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本科生创新学分制知信行现状调查
2018-02-10胡晓琴吴艾琳雷立健毕志斐李婷婷许仙峰
胡晓琴,吴艾琳,雷立健,毕志斐,李婷婷,许仙峰,王 彤*
(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0042;3.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4.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5.北京市朝阳区平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25)
创新学分是指本科生在校期间,从事超出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后授予的学分[1]。我国已实施创新学分制的高校达500余所,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2]。医学院校因其专业特殊、教学规模有限,开展创新学分制起步较晚,相关机制尚未完善。目前,有关医学院校创新学分制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也多是从学校层面出发,而鲜有从学生对创新学分的认知、态度、需求和执行情况来入手,探讨改进创新学分制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基于对山西医科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制知信行现状的调查,为医学院校推进创新学分制的施行、促进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按年级和专业人数分层,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45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
2.调查工具。 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参照国内外高校创新学分制的实施情况和相关政策,结合本次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创新学分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39份,有效率97.6%。439名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1∶2.5,年龄17-26岁,平均(20.97±1.72)岁,以低年级(大一—大三)学生为主(77.2%,339人),临床和预防医学专业占41.7%(183人)。
2.知信行各部分结果分析。(1)认知不足: 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42.6%,187人)、文体竞赛(41.0%,180人)、海外研修(29.6%,130人)等创新学分活动形式的认知较差。在本校开展的创新学分活动中,选择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学建模比赛、英语竞赛项目的学生分别为55.6%(244人)、43.1%(189人)、35.1%(154人),其余项目的知晓率均低于30%。以上结果说明学生对创新学分制的概念、内涵、参与形式的认知较为局限,多数仍停留在撰写论文(66.7%,293人)、申请课题(67.7%,297人)等方面,对创新学分延伸性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了解不多,甚至存在误解;(2)参与积极性不高: 对开设创新学分制持支持态度的学生仅占61.7%(271人),不愿参加创新学分活动的学生有26.0%(114人),不希望将创新学分制列入考评范围的学生高达55.8%(194人)。学生主要热衷的创新学分活动形式为参加专业(62.2%,273人)、兴趣(67.0%,294人)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58.8%,258人),而对竞赛活动(41.9%,184人)和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40.1%,176人)兴趣较低;(3)参与度不够: 成功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只有26人(5.9%),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有84人(19.1%),其中自主申请校外基金项目的仅4人(0.9%);参与专业相关社会实践、企业实习、自主创业等社会实践的学生均小于10%;参加竞赛的学生仅38.3%(168人)。
三、对策与建议
由上可见,调查学校学生对创新学分制的知信行水平整体不高,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医学院校创新学分制,亟待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健全管理机构。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创新学分制仍单纯由学校各部门、院系负责人兼职管理,时间、精力和专业素质上难以有效保障。为此,应建立职能专业、编制灵活、协作联动的创新学分制专门管理机构,由分管教学的校长兼任机构负责人,聘任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专家评审团,负责创新学分制度制定、成果评定、学分授予等相关工作;同时从教务处、科教处、学生处、团委和各院系中选聘专(兼)职工作人员,其中专职人员比例不低于30%,负责创新学分相关活动公告,受理创新学分申报、评定、检查等日常管理的事务性工作。
2.构建管理制度。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创新学分制在制度的系统性、指导性、创新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1)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学分制度的制定需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3],努力建设与教学实际相配套、与学生兴趣爱好相适应、与主体学习能力相吻合的学分制度体系。通过座谈交流、调查访谈、网上问卷等形式,主动了解学生对提升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热点,及时对现行创新学分制体系进行健全、调整和优化;在制度制定过程中,适时向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避免单纯由学校管理人员凭经验和个人观点制定制度;(2)坚持行之有据: 创新学分制的制定应遵循系统规范、明确详尽、便于操作的原则。通过对现有制度体系的通盘调查,明确制度所需岗位、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等;制度制定应尽可能明确详细,针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均提出相应的规范标准、保障措施和问责机制;积极推行创新学分制的标准化管理、优化流程设计、简化操作步骤,提升制度的运行效率;(3)坚持强化激励: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力度,营造创新实践、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充分激发学生支持和参与创新学分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创新学分在个人考评、推免中所占权重,加大对创新学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表彰奖励,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全员创新;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学分活动的热情,加大对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创新学分活动的奖励力度,对积极提供参与科研课题、指导论文撰写和协助学生自主申请课题的教师,可给予适当的补贴;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学分制的经费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参加社会调研、专业培训和邀请专家座谈、讲座等开支,保障创新学分制顺利施行。
3.加大落实力度。 缺乏强有效的执行和落实,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为确保创新学分制的施行取得预期成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落实。(1)营造宣传舆论氛围: 针对学生对创新学分制的了解和参与度较低的现象,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学分相关内容的教育、动员、引导工作,通过校刊、学校网站、宣传海报、校园广播、入学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创新学分制的重要意义、实行机制、参与途径、动态讯息、先进成果等,不断扩大创新学分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驱动力;(2)拓新实施方式途径: 搭建参与创新学分制的良好平台,根据学生接收信息、参与互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建立创新学分制管理的电子信息平台和移动客户端,实现创新学分制的信息推送、网上申报、在线评审、答疑咨询等功能,达到对学生创新学分制的信息化、集中化、高效化管理。 不断拓展和丰富创新学分制的活动形式,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校创新学分制热点活动形式及学校特有资源禀赋,增设学生自主申请课题的类型、扩大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范围、拓宽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渠道[4]。 因人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创新学分模式,对刚入学新生的创新学分制活动以社会实践、参与竞赛和协助完成科研课题基础工作为主,着眼于适应创新、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对已掌握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以专业实践、发表论文和独立开展科研活动为主,着眼于择优培养、提升能力、顺应就业;(3)增强监督考核保障: 创新学分制管理机构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听取相关部门汇报、与学生座谈交流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创新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纠偏导正,确保正常有序进行。 将创新学分制纳入对院系、部门、教师的年度考核范畴,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和评价体系,公正体现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贡献,并与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年度绩效考核、职务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挂钩,对创新学分制落实不力、成效不佳的,要视情况进行相应的问责,特别严重的要给予处罚。
综上所述,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对创新学分制的知信行尚有不足。学校应从机构建设、制度完善、强化落实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创新学分制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热情,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兴趣爱好、专业要求等选择相应的参与方式途径,以促进创新学分制的实施,为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环宇.大学创新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11):17-18.
[2]钟燕瑾.高职院校创新学分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9):39-42.
[3]褚芝鹏.大学生创新学分激励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1:30-31.
[4]何玉玲,王 岚,李 莉,等.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创新理念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