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城市的规划现状与未来发展”

2018-02-10郑雨晨李其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城区城市化规划设计

文/郑雨晨、李其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虽近几年的GDP增长率较我国往年有小幅下降,但仍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增长势头,目前的中国可谓是如日中天。

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高速的发展,北上广的人口稠密房价高昂,紧随其后的各大省会城市不停扩张,城市人口持续增多。与之出现的城市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而要解决城市化发展带给城市的问题,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国情出发,借鉴优秀的经验,合理规划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化发展蓝图。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虽然仅有50%,但是由于过快的城市扩张,依然导致了许多城市问题:

1、城市功能的简单化

城市发展的初期依靠企业支撑,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相关产业链加长和深化,城市的主导产业也就相应产生了。但是就在城市功能区的划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功能主导城市发展,而这些功能主导如果没有合理规划,任由发展,根据不同地区所依靠的产业发展,就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简单化城市功能,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综合发展。

2、中心城区的恶化

从我国城市中心区形成的历史轨迹上看,无论哪种规模的城市,其中心城区都往往承载着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心的功能,有着其他区域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逐渐成为了“老城区”,尽管在要素禀赋程度和原有产业运行的惯性基础上,中心城区的GDP总量仍然超过新区,人口集聚也在增长,但深层次观察后会发现,随着市中心环境条件的恶化,往往会出现内城衰败和新城崛起的现象。

3、大城市房价和人口密度的不断上升

就北京上海,作为人口密度超过五百万的特大城市,房价也是一路飙升,随着城市环线建设,房价不断攀升,寸土寸金。但另一方面,特大城市的特有吸引力,根据大城市的产业结构看,不难发现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去城市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和技术。

4、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就目前的北上广来说,现已经出现了搬离市中心的趋势。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人民希望改善住房条件,通过住得远些,从而实现住得大一点的愿望。这是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的。但这种搬离大城市的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在美国终结了。而在东京,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开始出现人们重新搬回中心城区的趋势。[1]

有关上面归类出来的四点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以达到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

1、城市改造应该注重实用性

在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硬件方面的发展以外,还需要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密切考虑城乡人口的发展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人口增长地区预留出足够的土地、对于人口密集区域做好合理的疏导工作。

还应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特色经济的发展情况,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硬性保障;对于城乡之间的道路连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要做好设计以及判断,争取较为长远的考虑问题,避免出现规划设计“出台就过时”的情况出现。[2]

2、应当注重基本功能的混用,小规模小公司企业对于城市的帮助

雅各布斯认为,小型的企业比大型企业更需要城市。大企业由于自身的部门很多,自给自足的能力相对较强,也有能力补贴那些不经济的功用部门,因此可以不需要待在城市里。而小企业则正好相反,它们必须依靠许多来自它们自身之外的支持,它们服务的面很窄,它们必须对市场的变化非常敏感。没有城市,这些小企业将无法存在。实际上,城市也需要小企业,因为它们提供了丰富和灵活的变化。[3]

可以这么说,小企业在依靠城市其他企业提供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在加强城市的多样性。

较多的基本功用较为复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会有效地形成一个城市功用的聚集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商业和服务业等因为有了充足的客源,在数量上和类型上都会非常丰富。因此,城市功用的多样性也会更加繁盛。这就是混合的基本功用对于城市多样性的重要意义。[3]

3、随着中心城区的绅士化,与重振老城区的推动,人们逐渐回到中心区

且不说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刚刚超过50%的阶段,即使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水平达到80%,人们仍然不断地向大城市集聚。一些国际大都市,如纽约和多伦多,仍然在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1]

观察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就会发现,越是发达的国家,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比重越高。因此,不要以为,在北京和上海现在出现的搬离市中心的趋势是长久的,在之后经济发展更加迅猛的时候,人们越来越需要住在市中心,以获取知识、信息和技术。

4、国内的规划重点还是处理好城乡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资源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慢慢变为稀缺资源;市场供需的不均衡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地价高企、房屋建筑过程偷工减料等。

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间的关系,对所在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仔细认真的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与相关的专家学者商讨合理的解决方案,将讨论的结果纳入到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发展纲要当中,提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预见性,协助解决城乡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间比较紧张的关系。[2]同时必须合理规划城乡结构,对于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要仔细的考虑、统筹的安排。

规划与发展的总主题应当是生态发展,环境友好型发展。生态理念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城市的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应该是以生态理念为重点关注点,尤其是对于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措施,以及相关污染问题出现后的解决办法,都要有所说明。[2]

要根据各城市的实际建设情况,结合各地的气象条件,合理安排土地的使用,把有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不会对人以及生态产生过多污染的区域,加大生态污染防治力度,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城区城市化规划设计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