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效应用为核心的中医专业中药饮片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11谢治深王君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中药学饮片中药饮片

谢治深 崔 璨 王君明 崔 瑛 王 辉,2*

(1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 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自古医药不分家,纵观历代名医名家学医历程,均历经认药、采药到制药,对药物的各种特性都有全面的了解。目前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多注重课堂理论的学习,中医专业毕业生用药而不认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鉴于此,河南中医药大学早在2007年,就在中医专业中开展中药饮片实训,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较早开设这门课程的院校之一。经过长期实践,既提升了中医专业中药学的教学效果,又取得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也引来了同行的极大关注。纵观同行,中药饮片实训作为中药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逐步开展,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和中药学课程特点,本团队提出了基于“功效应用”为核心的中医专业中药饮片实训,本文就探索和实践展开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促进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中药饮片实训在中医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

中药学专业开设有中药学、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在中药来源、质量、辨识、鉴定、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全方位的培养。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关系到后期方剂学、内科学等众多专业课程的学习。然而,在中医专业培养中,中药学理论教学中重点讲授中药的基本理论与单味药功效及应用,而对学生辨识中药原药材或饮片性状技能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因此开设中药饮片实训,丰富直观教学内容,使学生直接接触到中药饮片,加强对中药的感性认识,增加学习兴趣,以直观形象的中药性状来加深对中药性能功用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辨证选药的准确性。饮片辨识也是中医的基本功,鉴于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现阶段缺乏相关课程,我们认为中医专业开展饮片实训是十分必要的。

2 基于 “临床应用”为核心的中药饮片实训

在课程的开设、运行、专业评估中经常遇到“这个课和中药鉴定有什么区别”的疑问,同时这也关系到课程定位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并结合中医专业的培养定位,本课程团队认为中药饮片不等同于中药鉴定,原因如下:

(1)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的质量、饮片的辨识是其共同点,主要研究中药材的品种、质量、质量标准涉及中药的原植物,而中药饮片实训则重在研究可以直接应用临床的商品化药材,因此两者研究内容有所不同。

(2)教学对象不同,中药鉴定学是主要针对已经学过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的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可以开展相应的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学鉴别等内容。而中药饮片实训则主要针对没有相关鉴定基础的中医专业。

(3)培养目标不同,中药鉴定主要解决的是中药“真、伪、优、劣”的问题,实质解决的主要是中药质量问题;而在中医专业开展饮片实训,在培养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对饮片识别的同时,侧重加深学生对中药与药物真实滋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性味”同“临床应用”“使用注意”之间密切关系的认知,实质解决的是中药的临床应用问题。

鉴于以上原因,本课程团队提出了基于“功效应用”为核心的中医专业中药饮片实训。

3 基于 “临床应用”为核心的中药饮片实训的教学内容的探讨与实践

以钟赣生主编的《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例,收载药物567味,其中需要掌握的药物133味,熟悉的98味,药物前后联系少,难以学习和记忆,对于刚入门的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难度大、易混淆,下面结合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与实践。

3.1中药来源与饮片实训 通过对比部分中药饮片的实际感官来增强对药源关系相近的药物的记忆,如附子与川乌、生姜与干姜、白芍与赤芍等,以桂枝和肉桂为例,同为樟科植物肉桂的一部分,两者有相似的香味,味辛、甘,有明显的温性,均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入血分,有出血的倾向,容易动血,在使用中要引起注意。桂枝为干燥的嫩枝,而肉桂则为干燥的树皮,因此两者也有区别,桂枝偏于发汗解肌、助阳化气,而肉桂偏于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引火归元[1]。

3.2炮制与中药饮片实训 以杜仲为例,杜仲灰棕色、折断以后银白色橡胶丝弹性较强,炒用以后表面黑褐色、折断以后胶丝较少弹性较差,通过实训,感性认识杜仲盐炙后胶质破坏,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和溶出,也有利于增强入肾的作用。

3.3中药“五味”与饮片实训(1)中药“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主要是用于反映药物作用在补泻敛散等方面的特征性,如辛味能行能散,甘能补能和能缓、酸能收能涩、苦能泻能燥、咸能软能下,是从具体的作用、具体的功效中抽象出来的,它是高于功效一个层次的药性理论,然而“五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后将药物真实滋味与作用相联系,用真实滋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因此通过实训,学生可以通过口尝来理解和记忆药味与功效,如生姜的辛味与解表散寒;甘草的甘味与补气、解毒、止痛、调和诸药等作用;乌梅的酸与敛肺涩肠作用;黄连的真实苦味与清热作用;芒硝的咸和泻下作用等。

(2)在“五味”理论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药物作用无法用真实滋味来解释,因此逐渐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如葛根并无辛的真实滋味,但有解表散寒作用,因此标定的“辛”是药物功效的高度总结,而非真实滋味的具体体现,通过实训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五味”这一重要的药性理论的发展演变,掌握真实滋味与“五味”的区别与密切联系。

(3)通过实训,感性的认知,强化学生对性味参合的重要理解,如紫苏和薄荷皆有辛味,因此均能发散表邪,而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故能发散表热。

3.4使用注意与饮片实训 部分药物在应用中煎法特殊,处方需要特别标明,粪便类如蚕沙、五灵脂等,细小的种子类如车前子,带有绒毛的药材旋覆花、辛夷等均要包煎,避免药液混悬或刺激咽喉等,通过饮片特征的实训,增强学生对使用注意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减少死记硬背。

3.5毒性药物与饮片实训 毒性中药饮片的识别是中医药人才的基本功,通过实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真伪鉴别、防止伪品混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安全用药能力。

4 结语

中医自传承开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赖于师带徒[2],建国以后,逐渐被高等院校所取代,短短几十年来既积攒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教学方法优化改革已成为教育部以及中医药高校各专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3]。

开展中药饮片实训[4],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在全国高等中医药中广泛开展,有利于培养中医实用型人才,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开展中药学要以“功效应用”为中心,教学中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提出的“功效应用”为核心的中医专业中药饮片实训,目的是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知识和应用规律,同时也缓解医不识药的尴尬局面。本文将为中药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猜你喜欢

中药学饮片中药饮片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