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
2018-07-16朱海芳王春芸章东元
朱海芳 王春芸 章东元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江西 赣州 341000)
阿尔茨海默病为常见原因不明的慢性退行性变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精神状态异常、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等为主要表现,有致残率高等特点,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可降低其生活质量,对其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1]。目前西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采用促智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改善脑功能和控制精神行为异常为主。但西医长期用药副作用比较大,可导致患者不耐受。本次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及康复理疗科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男15例,女29例;年龄61~79岁,平均(67.24±4.71) 岁;病程1~10年,平均(5.57±0.52) 年。对照组男16例,女28例;年龄62~79岁,平均(67.31±4.58) 岁;病程1~10年,平均 (5.55±0.51) 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10)中关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2]。(1)痴呆:临床检查和认知量表测查确定有痴呆;(2)两个或两个以上认知功能缺损,且进行性恶化;(3)无意识障碍;(4) 40~90岁起病,多见于65岁以后;(5) 排除其他引起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系统性疾病和脑部疾病。
1.3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促智药及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72)口服,每次服用5 mg,每天1次,睡前口服,连续治疗4周。4周后将药物剂量增加至每次10mg。患者伴有精神行为异常者,予以利培酮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160)每天中、晚各服2 mg或口服奥氮平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准字H20010799)中、晚各服5 mg控制精神行为异常。连续治疗6个月。
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针刺取穴:风府、风池、四神聪、百会、印堂、水沟、太溪、复溜、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采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0.3 mm×25 mm、0.3 mm×40 mm针具针刺。风府穴向下斜刺0.5~0.8寸,得气后不行针,风池穴平刺透风府穴,针刺得气后捻转补泻,先泻后补,使局部酸胀扩散至头项部,风池、风府穴不留针。百会、印堂穴平刺0.5~0.8寸,强刺激。水沟穴向鼻中隔深刺,予以强刺激至患者流泪。四神聪向百会穴透刺,强刺激,均留针30 min,出针时摇大针孔,使之出血。太溪、复溜、足三里、三阴交采用常规针刺,行捻转补泻,用补法,内关、神门、丰隆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3 d继续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首次针刺后进行穴位贴敷,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上海泰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取心、肝、肾、脑点、神门五穴,直接揭下耳贴胶布贴于穴位并按压,每次贴5 d,休息3 d再贴。并嘱能配合的患者或家属常按压所贴之处,加强刺激,连续治疗6个月。
1.5观察指标(1)比较临床疗效;(2)比较治疗起效时间(从开始治疗到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评分改善10%的时间);(3)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采用ADL量表[3],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高)、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采用MMSE量表[4],0~30分,得分越高越好)、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评分[5](包括12个问题,每个问题0~5分,总分0~60分,得分越高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4)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认知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可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社会活动;有效: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有所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可恢复部分社会活动;无效:症状、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无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效果=显效率+有效率[6]。
1.7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2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评分比较 治疗1个月后2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评分观察组组别 例数 时间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15.24±1.52 6.87±1.57#4.89±2.01#*3.67±3.91#*15.25±1.82 12.82±1.52#10.02±1.57#10.22±2.55#44对照组44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41.24±7.52 50.25±7.67#80.24±7.35#*96.12±3.92#*41.25±6.82 50.27±7.61#67.13±7.62#80.21±8.55#8.23±2.57 10.21±2.58#13.23±2.77#*15.23±2.81#*8.28±2.33 10.24±2.12#11.01±2.07#11.21±2.31#
2.32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为(6.51±1.24) d,对照组治疗起效时间为 (8.44±2.45) d,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74;P<0.05)。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为中医“痴呆”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基本病机是髓海不足,神机失用。在治疗上需填精益髓、醒脑调神[7]。脑为元神之府,“脑为髓之海”。针刺取穴多采用头部腧穴,风府接近大脑、百会、印堂、水沟通过督脉内入络脑,可醒脑开窍、宁神定志,四神聪位于巅顶,亦可醒脑调神,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位近大脑,能柔肝熄风,宁神定颤,向风府穴透刺,既能醒脑开窍又可预防药物副反应。肾主骨生髓,取穴太溪、复溜可补肾生髓,补之补养脑髓,髓海得充,可健脑益智。足三里补益后天,化生气血以助生髓之源,三阴交为肝、脾、肾经的交会穴,可益气养血安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醒神开窍、宁心定志,神门为心之原穴,能清心宁神,丰隆化痰通络、醒脑开窍。再配心、肝、肾、脑点、神门耳穴穴位贴敷滋肝养肾,镇心安神。诸穴合用,共奏醒脑开窍、益肾补髓、健脑安神之功。且针刺治疗及穴位贴敷痛苦小,安全性高,适合老年患者[8]。现代药理学认为,经针刺治疗可发挥多靶点、多途径和多层面作用优势,可对神经递质释放进行有效调节,达到有效保护神经元和改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9-10]。穴位敷贴治疗,加速脑部血液循环,有效修复脑组织,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节中枢神经免疫作用,有效改善大脑功能。王不留行籽是石竹科植物成熟种子,晒干后炒用压迫耳穴,可发挥活血止痛和疏通经络等作用[11-12]。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5.45%;优于对照组的68.18%(P<0.05)。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为(6.51±1.24) d,短于对照组的 (8.44±2.45) d (P<0.05);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高 (P<0.05)。同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提示针刺穴位贴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