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市发展高山蔬菜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11赵兴华翟庆慧薛梦宁王旭东徐念宁

乡村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越夏济源市高山

赵兴华 翟庆慧 薛梦宁 王旭东 徐念宁

(济源市园艺工作站,河南 济源 459000)

为加快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区群众脱贫,2011年至今,济源市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经过7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在王屋山区种植高山蔬菜取得成功,推进了山区扶贫攻坚进程,露地越夏番茄种植已成为王屋山区具有“造血”功能的精准扶贫典范[1]。济源市市长批示:“发展高山蔬菜,实施精准扶贫是一项很好的实践创新,对推进山区群众脱贫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总结经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1 王屋山区遴选高山蔬菜产业的现实选择

1.1 聚焦山区脱贫致富之惑

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任务艰巨且紧迫。随着济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报酬较高、较稳定的工业和服务业,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老人。近年来,土地流转政策加速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有效解决了农业发展劳动力弱化的问题。但是,丘陵山区因思想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留守人员较平原地区多,土地相对较为贫瘠,由于地势限制,无法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产量低、效益差,贫困人口比例较大,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1.2 探索精准扶贫创新之路

如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适合王屋山区的特色产业,建立精准扶贫的新机制,走产业扶贫道路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关键。现阶段,山区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多样,因此需多措并举创新扶贫路径。这就要求应以市场为导向,实事求是地发展特色产业,积极组织群众投身到特色产业生产中;要充分估计市场潜在风险,不断拓展增收的新渠道和新方法;专题调研扶贫发展工作,充分听取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要从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具体事宜抓起,在落实上下功夫,整合各方面扶贫力量和资源,保证把力量都用在实处。

1.3 服务对接技术指导之忧

西部、北部山区是济源市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王屋山区的扶贫攻坚进程,不仅事关老区人民的福祉,而且影响全市脱贫攻坚总体目标的如期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善王屋山区农村经济现状,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山区农民土地生产效益,提升农业收入水平,关键在科技。济源市农牧局园艺站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确定在王屋山区海拔400 m以上的丘陵山地尝试发展越夏露地蔬菜,探索丘陵山区蔬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栽培模式。聘请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高山蔬菜专家为技术顾问,确保试验示范效果。

1.4 建设越夏蔬菜基地之需

经过近20年来“菜篮子”工程的建设,设施蔬菜面积持续高速增长,传统的蔬菜供应淡旺季格局已经被打破,很多蔬菜基本上实现了周年供应。但是,夏季是高温高湿季节,无论是设施蔬菜,还是平原区的露地蔬菜生产都因病虫害发生严重、局地小气候等因素,使得8—10月蔬菜供应紧缺,价格高起,影响了蔬菜价格的稳定和广大居民“菜篮子”的丰富程度。因此,急需在适宜的高海拔地区,建设一批高山蔬菜调控基地,发展时令蔬菜,填补蔬菜市场番茄、辣椒的短缺,不仅可以缓解8—10月蔬菜供应紧缺局面,也可以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

2 发展高山蔬菜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实践

2.1 螺旋式探索发展历程

2.1.1 学习考察。2010年10月,济源市有关领导组团到新密市考察高山蔬菜,学习山区种植越夏蔬菜、实施产业扶贫。

2.1.2 遴选试点。组建课题组,开展“丘陵山区露地越夏番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探索利用丘陵山区特有小气候发展越夏蔬菜,实现产业扶贫、科技致富。之后,在思礼镇水洪池村利用0.6 hm2山岭薄地进行试种,当年番茄667 m2产量超万斤,收入6 000余元。

2.1.3 示范推广阶段。在王屋镇罗庄、柏木洼2个村进行扩大示范。

2.1.4 总结提升阶段。历经了7年的科技攻关与扶贫实践,发展到现在以王屋镇罗庄、柏木洼、麻庄等村为核心的333.33 hm2种植规模。

2.2 搭建技术服务平台

为了搞好丘陵山区露地越夏番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聘请专家在番茄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利用济源农业信息网等发布产地信息,筹建五里桥蔬菜交易市场,联络常年在济源市贩购菜的外地蔬菜客商,力促丘陵山区越夏番茄的销售;培育了一批番茄经纪人,搭建了番茄销售的网络平台,为越夏番茄提供了有效的销售途径;组建“王屋山高山蔬菜圆梦微信群”,纵向、横向地适时传递技术信息;培育济源市瑞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及“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一批新时代职业农民,与洛阳市、郑州市等地批发市场建立合作。

2.3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创新“蔬菜制种+越夏露地番茄”轮作模式。高山蔬菜种植成为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现已成为王屋山区的主要栽培模式,是实施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以及增强贫困农民的造血功能的首选产业[2]。二是配套集成技术升级。近年来,逐步总结、提炼形成了适应济源市丘陵山区气候、土壤条件等客观因素,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且生产成本较低、收益较高的集成栽培技术理论体系。实践证明,发展丘陵山区越夏番茄,是促进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山区经济、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大户张会说:“一亩园十亩田,真不假!种了几十年的庄稼,哪收入过这么多的钱,种菜就像种了一棵摇钱树。”

2.4 高山蔬菜效益评估

济源市通过发展高山蔬菜,创新精准脱贫攻坚之路,开启了王屋山区农业新篇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河南省专家评价“利用丘陵山区的气候特点开展越夏番茄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对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蔬菜秋淡季市场供应等问题意义重大。在丘陵山区越夏番茄生产技术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技术已被纳入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库,2018年获得济源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种植高山蔬菜较其他农作物667 m2平均增收0.6万~1.0万元。2017年,济源市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333.33 hm2,7 年累计推广面积 1 000.00 hm2以上,按667 m2平均收入8 000元计算,累计为山区农民创造了1.2亿元的经济效益。

3 发展高山蔬菜助推精准扶贫的有益启示

3.1 领导重视是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该项目从立项、起步到获得成功,始终得到了济源市历任领导的重视,有力地支持了该项目的实施,促使高山蔬菜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为助推扶贫、脱贫办了一件实事。实践证明,发展高山蔬菜是切合济源市实际的产业扶贫项目,要继续将发展高山蔬菜作为王屋山区开发建设的一项主要产业,列入扶贫项目,像抓烟叶、蔬菜制种一样,给予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在适宜种植区域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山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梦,使其真正发挥在老区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3.2 科技攻关是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建立长效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常下乡,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为了填补丘陵山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空白,济源市农牧局园艺站在课题实施及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技术支撑的作用,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丘陵山区露地越夏番茄栽培技术理论体系。他们根据济源市山区土壤、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试验示范,通过技术培训,让种植户可以享受到从种到收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保证种植户心里踏实,同时使农民收入也有了保障。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受到了种植区农户的一致好评。

3.3 实践创新是高山蔬菜产业获得双赢的不竭动力

济源市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不但创新了传统小麦与玉米的轮作模式,而且填补了丘陵山区规模化栽培露地越夏番茄的研究空白,促进了丘陵山区越夏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各级各部门在开展科技扶贫、产业脱贫活动中,把扶智与扶贫相结合,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围绕技术课题,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业能力[3]。

3.4 市场销售是高山蔬菜发展壮大的制约瓶颈

高山蔬菜若要持续增产增收,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与市场和销售平台的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为避免菜多卖难,挫伤群众种植积极性,需要搭建好市场和种植户之间的沟通平台,加大对山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分区域建设交易市场;加强市场管理,搭建信息沟通和销售平台,不断培育销售特别是网络销售专业人才,积极发展电商,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络销售融合发展,提升流通领域的效率,尤其要尊重市场规律,注意信息沟通和销售平台的搭建。

4 融合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实践的思考与展望

4.1 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求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

产业扶贫集聚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技需求。王屋山区利用夏季山区冷凉的气候特点,结合秋淡蔬菜供应不足的实际,巧打时间差,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生产,对推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了种植区农户脱贫致富的预定目标。引导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增加收入的难点在于“供给侧”的有效供给,当今市场倒逼大家必须做好“供给侧”适应“需求侧”的工作,这是检验“供给侧”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4]。

4.2 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技术理论创新

济源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在王屋山区发展高山蔬菜,形成一套生产成本低、收益高的集成栽培技术,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取得了良好效益。高山蔬菜创新成果在实践层面的意义是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具有持续造血功能的产业扶贫典范,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科技实践之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生产成本较低、效益稳定、收益较高的高山蔬菜集成栽培技术理论体系,在理论层面填补了丘陵山区规模化栽培露地越夏番茄的研究空白,创新了传统小麦与玉米的轮作模式。

4.3 提升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4.3.1 研究掌握服务需求。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主渠道的作用,认真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规模与技术需求,并对其生产技术水平与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便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服务。

4.3.2 提高精准服务水平。在服务内容上,由单一生产技术服务转变为产业经营与管理服务;在服务方式上,通过“互联网+”、技物接合等方式开展互动服务;在服务形式上,将有合作意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定为生产调查和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4.4 畅通贫困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

推动科技成果与王屋山区深入结合,努力构建“任务来源于市场需求、成果应用于发展实践”的科技创新机制,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示范样板,真正做到专家下沉、技术到人、服务落地,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引导发展有效供给农业。其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生产上的各类技术难题等,提高科学种养能力,提升科学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有效规避和化解市场风险。最后,遵循农业产业发展和科研规律,加快构建农技推广与产业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联结机制。

猜你喜欢

越夏济源市高山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济源市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全民健身背景下济源市业余太极拳开展现状研究
高山从何而来?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