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指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对比克氏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02-10严威常嘉琪朱玉辉梁献丹吕游
严威+常嘉琪+朱玉辉+梁献丹+吕游
摘要目的:探讨掌指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对比克氏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掌指骨骨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研究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折优良率和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指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对比克氏针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可获得满意骨折复位,利于早期康复训练及骨折愈合,感染率低。
关键词掌指骨骨折;微型钢板;克氏针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6年1月收治掌指骨骨折患者122例,均为单处骨折。其中男73例,女49例,年龄18~66岁,平均(38.4±11.6)岁。按照骨折类型分类,84例系闭合性骨折、38例系开放性骨折。按照骨折形式划分,37例斜形骨折、36例横形骨折、29例螺旋形骨折、20例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均经由x线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其他骨折、严重失血、严重感染、掌指离断、既往掌指骨畸形或功能障碍、合并神经损伤等不宜纳入研究的类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形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①研究组:本组给予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为患者实施臂丛神经组织麻醉,麻醉生效后开放性骨折先予清创处理而后对切口实施延长设计,闭合性骨折自掌指骨背侧入路实施弧形纵向切口,而后经由伸指肌腱侧入路,将伸指肌腱牵向对侧以暴露骨折灶,将骨折处血块、碎组织清除,以手法解剖复位骨折灶后进行临时固定,遴选规格适宜的微型钢板贴合断骨,并以螺钉加固。干骺端骨折则以T或L型钢板实施内固定,一般无需外固定。内固定完成后以C臂确认复位完好后即可关闭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2d,手术次日开始训练手指功能。②对照组:本组进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为患者实施臂丛神经组织麻醉,麻醉生效后对开放性骨折先予清创处理,而后遴选1.0mm的单根或交叉克氏针实施内固定。单根固定采取顺行或逆行法插入,而后在骨折远端实施纵向微型切口,暴露出骨折断端远侧即可用2枚克氏针向指蹼或指外侧穿出,针尖穿出骨皮质及皮肤后对骨折实施复位,最后将克氏针自远端向近侧骨髓腔内交叉穿入。内固定完成后以c臂确认复位完好后即可关闭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2d,石膏制动4~6周,待石膏制动解除后方可进行手部康复训练。
观察指标:骨折疗效:随访1年,对比两组骨折疗效优良率。①优:指掌关节至指关节主动屈曲度超过220°,x线显示解剖复位良好;②良:指掌关节至指关节可在180°~220°之间主动屈曲,x线显示解剖复位尚可,侧方骨块移位在1mm以内;③差:指掌关节至指关节主动屈曲度少于180°,骨折复位不理想,侧方骨块移位不小于1mm,骨折之指骨发生成角、旋转或短缩。骨折恢复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感染率及骨折愈合时间。
统计学方法: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骨折疗效分析:研究组骨折优良率96.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69%(P<0.05),见表1。
两组骨折恢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掌指骨骨折在治療上必须尽最大努力做好临床解剖复位,给予牢固固定,并且最好能兼顾早期功能锻炼,这样才可以使骨折后的手部恢复最大程度的运动功能,保障患者的日常生产生活能力。
过去对掌指骨骨折实施临床治疗以克氏针内固定术作为最主要手术方案之一。该方案术式操作简单,外科创伤少,对骨折端血运不会造成显著影响。然而,克氏针其内固定效果不理想,稳定性难以保障,故必须辅以石膏外固定制动,这样一来,患者就失去了早期康复训练的时机。而由于克氏针要对邻近关节产生固定,故而还可造成邻近关节面骨质受损,严重者可诱发创伤性关节炎,这对手部功能恢复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近年来逐渐兴起,迅速替代了其他治疗方法。该方案的优势在于:①掌指骨骨折易于暴露,解剖复位难度小。②微型钢板不会显著影响肌腱滑行,同时给予完善的内固定以加速骨折愈合。③完善的内固定能够使患者在术后早期即迅速开展手部康复训练,极大地促进了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④背侧钢板的张力带效应能够在屈伸手指活动时刺激骨折端加速愈合。
本次研究说明掌指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对比克氏针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可获得满意骨折复位,利于早期康复训练及骨折愈合,感染率低,因而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