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联合办学培养模式探析
2018-02-11赵慧青
赵慧青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俄语教育事业也需不断适应这一趋势,而中俄联合办学也是该项事业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我国已出台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均对此类办学模式给予肯定,并明确了中外联合办学的原则。黑龙江省的地缘优势及中俄两国关系的日益加强,直接决定了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省内各高校俄语专业的发展也随之壮大。在这种条件下,各高校努力探讨各类适应本省发展需求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积极开展与俄方合作的联合办学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为更好的进行中俄教育交流提供了方便条件。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良好的语言环境,发挥该培养模式的更大优势。
一、高校联合办学现状分析
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质量输出俄语毕业生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方式为中俄师生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有利于师生更加真实地体验所学语言的魅力,有效巩固所学专业。师资方面可以引进俄方教师进行授课,与中方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提升师资力量;学生方面使其亲身感受俄语语言环境、俄罗斯国情文化,增加与俄罗斯人的交流机会,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省高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纷纷与俄方各级院校开展了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并未完全体现出合作办学的特色,与统招生教学方案差别不大,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我省高校联合办学所采用的模式多为“2+2模式”,即为学生大学一、二年级在国内学习,三、四年级根据学生意愿可在合作的俄方院校完成所修课程,并根据各校情况获取中俄双方或单方毕业证。目前,我省高校联合办学培养主要集中在俄语专业,或者是以俄语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双学位的“俄语+专业”形式,如“俄语+经贸”,“俄语+法律”等模式。这种专业设置无疑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却多按照传统课程设置的理念,过多的看重俄语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一些课程设置及教材的选择多与国内统招生无太大差别,且更多的注意俄语课程的设置,而忽视了专业能力的培养。在与俄方课程的衔接问题上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有些院校出现重复课程和专业针对性较弱的情况。有些高校合作前并未对对方院校进行详细的考察调研,没有充分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而是过多看重办学形式和规模。师资方面也未能充分利用俄方教师资源,及其相应的教育理念,联合办学往往流于形式,而并未完全体现出合作办学的特点,发挥其最大效能,这些问题对办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源起点偏低,就业压力较大。联合办学的学生通常入学分数相对较低,且多为零起点学生,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是有些学生之所以选择联合培养主要是为了能考取大学,从而获得毕业证,因此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较弱,再加之从零开始学习俄语有一定的难度,这也阻碍了其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习质量不佳,并未完全达到联合培养所制定的目标。由于近些年俄语专业学生人数猛增,该专业岗位已近于饱和,这也直接导致该专业就业率下降。部分学生并未能按照所学专业择业,单一语言专业优势性不强,就业范围较窄,因此如何利用中俄双方的共享教育资源及优势趋利避害,提高教学质量,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联合办学院校急待考虑的问题。
二、高校联合办学培养目标
中俄联合办学应该充分结合本校办学特点及其地缘优势,有效利用俄方高质量办学及师资力量,制定合理的合作方案,明确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采取适合本校师资、生源、办学条件的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可借鉴的模式有:融合型、嫁接型和松散型三种。第一,融合型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中方的教学模式与俄方合作院校教学模式完全融合在一起。中俄双方高校应考虑到本校现有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包括教学计划、大纲、合作方式等。师资方面为中俄双方教师合理分工,根据教学计划在中方共同协作进行双语授课。第二,嫁接型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维持各自原有的教学方法,“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前面我们所提到的2+2模式即为此类,在一些院校中还有3+1或者3+2模式,原理相同。第三,松散型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聘请俄方相关专业教师来“我方讲学,我方教师去国外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手段,实现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方法”[1]。高校可根据本校情况,在充分考察认证的基础上准确定位,选择合理的联合培养模式。
在如今俄语专业人才饱和的条件下,如何与时俱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俄语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市场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要求联合办学的院校必须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因为学生只是掌握一门外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如今更需要的不是单纯能够听说读写俄语,更应该是精通俄语的同时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联合办学模式的培养方案应积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知识学习方面应具备宽泛性和系统性。即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俄语知识,还应了解相关基础知识,这样俄语人才才能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拥有更广泛的适应能力。第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主动性和持续性的特点。由于在外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更多的记忆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或者辩证思维的运用相对较少,久而久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外语学习者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合理发展学生更为全面的学习能力有必要列入学习规划中。第三,充分利用俄方教师的条件,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并将专业知识运用其中,通过对特定情景的设置,进行专业训练。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俄罗斯的文化国情,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这些文化知识包括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历史、传统等方方面面,而这些也正是优秀的复合型俄语人才所需要掌握的。
三、结语
我省中俄高校联合办学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俄语教育基础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可以以此为平台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俄语水平,充分利用良好的语言环境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可以感受中俄两国不同的教育特点,将双方的办学理念进行发挥和互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要遵循培养国际化的,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的通用型人才。适应中俄交流和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水平过硬,并具备较高的国际视野和职业修养,能够独立思考,并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先进的知识结构,和较高学习能力的现代化复合型俄语人才。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俄高校联合办学过程中应注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做到供需合理。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注意人才发展的多元化、国际化,重视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为高质量教学提供有力保障。总之,在我省高校中俄联合办学发展的道路上,只有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才能找到更加适合本校情况的办学之道。
[1]韩涌,中外联合办学路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
[2]陈平,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读与写杂志,2015(1).
[3]刘祥云,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
[4]林文,刍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创业教育[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4(4).
[5]吕水华,郑妮,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1).
[6]赵慧青,“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探讨[J],时代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