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8-02-11易立铁
易立铁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成都610036)
2012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全球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客运动,加拿大、法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均以不同的形式大力推进创客运动。
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碰撞产生了创客教育,从广义上看创客教育是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从狭义上来看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的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1]从本质上讲,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在教育领域的投射,是学校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路径。[2]创客教育的出现有利于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教学方式;有利于实现学校课程的多元化、校本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落实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培养学生面向21世纪的核心技能。创客教育的巨大价值得到广泛认同,虽然目前创客教育在中小学校仍处于边缘境地,但不妨碍其从边缘整合到中心的实践路线,创客教育以其充满活力的时代适应性和未来发展性,正在从边缘到中心,“柔性地改变教育”[3]。目前,创客教育的发展已经走过试点阶段,正步入全面普及阶段,但以区域(本文指一个县级教育行政管辖范围)为整体推进创客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本文基于笔者所在区县推进创客教育的实践,探索区域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策略。
一、区域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问题分析
(一)缺乏统筹规划,发展不均衡
近年来,从沿海到内地创客教育蓬勃开展,与外表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中小学校对如何开展创客教育比较茫然,创客教育发展在学校参与、学生参与两个方面表现出不均衡情况。从学校创客教育开展情况看,各级各类示范学校(或重点学校)能够获得更多的人、财、物等创客教育资源,重视技术应用,创客教育发展态势良好;而大多数普通学校由于自身观念制约,能够获取的创客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发展较为缓慢。在已经开展创客教育的学校,学生参与情况也很不均衡,创客教育大多以选修课、活动课、社团等方式存在,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创客课程学习,创客教育成为部分尖子生的秀场。从国家层面来看,尚未形成完善的创客教育相关政策制度;在区域层面,大多数地区由于缺乏对创客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插手创客教育的部门、机构鱼龙混杂,责任义务不明确,学校对创客教育感觉无所适从,仅凭自身认识水平、装备条件开展创客教育,造成校际间创客教育发展极不均衡。
(二)发展理念滞后,区域推进缓慢
创客教育的价值得到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领导、教师的认同,但对于如何推进学校创客教育却认识不清晰、思路不统一、发展理念滞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为要开展创客教育必须要为每所学校装备统一标准的创客空间(或创客教室),而出于“跟潮流”“装点门面”的目的建设创客空间,缺乏实用性;二是认为创客教育无课程标准、无课时保障、无师资安排,现阶段还无法开展;三是认为创客教育是示范学校(或重点学校)、部分优秀学生的教育项目。受发展理念的制约,创客教育区域推进缓慢,在部分地方确实已经出现精英化的倾向,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受惠,创客教育有陷入应试和功利化泥潭的迹象。
(三)师资严重短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阶段,创客教育尚未进入国家课程体系,由于缺乏政策支持,中小学校普遍缺乏从事创客教育的专任教师。创客师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由其他学科转型,如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但由于创客教育在学校大多处于边缘地位,很多教师并不愿意转型承担创客教育任务,缺乏工作积极性;二是聘用企业、社会团体的创客教师,这类教师流动性强、质量参差不齐,很难融入学校文化。从教师素质上来看,现在的创客教师大多深受传统接受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普遍缺乏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欠缺,学科本位思想较为严重。创客教育师资的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强制约着创客教育的发展。
(四)教学研究不足,课程实施水平不高
创客教育以“创新、制造、协作、分享”为核心理念,其实施载体大多表现为各种类型的“造物”项目,课程形态多样化,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实施要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对创客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很不充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学目标把握、内容安排、环节与流程、教学互动、学生评价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目前的创客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以基础知识讲解、操作演示和学生模仿制作为主。学校从事创客教育教师人数少,创客教育校本教研活动很难开展,而区域层面没有从事创客教育的教研员,其他学科教研员对创客教育知之甚少,基本不组织区级创客教育教研互动,创客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还比较低。
二、区域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教育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教育生态理论的精髓是“全面考虑问题、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各种资源”[4]。可以把区域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工作看作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主体是创客教育,涉及的其他环境相关因素众多,借助教育生态的基本理念,全面考虑、综合分析、系统统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其发展。
(二)建造主义理论
建造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自主建构的,强调学习者要通过建造外在、可分享的物品,在此过程中建立知识与个人间的关系,通过与环境、与教师、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自主建构知识。创客教育强调的通过“造物”来学习与建造主义的观点高度契合,在实施创客教育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灵活的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创造有意义的制品,并充分表达和分享自己个人的创意,在此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项目式学习理论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项目学习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研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5]。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融合了实用主义、多元智能、探究性学习、问题解决等思想的学习模式,创客教育课程的跨学科、探究性、基于问题、强调实践等特性与项目式学习的特点高度一致,可以根据项目式学习理念开发创客教育课程,依据项目式学习基本原理进行学习流程设计。
三、区域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顶层设计,实施“1+3+N”整体推进模式
区域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借助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对区域内中小学创客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考虑、系统统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区域推动的责任,要着眼于整体、均衡发展的角度,牵头制订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规划,对管理机制、经费投入、装备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及实施等进行统一部署,明确各单位的职责,规范开展各类创客教育推进活动。
笔者所在区域依据教育生态理论,注重区域中小学创客教育工作顶层设计,对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的创客教育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实施“1+3+N”整体推进模式。该模式中的“1”表示在区域建设一个创客教育中心,该中心主要承担区域内创客教育项目孵化、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成果分享等功能。中心由两个工作室组成,分别为科技创新实验室和文化创意实验室。文化创意实验室主要负责以传统的创意设计与制作为主体的项目,如美术、手工、泥塑、雕刻、剪纸、厨艺、陶艺、皮影戏等项目;科技创新实验室主要负责以信息技术支持的科技创新类项目,如程序设计、机器人、电子制作、无人机、AR、VR、人工智能等项目。由于两个实验室是同一套管理人员,既能够分工负责又能够实现彼此的融合。该模式中的“3”是指创客教育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整体推进、差异化发展。幼儿园阶段坚持适度发展原则,开发专题性园本课程,以游戏化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内容以结构搭建、科技体验等为主;小学阶段坚持全面发展原则,采取自主开发与引进方式建设创客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提供各种类型的多元化内容;中学阶段坚持特色化发展原则,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兼顾学生兴趣爱好、高校自主招生项目等安排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该模式中的“N”表示要在区域内建设一批(N所)创客教育示范项目和示范学校,区教育局采取项目申报制度,每所学校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实施创客教育,每年对创客教育项目进行评估,对优秀的项目及学校进行表彰,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一批创客教育特色学校。
(二)坚持应用需求导向,建设中小学创客空间
区域推进创客教育涉及大量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经费投入巨大,应坚持以学校的真实需求为导向,采取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标准化是指区域层面出台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的基础性标准,主要包括对学校创客空间的基础网络环境、常用工具、演示设备等通用装备;个性化是指每所学校在标准化装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创客项目配备相应的装备,以更好地支撑项目的实施。笔者所在区采取由学校申报的方式分批建设,要求学校提供创客项目课程计划、课时安排和教师配备情况,学校能够落实项目实施才为学校装备创客空间。由区教育局负责建设标准化部分,给学校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个性化部分的建设。从试行情况看,这种方式有效地引导学校重视创客课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校的积极性,提高了创客空间建设效益。
(三)开展项目式学习,构建创客教育学习模式
在区域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过程中,为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创客教育实施水平,可以依据建造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模式。该模式把一个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改变了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方式,根据项目复杂程度安排课时数,将课时安排到学习过程的六个环节中去,每个环节包含若干课时。环节一是明确问题: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从具体情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要善于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抽象,建立问题模型,为制订解决方案打下基础。环节二是设计方案:根据第一步形成的问题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细化,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步骤,开展分组研讨,明确完成每一个步骤所需的资源支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论证。环节三是协作探究:按照列出的项目所需资源清单,分解任务,弄清哪些是已有的,哪些需要制作,哪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获得,教师组织必要的活动、提供必要支撑,开展研讨多角度比较论证方案,形成最优的可行性方案。环节四是作品制作:根据问题解决方案,分工协作开展作品制作,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工具、软件及原材料支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环节五是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在创客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展示交流来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勇于创新的创客精神,教师要安排充足的实践,尽可能让每一个参与者、每一份作品都有机会展示,介绍作品的构思、创意、制作过程及作品的意义。环节六是评价反思:各小组逐一对作品的创意、制作工艺、功能、外观等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要对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向。
(四)普及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打造创客教育教师队伍
实施创客教育,教师是关键,区域整体推进创客教育必须要培养一批创客型的教师。现阶段中小学创客教育还处在从试点走向普及的过渡时期,创客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同,创客教师培养应该坚持普及性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思路。普及培训的对象是全体教师,培训内容为创客教育的理念与实施途径,让所有学科教师都能认识到创客教育的意义,认同创客教育的价值,能够主动地结合自己的学科开设拓展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创客教育;骨干培训是指为区域培养一批创客教育骨干教师,为区域推进创客教育提供师资保障,骨干培训定位于培养创客型教师,其目标是为每一所学校培养1—2名从事创客教育的专职教师,培训内容有创客精神,实施途径,常用工具、软件,开源工具,创意设计等,并结合不同的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创客教师的培训方式应以具体的项目为依托,让教师完整地经历一个作品从设计到完成制作的过程,体验造物过程,塑造教师的创客精神。
(五)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现阶段,中小学创客教育面临着师资短缺、课程不系统、装备环境不足、研究不充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仅仅靠学校很难解决,需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区等多方面的力量,为中小学校提供课程、师资、技术、装备等各种资源支持。从中小学校创客教育涉及的主要要素来看,其核心要素有制度与机制、师资队伍、课程以及装备环境,支持性要素有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团体、社区及家庭等。核心要素是区域推进创客教育的必备条件,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解决;高校及科研院所可以为中小学提供师资、实验室、创客课程开发等支撑,让学生了解与体验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了解科学家的工作与研究方式,指导学生从小树立科研精神;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为中小学校提供技术装备、活动条件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客教育活动;社区是实施创客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能够为创客教育提供项目来源和实践环境。
有人认为,创客教育一直在试验,从未常态化。[6]区域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有助于加速创客教育从试点走向普及的进程,但由于创客教育本身的新颖性和复杂性,且目前对区域推进创客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决定了在区域推进过程中还没有成熟的可供参考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基于成都市金牛区创客教育实践,依据相关理论,从制度机制、课程、教学、师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六项推进策略,希望对区域推进创客教育工作有所启发。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地区能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探索创客教育的本质与实践路径,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创客教育发展,实现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全面普及,让创客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1]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7):5-13.
[2]曹培杰.反思与重建:创客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7,38(10):93-99.
[3]王佑镁,钱凯丽,华佳钰,等.触摸真实的学习:迈向一种新的创客教育文化——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2):34-43.
[4][6]杨艳萍.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