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2-10马培发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马培发

摘要目的:研究并掌握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儿童7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多使用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用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两组都需要口服ORS补液。记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而对照组疗效比较慢。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43%,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患者和家人对治疗效果也比较满意。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

很多医院十分注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腹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多见于婴幼儿群体。这是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尚不完善,比较脆弱,现在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家长在孩子日常饮食过程中,过度溺爱,导致饮食过量、饮食不规律甚至误食不适当的食物等现象,加重了少儿胃肠负担,如果消化系统长久以来出现此情况,就会引起儿童消化不良,儿童的各种腹泻是消化不良的一种常见症状。此外,消化不良的患者还伴有腹胀、食欲不振和大便次数不正常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儿童可能会有水样便出现,便出物内通常包含不易消化的食物甚至奶瓣。西医认为消化不良导致肠道功能的失调主要因饮食不合理导致胃肠道里的菌落紊乱。中医则将这类疾病归结于人的脾运不畅、脾胃虚弱。为了尽量避免儿童疾病的加重,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减轻患者以及家长的痛苦。如果不能尽早发现,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会导致脱水。本研究收治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儿童70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儿童70例,对其进行治疗与研究。所有患者都经过中医和西医诊断,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性状稀糊状,黄色或者绿色,有轻微的酸臭味,常见白色泡沫、少许奶瓣和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所有患者精神状态均较良好,没有严重的脱水症状。将这些患病儿童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平均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男28例,女42例,患儿年龄1~10岁,平均(5.26±1.43)岁。病程20~140 d,平均(77.43±11.43)d。观察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2~10岁。病程20~134 d,平均(72.43±14.43)d。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1~10岁。病程24~140 d,平均(75.43±10.43)d。对这些患儿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病程、体重等做好实验记录,发现组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具有可比性的。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使用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即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两组在进行治疗期间都需要口服ORS补液。如果患儿脱水严重的话,则需要立即使用静脉补液。这些患者都是以10 d为1个疗程,每进行1个疗程后就需要对患儿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儿童的临床用药效果。

评价指标:对额外给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实验者和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西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效果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显著、好转、和无效3个不同维度。对这两组患儿进行一段时期的治疗后记录症状以及止泻时间等状况,观察、对比结果后进行评价。中医证候评价:每10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每1个疗程都需要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以及含有的物质等明显症状,也需要对患儿的食欲、精神状况以及面色和腹痛腹胀等进行记录,结束后比较记录结果,总分10分,分数越低表明病情越轻。症状不明显时标记<3;轻度标记3~4;中度标记5~6;重度标记7~10。①显著:患者大便次数、性状、颜色以及含有的物质等明显症状完全消失不见则可判定为病情痊愈。②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也趋于正常,记录结果显示临床病症改善程度达到80%~100%。③有效:大便次数稍有改善,性状改善不是特别明显,记录结果显示临床病症改善程度达到30%~80%。④无效:如果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善不明显,记录结果显示临床病症改善程度低于30%。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5处理数据,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利用x2进行验证,多因素分析则需要采用二项回歸方程。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中医积分:两组患病儿童在接受治疗后的第1周以及第3周的结果分析,中医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疗效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总体效果:两组患病儿童的治疗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中西结合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小儿腹泻是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多见于婴幼儿群体。这是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尚不完善,比较脆弱。在生活中腹泻是比较常见的,它往往是多种疾病常有的特征。还伴有腹胀、食欲不振和大便次数增多、性状不正常等现象。这类疾病服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对胃肠道菌落进行破坏,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部分患者是由于饮食过量、饮食不规律甚至误食不适当的食物等现象,加重了胃肠负担,如果消化系统长久以来出现此情况,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儿童的各种腹泻是消化不良的一种常见症状。长期腹泻对人体损伤较大,为了尽量避免儿童疾病的加重,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减轻患者以及家长的痛苦。如果不能尽早发现,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会导致脱水。患者口服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西医认为消化不良导致肠道功能的失调,主要是饮食不合理导致胃肠道里的菌落紊乱。中医则将这类疾病归结于人的脾运不畅、脾胃虚弱。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即需要在此基础上额外用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的安全性高。所以,中西药结合治疗患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安全、可靠,值得大力推广,更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健康生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