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
2018-02-10韦祖元等
韦祖元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0.59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收治重症肌无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及中药汤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重症肌无力;疗效
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体免疫性缺陷,细菌、病毒感染或者不规律用药等因素,导致神经与肌肉之间出现兴奋传导障碍,患者出现肌肉无自主收缩能力,或者肌肉可自主收缩但无力带动关节运动等症状。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重症肌无力患者86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特色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重症肌无力患者86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23~65岁,平均(36.8±2.8)岁,患者确诊至入院治疗时间2~12个月。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22~68岁,平均(37.6±2.5)岁,患者确诊至入院治疗时间3~12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选择标准:患者均符合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诊断标准,且证属中医脾虚气陷证,患者出现肌肉无自主收缩能力,或者肌肉可自主收缩但无力带动关节运动等症状,且关节、骨质结构生理结构完整。排除标准:①排除对相应临床治疗药物过敏、不耐受的患者。②排除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③排除临床治疗依从性差,且患有神经精神障碍患者。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溴吡斯的明片等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溴吡斯的明片口服3次/d,60 mg/次。中医力拟补中四君方(黄芪60 g,炙升麻12 g,柴胡12 g,陈皮12g,党参30 g,白术15 g,茯苓25 g,当归15 g,炙甘草5 g)为基础方。引,若患者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在基础方上加适量菟丝子、肉豆蔻、鹿角胶、肉桂、杜仲等温补脾肾的药物,患者痰湿重者可适量增加法半夏等燥湿化痰的药物。每日1剂,将药物熬煮成浓汁,早、晚各服250 mL,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指导患者患肢进行水平运动,以及握拳、拧绳等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自身肌力。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患侧进行按摩。上肢肌无力患者取肩俞、肩贞、手三里、合谷、风池等穴位为主穴进行针刺、穴位贴敷;下肢肌无力患者取足三里、膝眼、承山、三阴交、解溪等穴位为主穴进行针刺。患者每周针刺4~5次,10次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I级肌力:肌肉有自主收缩能力,但是无法带动相应关节进行活动。Ⅱ级肌力:肌肉能自主收缩,带动相应关节进行活动,但是只能完成平行运动,无法抵抗地心引力。Ⅲ级肌力:肌肉能抵抗地心引力进行运动,但是无法对抗阻力。Ⅳ级肌力:患者能对抗外界一定程度阻力,但是无法抵抗较大阻力。Ⅴ级肌力:患者肌力正常,能自主运动。
統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两组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肌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试验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论
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主要是运用溴吡斯的明片等具有抗胆碱酯酶作用的药物,通过刺激骨胆碱能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破坏减少,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提高肌力,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将重症肌无力归属于“痿病”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脾胃气机失调,无力将饮食水谷转化成水谷精微输送全身,从而达到营卫调和的作用。中药黄芪、人参、白术均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药物加减能有效针对患者不同证型给予治疗外,对肩俞、肩贞、手三里、合谷、风池、足三里、膝眼、承山、三阴交、解溪等穴位进行针灸、推拿、穴位贴敷,能有效促进肢体经脉气血的运行,从而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肌力Ⅲ级以上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常规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肌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