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映庐医案》应用经方医案特色探析※

2018-02-11田传玺程晓振马梁艳李具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谢氏仲景经方

田传玺 程晓振 马梁艳 李具双

《谢映庐医案》[1],又名《得心集医案》,共六卷,由谢映庐之子甘澍编纂而成,并附己之《一得集》医案共18篇,各附于有关门下。全书收载 250余案,其中应用经方60次,共39首[2]。

1 经方医案特色

此书中保存的谢氏应用经方的医案数量较多,六经病经方均有涉及。谢氏医案记录详实,分析说理明晰,实为医案中的佳品。在这些医案中,首先叙述患者现病史及既往治疗史,次言前医治疗用药结果,次言谢氏本人诊治经过,分析病人症状所反应的机理,立法处方。读这些医案,如立谢氏身旁,观看其诊治过程,实有身临其境之感。

2 应用经方思路

谢氏应用经方的思路可以从医案中窥见一斑。谢氏诊病,重视脉象,特别是在诊治误治失治,或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时,他脉症合参,探求病理,根据病机立法处方选药。从后文引用他的应用经方的医案就可看出。

3 应用经方特色

3.1 应用仲景方 切合原方病机 如在误下呕泄一案中,病者“汗下伤胃,胃中不和,客气上逆,伏饮抟结聚膈。夫胸前板结,即心中痞硬也;胃虚火盛,中焦鼓激,以致腹中雷鸣。盖火走空窍,是以上呕下泻也。”正合“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嗳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于是服下之后呕渴顿止,但渴泄未止,更与甘草泻心汤,呕利随止。以“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甘草泻心汤主之。”

3.2 善用仲景方 扩大用方范围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即小建中汤中加黄芪一味,用于治疗脾气虚衰所导致的脘腹疼痛,或以脾虚为主的虚劳病。但谢氏在胡晓鹤孝廉尊堂一案中,将其扩大应用于肝脾不和,木盛土虚导致的泄泻不食。原案中病人素咳,“今春咳嗽大作,时发潮热,泄泻不食,”前医用脾肾两补之法,“进参术之剂,则潮热愈增,用地黄、鹿胶之药,而泄泻胸紧尤甚”。谢氏“诊之脉俱迟软,时多歇止,如徐行而怠,偶羁一步之象,知为结代之脉。独左关肝部弦大不歇”,认为是有土败木贼之势,“因悟各脏俱虚之脉,独肝脏自盛,又忽记洁古云:假令五脏胜,则各刑己胜,法当补其不胜而泻其胜,重实其不胜,微泻其胜。”谢氏认为此病属“肝木自盛,脾土不胜,法当补土制肝,直取黄芪建中汤与之。”对黄芪建中汤中药物的作用也加以解释“盖方中桂芍,微泻肝木之胜,甘糖味厚,重实脾土之不胜。久病营卫行涩,正宜姜枣通调,而姜以制木,枣能扶土也。用黄芪补肺者,盖恐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临床用以治疗心阴阳两虚证,用复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谢氏熟读经典,精通药性,善用经方,如在杨明质三载劳损一案中,谢氏将经方复脉汤应用于阴液素虚所致咳嗽喘促之证。原案中患者咳嗽喘促,“三载劳损,咳嗽多痰,大便常滞,呼吸急促,卧不着席”,谢氏“诊得右脉数急,左脉迟软,断为阴液虚也。”谢氏熟读经典,谛思“仿古救阴液,须投复脉,”因与炙甘草汤,令服百剂,竟令多年顽疾得除,从中可以看出谢氏不仅熟读经典,而且对经方应用也有很深的理解,师古而不泥古,善用经方。

同时谢氏精通经方药物的灵活配伍,将复脉汤扩大应用于阳衰阴凝,营卫虚弱之证。如在寒热如疟案,原案:“患者吴某,年二十,咳嗽多痰,微有寒热,缠绵数月,形体日羸,举动气促,似疟非疟,似损非损,温凉补散杂投,渐至潮热,时忽畏寒,嗽痰食少,卧难熟睡。”诸多医家,都认为此患者痨瘵已成,委为不治。但谢氏见其形神衰夺,知为内损。脉得缓中一止,直以结代之脉而取法焉。“卫阳虚则发热,营阴凝则畏寒。盖肺卫心营之机阻滞,气血不得周流,故见为结代时止之脉。”谢氏熟读经典,深谙药性,精通经方药物的不同配伍,且此证患者现结代之脉,遂将仲景复脉汤扩大应用于阳衰阴凝,营卫虚弱之证,数月沉疴,一月而愈。同时谢氏对方中药物配伍也特作解释说明,方中地黄、阿胶、麦冬,正滋肾之阴以保金,乃热之犹可也;人参、桂枝、枣仁、生姜、清酒,正益心之阳以复脉,乃寒亦通行也。”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临床用于治疗少阳邪热内迫阳明,胃肠功能失职,胆气犯胃的木克土病症,用黄芩汤清热坚阴,和中止利。而在五心潮热一案中,谢氏将黄芩汤灵活应用于外寒内热,肺热下迫大肠,而致下利奔迫、完谷不化之证。原案中“患者周祥彩,肌体肥盛,惯服斑龙丸。客秋在汉,连餐炙爆,复患伤风感冒,微觉咳嗽气急,自进橘附汤,得小愈。但苦头眩难支,惟坐睡片刻少可。”前医认为这是内伤,令患者每日服用参芪,病势日增,渐至五心潮热,肌肉消瘦。其戚友知谢氏循理治病,请诊而求治焉。谢氏见其“面额黧黑,形似烟熏,唇口齿舌,干燥异常,时欲得食,食已即便,所泄完谷不化。”但细查其脉“脉虽细涩,然寸关劲指甚锐,”乃曰:“此症始因饮食之火内焚,后加风寒外束,是内热而复外寒也,夫病之在身,始先居肺,肺为华盖,耸然居上。今热伤于内,寒伤于外,故病咳嗽气急。夫大肠者,肺之合也。下利奔迫,辛庚移热可知。”于是令患者服用黄芩汤数剂,疗效甚好。

谢氏此案所治病机与仲景立黄芩汤,治少阳邪热内迫阳明,看似病机不同。但清火迥殊,而存阴则一也。彼因胆火肆虐,移热于脾,直清胆火而存阴;此因肺火肆虐,奔迫大肠,专清肺火而存阴。

4 应用经方药物特色

谢氏用药法度深得仲圣心法。甘草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仲景经方中的常用药物,然不少医生仅把甘草视为调和诸药的“万能药”,对甘草没有深刻的领悟。谢氏用药严谨,深得仲圣用药法度。如在危廷阶案中,谢氏阐述了甘草应用于发表药中,若邪入里,无用甘草之理的观点。并解释说:“试观发表药中,如桂枝、麻黄、大小青龙辈,必用甘草者,欲以载邪外达,不使陷于阴分也。若邪入里,必无复用甘草之理,如五苓、承气、陷胸、十枣诸方,俱不用也。至桃核、承气两方,以其邪兼太阳,尚属用之。”另外,谢氏用方灵活加减配伍,或重用经方某一味药,或根据病人症状加减药物。如其应用理中丸以青黛为衣,口含噙化,改变药物服用方法,另案同此,加石膏为衣,防止寒热格拒。在治疗周秋帆茂才内人一案中,根据病人脉浮大,营卫不固,血虚风袭的病机,应用当归四逆汤,重用当归以补营血。在治疗傅璜生一案中,应用竹叶石膏汤加茶叶一味,清降阳明火热。在应用麻黄汤时,加厚朴一味,且每剂啜热稀粥以助药力,突破只在应用桂枝汤时服粥的约束,深得仲景发汗固其津液的真谛。真可谓“医之为道,其变在人”。

5 结语

谢氏熟读经典,精通经方药物的不同配伍,其应用经方时多扩大应用范围,如应用复脉汤治验案。谢映庐先生的案例真实反映了其作为仲景辨证论治精神的实践者,是名副其实的经方大家。其医案记录详实,分析说理明晰,实为医案中的佳品,是后世不多见的一部应用经方案例合集,通过对谢映庐先生经方医案的探讨与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理解仲景方药,体会仲景应用经方的心得以及其辨证论治的精神。

[1]谢映庐.谢映庐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

[2]王萍,杨海燕.谢映庐应用仲景经方的学术特点研究[J].中医文献杂志.2015,33(1):42-44.

猜你喜欢

谢氏仲景经方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谢氏南征记》
《东山再起》
谢氏宗亲对珠玑巷情有独钟
谢三宾小议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运用经方治疗疼痛验案举隅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