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辩论”留给我们什么启发?
2018-02-11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说起“厨房辩论”,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这是发生在59年前的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读来,或许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
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上,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面对面展开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论战。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场高大上的辩论是在厨房用具展台前进行的,所以史称“厨房辩论”。当时,为了展示美国的先进,展馆内到处都是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两人走到一座模板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前时,尼克松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了家用电器上,从而避免了谈论当时美国较苏联在军事方面的劣势。他们停步在光洁漂亮、设备新颖的厨房时,尼克松说:“这是一所典型的美国住宅,几乎任何美国工人都能住得起。”赫鲁晓夫蔑视地说:“你以为我们会被这个展览惊得目瞪口呆?所有新建的苏联住宅都将有这种设备。如果美国公民没有钱,那就只有权在人行道睡觉。”遇上杠头的尼克松转移话题:“谈谈我们洗衣机各有什么优点,岂不比谈论我们的火箭各有什么威力更好?你想要的不也就是这种竞赛吗?”赫鲁晓夫把大拇指顶在尼克松前胸说:“对,我们所要的就是那种竞赛。”在行进到放着加利福尼亚名酒的桌子旁时,他们用“为和平干杯”为这场辩论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转眼一个甲子快要过去了,当年的厨房设备如今早已经更新不知多少代了,但他们留下的“厨房辩论”作为一个历史故事,还在提醒着人们: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年那场辩论,历史已经给出了结论:苏联重视军工、忽视人民物质生活的发展道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初衷,只能吞下国家分裂的苦果;而作为表面上“胜利”的一方,在苏联解体后不到20年,美国就爆发了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不论专家怎样解读,那场金融危机的诱因中,都少不了美国经济失衡、贫富差距加大、普通民众经济实力脆弱的重要因素。看来,“厨房”始终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健康与否的重要因子没有变。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建设成就,而这一切都是从让中国人吃饱穿暖开始的,“中国厨房”这40年来的神奇变化,恰像一个电影屏幕,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在民生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当年那场美苏“厨房辩论”我们没有参加,但我们却给出了美妙的中国答案。
“中国厨房”的五谷丰登、香气四溢离不开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这就是中国农业最新的使命。乡村振兴就是要从广袤的中国乡村,重铸出中国社会均衡和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厨房越来越美的新图景。那场发生在69年前的“厨房辩论”或许没有人会去纪念它,但中国农业从业者了解那段历史,是不是更能找到农业埋头耕耘的智慧、粮安天下的责任、舌尖上的中国的自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