适应四季寒温,调整体质,适应自然变化,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使血压保持稳定,不易波动,防止诱发并发症。④运动保健:遵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原则。以慢跑、太极拳、散步、气功锻炼等运动量适中,不引起血压过度波动的锻炼项目为宜,达到有氧锻炼的目的。⑤穴位保健:耳穴疗法:可选穴高血压点、降压沟、降压点、肝等。体穴按压:可选用风池、内关、太冲、太溪、三阴交。通过穴位按压,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目的。⑥中医足浴疗法:怀牛膝15 g,鸡血藤15 g,白蒺藜15 g,赤芍20 g,何首乌10 g,石决明30 g,珍珠母30 g,磁石30 g,郁金15 g,丹参15 g。冷水煎取药汁,放入木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每剂药可用2~3天。⑦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 g,石决明30 g(另包先煎),钩藤15 g,牛膝15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黄芩10 g,山栀子10 g,菊花15 g,白芍15 g,牡丹皮10 g,夏枯草15 g,生地黄15 g,甘草6 g。冷水煎服,1日2次。

3 结语

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在长期的中医药防病治病实践中,始终焕发着不竭的活力和源泉。“治未病”的理念,重在指导人们做到防患于未然,“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舒情畅志、生活习惯、健康运动、养生保健等方面加以调摄,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既是医学认识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丰富了社区卫生服务内涵。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健康目标,践行“绿色健康”的医学宗旨。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保健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