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食同源中草药黄芪在北疆地区产业发展展望

2018-02-11郭建富郝秀英

新疆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药食北疆中草药

郭建富,陈 勇 ,郝秀英

1.新疆农业科学院玛纳斯农业试验站,新疆昌吉 832200

2.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 cm。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其干燥根为著名的中草药[1],以根入药,主要成分有多糖、黄酮、皂甙、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2],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属保健植物序列[3]。黄芪的营养液能延缓人胎细胞、人胎肺二倍体细胞及小鼠肾细胞、自然衰老过程,使衰老细胞自然由61代延长到88~91代而实现延年益寿[4]。黄芪主产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中国各地多有栽培,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且迄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

1 北疆地区黄芪产业发展现状

1.1 新疆中草药产业发展环境

新疆地域辽阔,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草药的多样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 2020年,新疆将建成 5~10个中药民族药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努力实现中药民族药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近年来,全疆各地中草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中草药作物具有耐瘠薄、耐干旱、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一些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地区将发展中草药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目标[5]。出台了支持中草药种植的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草药产业的发展。

1.2 北疆地区黄芪发展条件

北疆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域广阔,天山山脉横贯东西,是新疆野生药材的主要分布区,新疆药材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已成为全国药材生产基地的后起之秀[6]。气候条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条件为黄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北疆地区发展黄芪产业的优势

2.1 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

具不完全统计,新疆野生和栽培的各类植物约194科、1074属、5 813种,其中40%左右具有不同程度的药用价值[10]。新疆的药用资源丰富,以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为主,载入药典204种,载入新疆地方标准56种,甘草、麻黄和肉苁蓉等种植面积已位于全国前列。

2.2 新疆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多种药材生长

北疆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充足,机械化程度高。通过在北疆地区玛纳斯县、阜康市、哈巴河县等县市黄芪种植地调查,发现北疆地区地域广阔、耕作层透气性好、蓄水能力较强,土壤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富含钾、硒等元素,日照时间长、积温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条件,采收的黄芪产量高、品质高,非常适合黄芪产业发展。

2.3 各级政府扶持

近年来,中草药产业作为新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有多地将中草药产业发展列为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色作物,并出台鼓励政策。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中药民族药研究所等围绕中草药产业发展开展相关合作,建设集种植、加工、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草药生产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在建若干规模化中草药示范县。

2.4 经济效益明显

经调查,多地将黄芪作为一年生、药食同源中草药来推广。玛纳斯县先后建设了药食同源作物高产示范园、中草药观光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基地,哈巴河县建设了黄芪高产示范园,阜康市建设了“绿之康”黄芪示范基地。经经济效益分析,黄芪平均产量达300 kg/666.7m2以上,均价20元/kg,收入达6 000 元/666.7m2,纯收入达 3 000 元/666.7m2,与传统作物棉花、玉米相比,经济效益明显。

3 黄芪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3.1 黄芪产量与品质得不到协调统一

我国黄芪产业规模在国际上具有独占性优势,是黄芪的唯一生产与出口国[7],规模上的优势得益于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北疆地区种植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仿野生种植,黄芪品质好,价格高,但产量低,生长年限较长;另一种是机械化种植,黄芪产量高,节约成本,生育期短,一年就可采挖,但品质明显降低,对价格影响也较大。随着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农户只重视产量,不注重品质,导致产量上去了,品质下降了,价格也下降了,最终结果为增产不增收。两种种植模式分别侧重品质提升和产量提高,得不到协调统一,导致黄芪收益没有得到最大化。

3.2 对环境保护缺乏重视,导致黄芪品质下降

部分地区土地资源条件差,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得力,导致黄芪产量和品质低下,产品不能用药或者药性不佳。因此在开发利用黄芪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种植资源的保护,按照GAP标准种植黄芪,大力倡导推广生态种植,在实现黄芪品质的提升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实现产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3.3 黄芪开发利用研究不足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津养血、利水消肿、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是典型的“一药多效”中药;又属于药食同源作物,即可入药,又可入肴。据不完全统计,黄芪配伍的上市中成药有 200余种,保健品有160余种。民间也有食用黄芪的习惯,也有药膳、药茶、饮料、酒等食品方面的研究专利,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但由于受开展利用的研究限制,产业化程度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使得黄芪市场整体上处于“卖原料”阶段。导致黄芪产业发展缓慢,发展程度低下。

4 北疆黄芪发展建议

发展中草药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农牧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结合北疆实际,加强黄芪的研究、示范、推广,争创黄芪名牌产品,加快中草药产业建设进程。

4.1 树立黄芪品牌,大力发展优质黄芪

针对黄芪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不完善问题,通过药性检测分析,针对不同药效的黄芪产品,设立地方等级标准。充分利用北疆地区独特的自然优势,重点发展仿生态优质黄芪,树立品牌,适度发展机械化高产黄芪,占据中高端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

4.2 树立黄芪为药食同源作物理念,促进资源转化

黄芪属于药食同源作物,但目前的应用主要在药用和保健品上,在食用上开发利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的利用。如果加大对黄芪食用上的研究,将黄芪加入食谱,在食用的同时,还能起到保健的作用,将会对黄芪市场产生极大的刺激,激发农民种植黄芪的积极性。

4.3 完善产销体系,延伸产业链

当前北疆地区黄芪的发展经营规模小,与加工企业规模不够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政策吸引大中型中草药企业落户,推广“公司+农户”的种植业模式 (农户与公司签订单,品种和技术由公司提供),降低农户承担的种植风险,把农民种植黄芪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5 结论

随着世界范围内崇尚中药传统疗法和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以天然中药材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药物和保健食品的国际认知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已成为世界医药发展的重要趋势。而黄芪作为药食同源作物,既可入药,又可入肴,用途广泛。为充分发挥黄芪的作用,除继续加强种植技术和产品研发外,还应根据黄芪的独特性,开发出适应不同需求的黄芪产品。北疆地区发展黄芪既有地域优势,又有中国特色,若能抓住这一机遇,挖掘它的市场潜力,对促进黄芪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化发展,建成绿色黄芪生产基地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药食北疆中草药
药食同源 药膳产品成就养生新风潮
山西恩予:打造药食同源新业态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豆瓣菜的药食同源与水质净化功能应用研究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北疆博物院建筑初探
北疆纪行
脑筋急转弯
铸梦北疆
——军旅写生作品展
结缘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