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主动寻求建议会话中“我知道”回应研究

2018-02-11董博宇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强子优先交际

董博宇

(青岛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一、引言

建议是会话分析的经典议题。前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机构会话中的建议回应(Heritage & Sefi 1992;Heritage & Lindström 2012;于国栋 2009;姚雪丽等 2016)。建议回应的类别包括:接受建议、拒绝建议、一般支持性言语反馈和抵制建议等。然而,日常会话中的建议回应研究,尤其是“我知道”回应研究并不多见。考察汉语日常建议会话发现,“我知道”回应既可以出现在接受建议中,也可以出现在拒绝建议中。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从“我知道”回应出现的序列位置、话轮设计、话轮构建单位、建议的命题内容等方面分析其优先归属。

二、文献综述

(一)知识论

知识论(epistemics)是会话分析中用来解释行为生成和理解的重要理论(Heritage 2012a,2012b,2018)。其主要观点认为,日常交往互动中,不同交际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存在差异,交际双方的知识不对称是驱动会话发展的动因。为了形象阐释其理论内涵,Heritage用斜坡(epistemic gradient)隐喻来描绘交际双方知识的多寡,占有知识较多的一方标记为K+,占有知识较少的一方标记为K-。知识论指导下的建议研究认为,建议者认为自己处于K+的状态,被建议者处于K-的状态。交际双方的知识状态差(K建议>K被建议)是建议生成与理解的前提。建议的回应是对交际双方知识状态差假设的检验,接受建议就接受了交际双方的知识状态差;拒绝建议同时也就否定了交际双方的知识状态差。建议回应中出现“我知道”时,被建议者通过否定建议者知识优先的假设,来彰显其知识独立。

(二)优先原则

人们在社会交往互动中的行事方式受到社会规约的影响。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一条或多条原则起作用,这些原则之间的优先层级关系是会话分析中优先原则的发端。Pomerantz & Heritage(2013)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优先原则的研究成果,肯定了优先原则在指称语选择、始发行为和回应行为方面的解释力。同时他们也指出,现有研究中单一优先原则的解释力不足,应结合具体的社会行为探讨特定行为的多重优先原则。本文力图从非主动寻求建议这一特定的社会行为入手,考察“我知道”回应,依据其前件建议行为凸显的不同特征,辨析“我知道”回应的优先归属,以期进一步丰富现有优先原则研究的内容。

(三)建议的回应

本文借用Searle(1969:67)对建议言语行为的定义,认为建议是建议者让被建议者做事,且所做之事对被建议者有益。这一定义体现了建议的三个核心特征:指令性、信息性和受益性。Heritage & Sefi(1992:391)系统考察了社区护士与初产妇之间的建议会话,发现初产妇回应建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接受建议(Oh,all right)、最简回应(mmhm,yeh)以及彰显自身知识与能力回应(Yeah,I see)。 该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引发了机构会话建议研究。

纵观建议回应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接受建议是建议的优先回应,拒绝建议是建议的非优先回应。Heritage & Sefi(1992:402)将彰显被建议者知识独立的 “我知道”回应划入拒绝建议回应。Mikesellet al.(2017)研究发现,建议行为后的“我知道”回应既接受了建议的命题内容,也彰显了自身的知识独立。本文认为倘若将建议回应看作一个连续体,接受建议与拒绝建议分别为连续体的两端,那么“我知道”回应优先归属的认定要受到建议行为特征的影响。

建议行为特征集中体现在指令性与信息性。Heritage & Sefi(1992)认为接受建议的“Oh,right”既回应了建议的信息性要求(Oh),同时也回应了建议的指令性要求(right);Heritage & Lindström(2012:170)的研究明确提出了倡导类建议(advocacy advice)与信息类建议(advice as information),认为倡导类建议兼具信息性与指令性。

三、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真实的汉语日常会话语料,研究非主动寻求建议会话中的“我知道”回应。讨论“我知道”回应的话轮设计及其话轮转换机制。具体而言,从交际者视角出发,运用后一话轮验证法,考察被建议者如何理解建议者提出的建议。当被建议者从信息性角度来回应建议时,我们将建议看作信息凸显建议;当被建议者从指令性角度来回应建议时,我们将建议看作指令凸显建议;当被建议者的回应兼有信息性和指令性时,我们将建议看作倡导类建议。

本文语料来自2010—2018年间4个家庭(代码为C、Q、L、Y)的录音和录像,音频视频资源时长约30小时,转写文本后共发现建议165例,其中 “我知道”类回应27例。为保护语料提供者隐私,语料转写时交际者姓名一律用化名,语料使用得到语料提供者同意。语料转写借鉴国内汉语会话分析学者的惯常做法(于国栋 2008)。

四、“我知道”回应的会话分析

(一)信息类建议中的“我知道”回应

(1)QVT 20170508录视频

01 强子: (不饿啊,这是。)

02 小风: 看我呢。

03 (0.6)

04 小风: 看妈妈给你录像呢:,谦谦,

05 (0.7)

06 小风: 嗯,到时发过去给奶奶看哈,=

07 强子: =嗯,

08 小风: 省着奶奶老惦记你,急的,

09 强子:→别录时间长了,[时间长了发不过去了,

10 小风:

11 嗯。

12 强子: ((强子发出逗弄孩子的声音))

13 强子: 谦谦,乖乖吃:。

14 ((结束录制))

例(1)为家庭录像片段,强子与小风正在给孩子录视频。强子在第09行话轮中给小风提出建议,小风在第10行话轮中回应建议。强子的建议针对小风第04行的录制行为,其话轮构建单位为动补结构的否定式(“别VP”),否定的是补语(“时间长了”)。小风第10行的“我知道”回应与强子第09行的话轮后半部分出现了重叠,第10行的“我知道”是对第09行“别VP”的回应。强子第09行后半部分的“时间长了发不过去了”是建议受益性的体现。小风第11行的反馈语回应“嗯”,是对建议受益性的赞同(吴平 2001;于国栋 2003)。

“我知道”从序列结构上看与前一话轮(L9)末尾重叠,“我知道”话轮前并未出现非优先回应的结构特征(如:延迟回应、非优先回应预示语),“我知道”回应后也并未出现投射非优先回应的解释行为。强子在第12行话轮开启了新的行为,说明在强子和小风看来,小风第10行的“我知道”回应满足了强子第09行建议行为的要求。这些会话结构特征表明第10行的“我知道”为接受建议的优先回应。

此外,例(1)“我知道”回应中,“知道”的命题内容为录制时间不宜过长。强子在建议小风之前假定小风处于K-的知识状态,小风的“我知道”回应否定了强子的假设。此处小风的“我知道”信息性回应蕴含“我会做”的指令性承诺,小风后续结束录制的行为也证实了这一蕴含关系。

(2)QTJ 20180329热饭

01 小风: 就是,就别做[饭了,

02 母亲: [呃,

03 小风: 愿意吃就到那个.h饭店儿,自己点儿吃的,哈?

04 母亲: 我这不是在-买了三碗,三二-三小碗儿饭,六-六块钱,

05 小风: 嗯。

06 母亲: 我-就-就那个,明天那个上午,早晨的了,

07 小风: 嗯=,

08 母亲: =晚上的了,都够了。

09 小风: 嗯=。

10 母亲: =中午看看,[在哪儿嘎的方便就在哪儿,

11 父亲: [(你就搁电饭锅),煤气就别打了,

12 小风:→我-我爸说,你就搁电饭锅腾,(.)别搁-别搁 [煤气了,不打煤气了哈,

13 母亲:

14 小风: 嗯。

15 母亲: 我不打煤气,就搁电饭锅了,

16 小风: 嗯,嗯,嗯。

17 母亲: 嗯,电饭锅好-好-好整。

18 嗯呐。

19 小风: 行,

20 (0.4)

例(2)来自家庭电话录音,小风的母亲回老家探亲,跟小风打电话讲述自己的吃饭问题。小风父亲建议母亲不要使用煤气炉热饭,小风在第12行转述了父亲的建议,于是母亲在第13行以“我知道”来回应。与例(1)中的“我知道”类似,此处也是对前一话轮中信息类建议的回应,是接受建议的回应。母亲的“我知道”彰显了其知识独立,即不论父亲是否建议,她都打算“搁电饭锅”热饭。

(3)L3AT 60爱晕脑

01 娟子: 你就关键是,现在你:行不行,

02 母亲: 呵呵。

03 娟子: 你今晚休息一晚上,等明天(.)再上那儿去忙活一天,你-你,=

04 母亲: =还忙活一天,我才不和他去忙活来,用不着我干啥。=

05 娟子: =不是,=

06 强子: =不是,妈你干活,妈我就说,=

07 娟子:→=你这个人爱晕脑儿,[一转转就晕脑儿了,

08 强子:→ [你没数。

09 娟子: 我就担心你。

10 母亲:

11 (0.8)

例(3)选自面对面交谈录音,节选会话片段之前是关于参加婚礼的谈话。母亲有高血压的毛病,娟子与强子都担心母亲去参加婚礼身体可能吃不消。娟子和强子共同指出母亲的问题,母亲给予了回应。建议的话轮构建单位是陈述句(L7—L9),回应建议的话轮构建单位是“我知道,我注意”的复合回应。娟子用第二人称单数代词“你”与指称语“这个人”连用,共同指称被建议者母亲;程度副词“爱”,说明是一种惯常的行为,伴随后续话轮中的“一……就……”结构共同说明母亲的晕脑(高血压)是老毛病,且容易发作。母亲目前病情的客观情况(爱晕脑、易晕脑)与母亲对待病情的主观态度(没数)都使得儿女不赞同母亲去参加婚礼。第一轮建议表面上看是娟子与强子对母亲的负面评价,实际上是指出母亲的健康问题,目的在于阻止母亲去参加婚礼。

知识论认为,交际者本人最了解自己的情况,母亲对自己的病情最有发言权。“我知道”表明母亲了解自己的病情,“我注意”则表明她自己会当心的。

(二)倡导类建议中的“我知道”回应

(4)YVT 20170129拨了杯子

01 大奇:→哎,

02 →<你别让他把那个杯子拨了下来哈。>

03 娟子: 嗯,嗯。

04

05 我看(kān)着他呢。

例(4)来自面对面交谈,截取会话片段之前,娟子在哄孩子玩。大奇在第02行建议娟子要小心不要让孩子把杯子拨下来,娟子在第03行回应大奇的建议。建议话轮的构建单位是“别VP”结构,回应建议的话轮构建单位是语气词“嗯”的重复。第05行的话轮构建单位核心动词“看”是“守护、照料”的含义,其受事宾语“他”与大奇建议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同指孩子,助词“着”表示看护照料的行为正在进行。

第04行的“我知道”表明娟子了解孩子可能遇到的危险,而且有防范措施(L5)。娟子用“我知道”认可大奇建议内容的合理性与受益性,而用“我看着他呢”作为“我知道”行动上的明证(Heritage & Lindström 2012: 171)。 与例(1)、例(2)中的光杆(free standing)“我知道”回应不同,例(4)中的“我知道”是复合回应,由“反馈语+我知道+解释”构成,表达了被建议者的知识独立。例(4)中的“嗯,嗯”回应了建议行为的指令性要求,“我知道”回应了建议行为的信息性要求,整体而言,娟子的回应兼顾指令性与信息性,因而大奇的建议在娟子看来是倡导类建议。

建议行为动作从时间来看指向将来,例(4)中娟子的回应解释“看着”表明她在大奇建议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大奇所建议的内容了,同时“我知道”彰显自己的知识独立,因而娟子的回应是对大奇建议的拒绝。例(4)中进行体结构表明从现在到将来的持续动作。有时,被建议者也用动作已然结构来回应建议,如例(5):

(5)CTZ06儿行千里母担忧 安置行李

01 母亲:→你把你那个箱子放在你那个头里面,那大箱子。

02 小风: 放好了。…………………………………………………………… 话题转换

03 母亲:→把你那个手(0.5)手-手提电脑那啥都,

04 →枕头在哪边,你就放[哪边。

05 小风:

06 母亲:→=靠着。

07 小风: 放好了都。啊。…………………………………………………………… 话题转换

08 母亲: 饿不饿呀?没吃饱吧,

09 小风: 我吃饱了,都撑了。

例(5)选自电话录音,小风要去外地,火车开车前,母亲打来电话。母亲第01行建议中的话轮构建单位是把字句构成的祈使句;小风第02行回应中的话轮构建单位为动结式“放好了”,其中句尾“了”是完成体标记,表示动作的完成。可见,建议行为动作的未然性与回应行为动作的已然性是例(5)中建议相邻对的特征。“放好了”说明小风认同母亲的建议内容,并完成了建议的行为,同时满足建议的信息性与指令性要求。交际者母亲认为小风的回应满足了自己的预期,于是便结束了当前建议,并实现了话题的转换。比较“放好了”与接受建议的典型回应“好的”可以发现,二者都满足建议的信息性与指令性,其差异体现在建议者提出建议时被建议者动作的已然与未然上。

例(5)中第二个建议在结构上与第一个建议类似。小风第05行的回应“我知道”表明他了解母亲建议的内容,满足的是建议中的信息性要求。第07行母亲建议的内容是小风已知,并且已经完成的行为。副词“都”囊括的范围既包括母亲第03行提及的手提电脑,也包括第01行提及的大箱子。小风第07行的回应满足的是建议中的指令性要求。与例(4)类似,例(5)中母亲的建议在小风看来是倡导类建议,从建议行为的未然性与回应行为的已然性来看,是建议的非优先回应。

(三)建议转换中的“我知道”回应

(6)QVT 20170513盖毯子

01 小风:强哥,你去-去把那个奶-奶-奶放那个袋儿里,剩下的那个。

02 强子: 嗯。

03 ((强子离开房间去把剩余的奶放到冰箱里))

04 小风: 是不是啊,啊?

05 强子:→你给他盖上点儿,小风。

06 小风:

07 强子:→o你给他盖上点儿肚子。o

08 小风: 嗯。…………………………………………………信息类建议转换为倡导类建议

09 (约3分钟后)

10 强子: 小风,

11 小风: 哎,

12 强子:→给他把毯子盖上。

13 小风: 好的。

14 ((小风给谦谦盖上毯子))

15 强子: 就知道玩儿。

例(6)中,小风刚喂完奶,正在给孩子录视频。强子分别在第05和07行建议小风,小风在第06和08行回应了强子的建议。建议话轮构建单位均使用的是祈使句“你VP”结构,其中VP暗含了建议的受益性。小风回应建议中的“我知道”和“嗯”都满足了建议行为的信息性要求,体现出小风对建议内容的了解,展示出自身的知识独立。

小风虽然接受了强子的建议但并未立即付诸实践,这引发了强子第12行的第三轮建议。对比前两轮建议我们发现,第三轮建议的话轮构建单位为“VP”,信息上增加了“毯子”;核心动作“盖上”重读,略去了第二人称单数代词“你”,凸显了建议的指令性特征,需要小风立即践行。小风在第13行回应“好的”,接受了强子的建议,并马上践行了“盖上毯子”的行为(L14)。强子在第15行责备小风,因其在之前两轮建议中回应“知道”却不“作为”。

对比例(1)与例(6),我们发现,“我知道”作为接受建议的回应时,对于需要即刻践行的行为而言是不充分回应。及时结束录像,马上给孩子盖毯子,这样的行为才能满足建议中的指令性要求。同时我们也发现,信息性要求的满足要优先于指令性要求的满足,这里的前提假设是被建议者回应“我知道”后会践行建议的行为。交际双方在会话中都认为当被建议者回应“我知道”后,执行行为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此时满足信息性要求就蕴含着满足指令性要求,如例(1)。当被建议者后续会话互动中未践行建议行为时,就违背了信息性蕴含指令性的前提。此时,建议者调整建议的凸显度,从信息凸显转为指令凸显,被建议者的回应也相应作出调整,从“我知道”变为“好的”。倘若小风在第13行仍然以“我知道”来回应,就出现了前后件条件相关的错配,有可能引起交际困难和障碍。

(7)L1AQ04包馄饨

01 公公:→洗洗手,

02 →帮着包几个就会了。

03 (0.2)

04 小风: 我得先记下来:

05 上回俺妈教我卷的花卷,

06 就忘了怎么卷了。

07 公公: £是吗,£

08 小风: 嗯,[完了就-

09 婆婆: [啊,等我再做,等我再做。………………………………………………倡导类建议转换为信息类建议

10 公公:→你那么的,照完了你洗洗手,

11 →跟你妈包就行了。

12 小风: 对,

13

例(7)来自面对面交谈录音,婆婆在包馄饨,小风在给婆婆录像。第一轮建议由公公发起(L1、L2)和小风回应(L4—L6)构成。此轮建议的话轮构建单位是由第01行的动词重叠句“洗洗手”和第02行的动补结构“帮着包几个就会了”构成。第03行出现的0.2秒话轮间沉默,预示后续小风的回应可能是非优先回应。

公公建议中的“洗洗手”“帮着包”是需要小风即刻践行的行为,公公期待小风给出例(6)中“好的”这样的明确接受建议的回应。小风第04行解释行为中的时间副词“先”,说明她也了解公公建议的即刻践行要求,然而小风认为记录应该先于动手包,原因在于自己有可能忘记(L6),并且提供了之前的事例(包花卷)来进一步说明。

在第11行,公公依据小风的回应重新建议(redesign),小风回应中的“对”表示赞同公公第二轮建议的内容,然而赞同并不是接受。公公的建议从第一轮的指令凸显转变为第二轮的信息凸显,小风的回应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从拒绝建议的非优先回应调整为优先的“我知道”回应。

(8)LAZ58 夜不闭户

01 ((门开的声音))

02 小风: 来了?

03 父亲: 不能。

04 母亲: <你是不是把[门没关?>

05 强子: [门没关啊,你这是。

06 父亲: 哦::。

07 母亲: 你爸这个人就好(hào)那么样。……………………………………………倡导类建议转换为信息类建议

08 强子:→你可-你可别这样啊。

09 父亲: 嗯::,

10 忘了。

11 母亲: 你爸就好(hào)那么样。=

12 父亲: =我刚才下去拿报纸,可能是。

13 强子:→你可别这样啊,

14 →你和俺妈-

15 父亲:

例(8)选自面对面交谈录音,父亲忘记锁门引发了强子的建议。节选的会话片段包括两轮建议:第一轮建议(L8)中,建议话轮构建单位由祈使句“你可别这样啊”构成,其中第二人称单数代词“你”指称父亲;否定副词“别”,代词“这样”回指前面话轮中提及的“门没关”(L4、L5)。父亲用语气词“嗯”构成的支持性反馈语,接受了建议。母亲告诉强子他父亲忘记锁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L11),这引发了强子的第二轮建议(L13、L14)。

从知识论角度来分析上述建议会话,我们认为知识状态并非只是静态地存储在交际者头脑中的百科知识,还包括在交往互动中提取和激活知识的能力。父亲头脑中虽然存储着锁门的常识,但是出现了暂时提取困难的情况。父亲在第12行的话轮中回忆起来了“刚才下去拿报纸”,说明父亲的知识被激活,从忘记到记得的变化过程也是父亲知识状态从K-到K+的转变过程。强子第二轮建议的内容是第一轮建议内容的简单重复,父亲的回应“知道”打断了强子的话轮,阻断了强子的建议(姚雪丽等2016),是建议的非优先回应。

(四)前结束序列中的“我知道”回应

(9)QTZ02别熬夜

01 强子:→你晚上别-别熬夜了,注意休息。

02 小风:

03 嗯。

04 (0.6)

……

05 强子: 啊:,好。

06 小风: 嗯,好了啊,

07 那撂了吧,啊。

08 强子: 挂了吧。

例(9)选自电话交谈录音,节选的会话片段是会话前结束序列。强子建议小风别熬夜,小风接受了强子的建议。建议话轮构建单位是由“别VP1”+“VP2”构成的祈使句,VP1“熬夜”与VP2“注意休息”是语义相反的建议内容。在小风第02行的回应话轮中,“嗯”是对“别熬夜”的回应;而“我知道”是对“注意休息”的回应。“嗯,我知道”既满足了“别熬夜”的指令性要求,也满足了“注意休息”的信息性要求。第03行语气词“嗯”的作用是结束当前的建议会话。

例(9)的建议出现在前结束位置,该位置建议内容一般为寒暄,很少有具体的建议内容。从交际双方的知识状态来看,熬夜伤身和注意休息这些建议的内容,或称之为建议的命题内容属于常识,交际双方在建议内容上的知识几乎相等。“别VP1”+“VP2”构成受损受益相反结构,体现了汉语家庭建议中的“趋利避害”原则。

前结束序列位置的建议信息性较低还体现在交际者之间可以围绕同一建议内容相互交换建议,如例(10):

(10)L1TZ07 婆慈媳孝

01 小风: [行。

02 婆婆: [嗯。

03 小风: 嗯。=

04 婆婆: =嗯。

05 小风: 妈,那-那你-

06 婆婆: 你那-

07 →你照顾好自个哈。

08 小风:

09 婆婆: [嗯,嗯。

……

10 小风:→[你自个也得加小心,别累着哈。

11 婆婆: 嗯,嗯。

12 小风: 嗯,

13 婆婆:

例(10)选自电话录音,婆婆跟小风打电话闲唠家常。节选会话片段是前结束序列,第01到04行的话轮是会话磨损阶段,倘若交际双方都没有什么新的交流内容,那么后续会话有可能进入结束会话的协商阶段。婆婆发起小风回应的建议中(L7—L9),建议话轮构建单位是祈使句,回应建议的话轮构建单位是“我知道”。与婆婆建议结构类似,小风发起婆婆回应的建议中(L10—L13),建议话轮的构建单位是由“VP1”+“别VP2”构成的祈使句,副词“也”是一种类似于建议返还(reciprocal)的行为,副词“得”表明客观上必须如此。婆婆第11行的语气词重叠“嗯,嗯”是接受建议的回应,第13行的“知道”是对接受回应的补充。例(10)中,建议与建议返还行为的内容一致(照顾自己)、结构一致(建议-接受建议),与问候、道别等寒暄行为序列结构相似。这种建议-返还建议的序列结构本质上也体现了建议的信息性特征。

我们认为处于会话结束前位置的建议正在逐渐转变为维持人际关系的寒暄行为。因此,例(10)建议的生成动因与例(9)类似,都是为了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五、结语

本文运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非主动寻求建议中“我知道”回应的优先归属问题。依据建议行为特征凸显差异,“我知道”回应的优先归属呈现出不同的样貌:1)信息类建议中“我知道”属于优先回应;2)倡导类建议中“我知道”是非优先回应;3)前结束序列建议返还中“我知道”是优先回应,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类建议。这些发现丰富了建议回应的类别,讨论了建议行为特征差异对建议回应行为优先归属判定的影响。本文仅讨论了非主动寻求建议中的“我知道”回应,语料显示主动寻求建议中也有“我知道”回应。从序列层面对比主动寻求建议与非主动寻求建议中“我知道”回应的异同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议题。

本文部分内容曾在第十五届语用学研讨会(2017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上宣读,得到了于国栋教授、吴亚欣教授、刘运同教授的指点。修改过程中吸收了郭慧、瓮泽辉、王娜、隋英霞的具体建议。本文依据《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及匿名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谨此一并致谢!

Heritage, J.2012a.Epistemics in action: Action formation and territories of knowledge[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1): 1-29.

Heritage, J.2012b.The epistemic engine: Sequence organization and territories of knowledge[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1): 30-52.

Heritage, J.2018.The ubiquity of epistemics: A rebuttal to the ‘epistemics’ of epistemics’ group[J].Discourse Studies(1):14-56.

Heritage J. & A.Lindström.2012.Advice giving-terminable and interminable: The case of British health visitors[C]//H.Limber & M.A.Locher(eds.).Advice in Discourse.Amsterdam: Benjamins, 169-194.

Heritage, J. & S.Sefi.1992.Dilemmas of advice: Aspects of the delivery and reception of advice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health visitors and first-time mothers[C]//P.Drew & J.Heritage (eds.).Talk at Work.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59-419.

Mikesell, L, et al.2017.At the interaction of epistemics and action: Responding withI Know[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3): 268-285.

Pomerantz.A.M. & J.Heritage.2013.Preference[C]//J.Sidnell & T.Stivers(eds.).The Handbook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Chichester: Wiley-Blackwell, 210-228.

Searle, J.R.1969.Speech Ac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于国栋.2003.支持性言语反馈的会话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5):23-29.

于国栋.2008.会话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于国栋.2009.产前检查中建议序列的会话分析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58-62.

吴平.2001.汉语会话中的反馈信号[J].当代语言学 (2):119-126.

姚雪丽,马文,张艺.2016.心理治疗会话中阻抗序列的结构特征与生成机制[J].医学与哲学 (7):69-72.

猜你喜欢

强子优先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罚你没商量
两块磁的交际
40年,教育优先
我坐在一块石头上(外五首)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How to Care about the students’emotions and attitudes and promote their full development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