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018-02-10卞雅妮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卞雅妮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所谓“工匠精神”,重点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新,二是敬业,它指的是目前社会发展对人才所提出的精神和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在科技水准逐步提升的时代,“工匠精神”逐步成为社会的弃儿。为了取得更快的发展,很多行业舍弃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但也恰是因为如此,我国虽然跻身成为制造大国,但始终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为了化解这一矛盾,重拾“工匠精神”成为必然趋势。当前,企业要取得长远、健康的发展,必须依靠“工匠精神”。而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这一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了推崇“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所以,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精神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来,强化对职业人才的培育,保证教育的高效性。

一、“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李克强总理曾经发表这样的言论:要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坚持精益求精。当前,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工匠精神”的培养,其核心在于创新和敬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个人道德规范所提出的要求也包括有敬业精神。在十九大顺利举行以后,创新成了人才发展的一个核心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从上面的内容可知,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力度,将其运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给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具备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至于敬业精神,指的是职员在自己的就业岗位上,必须要认真工作,勤勤恳恳,在努力实习自身价值的同时,可以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力量。可以这样说,创新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一个企业,只有创新,才可以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保持与社会同步。高校教育的发展亦是如此。而把“工匠精神”融合到高校教育思政教育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本身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符合国家未来发展趋势的需要,只有持续不断地培育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提升他们的整体实力才可以真正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此外,高水准的素质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强化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培育出真正满足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育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现代高校教育建设系统的变革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从历史层面分析,工匠属于传统社会所衍生出来的群体,他们重点凭借手工劳动完成一定的技术操作。工业变革之后,机器逐步取代了手工操作,工匠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机器化生产在关注速度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产品的品质,提升产品的精度。此时,人们必须重新关注工匠精神。在此背景下,将“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够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为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取得更好的发展夯实稳固的基础。

二、“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途径

1、让学生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

重拾“工匠精神”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专业人才,他们是传播“工匠精神”的主要群体。“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然而,由于机器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忽视,想要将“工匠精神”的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首先必须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让学生明白何谓“工匠精神”。在高校完成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工匠精神”的含义给出详细的讲述,逐步提升“工匠精神”培养和高校教育思政教育的准则,帮助学生养成严肃的学习风气和工作作风,对待工作要仔细认真。秉持务实和创新的原则,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对于大学生来说,教师在传授他们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联系高校教育的具体特征,对“工匠精神”给予科学解析,针对“工匠精神”的不同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将之逐步落实到位。此外,学校的教务处还需要编制具体的落实方案,由辅导员出面,完成工匠精神的组织宣传工作。依托工作之便,通过班会,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集中传输给学生,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在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把这一精神当做本身价值的实现途径,在企业中发挥影响。

总之,在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这一精神的内涵,编制针对这一精神的具体方案,把工匠精神执行到位。检验之前编制的工匠精神的执行方案是不是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把这些内容报告给高一级的管理部门,探讨工匠精神在落实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出其出现的原因并编制相应的对策。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逐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过程中来。

2、将“工匠精神”和教学内容融合起来

针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工匠精神”的教学,必须针对社会和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给予调研,将社会和企业对“工匠精神”所提出的要求融合到高校教育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改变高校教育学生的思想认知,协助学生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一定的帮助。此外,高校还应该联系本校的教育特征,在明确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编制出标准的工匠精神的执行方案,将企业的团队效力发展到极致。将企业需要的“工匠精神”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来,培育学生严谨练习,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把“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并将此种融合方式灌输到学生的思想认知过程中来,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成为学生的一种惯性认知。辅导员在此一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针对学生学习思政教育和就业引导教学给予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把工匠精神的含义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从不同的层面解读工匠精神。并联系学生的认知特征,全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彰显他们的主体地位,对教学内容给予创新,彰显“工匠精神”的重要地位。在展开思政教学的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明确职业道德认知,落实职业责任,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学内容中来,在此基础上促进“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

3、将“工匠精神”融合到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来

对于大学生展开分析,培养工匠精神,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来实现。营造合适的工匠精神的气氛,能够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校园,校园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的三观的养成,协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要做好这一项工作,首先就是给校园文化确定合适的位置,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联系高校的具体问题,把工匠精神的观念和校园文化联系在一起,让大学生在受到校园文化熏陶的过程中,也能够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将会更加深入。同时,应该依据社会的发展状态,把工匠精神划分为多种方式,针对不一样的校园文化方式给予不同的宣传。比如,校园板报、广播等均是传播工匠精神的有效平台。另外,学生社团在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的过程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高校应该重视社会的这一影响,借助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增加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为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定的帮助。

4、将“工匠精神”融合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来

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一方面是创新,另一方面是敬业,它们相互促进,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巨大价值。假如一个企业不具备工匠精神,那么这个企业就无法长远、健康的发展下去。同样,对于学生而言,假如他们不具备工匠精神,那么,他们的发展也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对于大学生来说,实习是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主要途径。借助实习的过程,加大校企方面的合作,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工匠精神,将会对工匠精神形成更准确的认知。同时,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挥工匠精神,能够让企业对学生的素质有更加全面的掌握,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人才,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三、总结

综合上文的论述,上文解析了“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编制了两者融合的有效策略,为确保高校校园培育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针对当前的情况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同时,为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创造了机会。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