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质控信息模块在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
2018-02-10邓亚雯邬宝国
邓亚雯,邬宝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属于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手段,在对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其更加关注对过程环节的质量管理[1]。本院自2017年,在护理三级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实时统计分析功能,建立了“电子质控信息模块”,以监督、评价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该模块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护理管理的效率、效果,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方法
根据科室重症患者大量质控项目,有针对性地设计“电子质控信息模块”,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项目(包括三大感染率、非计划性拔管、基础护理、护士长抽查项目及工作量统计等模块),实行护理组长或护士长每天按床位床边质量控制。将质控结果录入质控模块,电脑后台实时统计分析,并及时纠正错误做法。
加强对质控者的培训,使其对质量检查的内容能够准确知晓,了解考核的具体要求,掌握评价护理质量的标准,以防由于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影响到标准的正确性。所有的护理人员都应接受培训,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以质控标准来实施护理,将护理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细节、环节、全程中。
每季度对后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各项目执行合格率,与上一季度作对比,将执行率低或合格率较上一季度下降者列出来科内讨论,利用工具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全年进行一次年度总结。
“电子质控信息模块”中提示的问题,纳入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若不能按质控标准实施护理,年底扣除绩效成绩;评优和绩效工资直接相关。
2 结果
在临床中使用“电子质控信息模块”,显著提升了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从2016年至今,患者的满意度由92%提高到99.6%,护理缺陷由20件下降为1件,投诉事件的发生情况显著减少,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另外,其动员了全体护理人员加入到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进而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特别注重对过程环节的管控,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重要作用。同时,针对重症患者大量质控项目,省去了以前手工记录本再次录入电脑分析的繁琐,实时查看数据,节省人力,提高了质控效率。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提供一系列的护理服务所取得的效果,以患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为主要判定标准,能够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是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它表现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直接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实际上是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进行控制,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真正体现“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2,3]。实际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期望的服务质量之差即为护理质量,如果差等于零,表明实际护理服务质量恰好能够满足患者期望的服务质量,此种情况说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比较满意;如果差小于零,表明实际护理服务质量没有达到患者期望的服务质量,患者对护理质量不满意;如果差大于零,表明实际护理服务质量超出了患者期望的服务质量,患者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护理质量管理的好坏影响着医院的整体质量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护理管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持续质量改进成为护理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管理模式往往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最终护理质量的评价,对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缺乏关注,过程管理不到位。因此,怎样使护理管理更科学、合理、全面且有针对性成为管理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要想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就要不断强化质量管控力度,建立健全质控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细化服务流程,持续改进护理质量[4]。
在临床中应用“电子质控信息模块”,有效促进了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效率以及效果的提升。护理人员通过自检与自评,能够明确护理质量标准,从而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护理缺陷以及患者投诉情况的发生,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5-8]。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并不断改进,以护理质量标准为基础不断改进,充分调动全体护理人员参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9]。重视问题的预防而不是出现问题才去解决,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预防不良事件出现。持续质量改进是前进的、上升的、永无止境的过程[10],“电子质控信息模块”是建立在护理质量管理基础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