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单簧管艺术作品的对比与融合

2018-02-10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单簧管民族化民族音乐

徐 嘉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单簧管是西洋乐器的一种,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良,呈现出较早期音域更宽,音量和幅度变化更强的特点,并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和作曲家的认可。外来艺术要在本土茁壮成长、长远发展,必须主动汲取本土文化的精髓,深入了解、学习并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

一、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单簧管艺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史料记载我国最早从事单簧管演奏的是穆志清教授,他于1904年开始学习单簧管,先后在北京大学、上海私立艺术大学、广州市艺术学院等学校从事单簧管教学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单簧管艺术的发展。后来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一些音乐博士留学归来后纷纷创建单簧管艺术教育基地,单簧管音乐随之在艺术院校壮大发展起来,孕育了国内首批单簧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单簧管开始在国内各大舞台上活跃起来,那些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国传统乐器进行演奏的单簧管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逐步得到发扬光大。到21世纪初期,单簧管已经在中国的音乐发展事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外单簧管艺术作品的对比

1、西方单簧管艺术特色

单簧管,俗称黑管、克拉管,大概最早于十七世纪出现在德国的纽伦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它从形制变化到制作工艺都日益完善,加上贝多芬、莫扎特、拉威尔等众多音乐大师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单簧管的艺术表现力也不断升级,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管体可装拆的木管乐器。

西方的单簧管先天艺术优势明显,在进一步发展完善后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交响乐,逐渐赢得了管弦乐队“全能歌唱家”和“演说家”的美誉。它音域宽广,高音明亮而清朗,中音纯净而优美,低音深沉而浑厚,艺术表现力非常丰富。单簧管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欢快自然的旋律,有滑稽搞笑的乐段,也有伤感低沉的音乐,多样的手段可以随着不同的音乐需要自如切换。经典曲目如圣桑的《降E大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作品167》、阿诺德的《单簧管小奏鸣曲》、韦伯的《降E大调单簧管小协奏曲作品26》、舒曼的《幻想曲作品73》、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作品622》等流传广泛,深受观众喜爱。

2、中国单簧管艺术特色

国内艺术和外来艺术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西方本土的单簧管有着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传入中国后和中国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吸收容纳我国的传统音乐元素进行艺术再创作,产生了不少新的具有别样风采的单簧管艺术作品。

在上世纪,冼星海先生把单簧管作为器乐声部创作了《风》,这虽然不是完整的一个单簧管作品,也不能单独演奏,对于今天却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在1951年,张悟先生以苏北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中国音乐史上的首个单簧管独奏曲--《苏北调变奏曲》。80年代后期,逐渐产生了一些小型作品,其中胡壁精先生的《帕米尔之音》协奏曲最具代表意义,该作品不仅结合了西方音乐的风格,还融入了我们本民族的素材,旋律也比较大众化,学生们等听众更易于接受和认可。

2010年暑期,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单簧管艺术节活动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陶旭光教授用单簧管演奏了一曲《兰花花叙事曲》。陶教授在演奏时通过大量使用二胡、竹笛、京胡、唢呐等民族乐器,实现了乐器中抹音和上下滑音的移位,使乐曲表现力到达极限,通过该曲目为听众呈现了一场音乐盛宴。来自西方的单簧管和我国本土的乐器相结合,融入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和情感,东西音乐文化碰撞下产生火花,这种带着东方文化特色的单簧管曲目展现出独特艺术魅力。

三、中外单簧管艺术作品的融合

一种外来艺术要扎根本土并茁壮成长,必须充分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内涵,学习借鉴、吸收融合当地的民族艺术作品元素。单簧管的民族化是被实践证明了科学发展方向,也是其在中国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单簧管的民族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更好实现中外单簧管艺术的融合发展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借鉴吸收中国的民歌、戏曲和舞蹈音乐元素。

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优秀成果,它地域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多样,不仅有嘹亮粗犷的山歌和悠扬婉转的小调,还有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单簧管和民歌结合可以丰富单簧管的艺术表现力,促进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剧种多达三百个,区域范围广,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代表作。将单簧管艺术和戏曲艺术相融合,不仅可以改变中国戏曲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好的戏曲演员和戏曲演出越来越少的局面,扩大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还可以更好地开发单簧管的艺术潜力。

我国民族众多,舞歌、舞乐的形式多种类也多,民族舞蹈更是别具风情和韵味儿。在单簧管艺术中融入中国舞蹈艺术元素不仅会增加单簧管的艺术特色,为其增添新意和内涵,也是深入了解我国舞蹈艺术并将之发扬光大的良好契机。

2、民族化基础上创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立足于本民族,贴近广大民众,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才是我国民族音乐的根本。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单簧管艺术在演奏风格和技巧上基本是以欧洲的传统风格为主,在练习演奏技巧时也多选取西方传统经典曲目,如邓姆尼兹、莫扎特、克洛捷、舒曼、罗扎诺夫等人的单簧管作品,自主创新的民族化曲目少之又少。

早在上个世纪,冼星海先生就大胆革新,在《风》这部音乐作品中把单簧管作为器乐声部写进去,做出了单簧管和民族音乐融合的典范。张梧的单簧管音乐作品--《苏北调变奏曲》更是民族音乐创新的成功探索,成为我国第一个独立的单簧管作品。此后,我国的单簧管民族音乐在发展中更是出现了胡壁精先生的《帕米尔之音》协奏曲和陶旭光教授的《兰花花叙事曲》这样的精品。但不论是作品数量还是价值,我国单簧管音乐中能与国外经典名家作品同日而语的重量级作品依然很少,远远达不到丰富我国民族单簧管音乐作品并提升其艺术地位的标准。

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发掘并吸收融合民族音乐的精髓,创作出像《帕米尔之音》协奏曲和《兰花花叙事曲》这样的民族精品,才能提高我国单簧管艺术的国际地位,才能帮助更多的国际同仁借助单簧管认识和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从而大力推动我国单簧管艺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民族音乐,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3、建立单簧管学派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单簧管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我国的单簧管艺术发展遇到了瓶颈。虽然以学校为阵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也不乏优秀作品问世,一部分出色的演奏者也频频获得国际性奖项,但中国单簧管艺术民族性缺失、民族特色不明显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单簧管要在新的民族土壤中茁壮成长,必然要经历民族化的历程。通过建立单簧管学派,可以整合各方资源,统一思想,使中国的单簧管艺术从创作到演奏,再到教学都注重民族化色彩,突显中国特色,充满活力低站立于国际舞台。

建立中国单簧管学派需要重视民族化的单簧管艺术作品的创作,只有创作出地地道道的、民族化的中国单簧管作品,才能让中国的演奏者和观众认可,才能使中国单簧管借助独特的民族化色彩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建立中国单簧管学派还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家。在我国的单簧管艺术发展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青年演奏家,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赞誉与喝彩,但这些演奏者演奏的多是西方曲目,展现的是西方的艺术审美风格。因为中西方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中国演奏者在演奏西方曲目时做不到从本质上去感悟和展现其精髓。而且在演奏西方作品时运用的都是西方技法,很难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所以,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单簧管演奏家应当以优秀的、民族色彩突出中国单簧管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技法到审美都以表现中国特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用全新技巧将其呈现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单簧管在传入中国后的一百多年里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作出了一些民族化色彩鲜明的艺术作品,但也在新时期遇到了困境。要想顺利走出困境,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走民族化音乐道路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通过借鉴吸收中国的民歌、戏曲和舞蹈音乐元素,在民族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建立单簧管学派等手段可以加快我国单簧管的民族化进程,促使其朝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前进。

[1]张宇.我国单簧管发展现状探讨[J].品牌,2014,(10).

[2]曾光.探寻中国单簧管作品的创作与发展之路[J].黄河之声,2015,(8).

[3]朱毅.单簧管艺术的民族化之思考[J].北方音乐,2016,(14).

[4]朱迪.浅析中国单簧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音乐时空,2015,(16).

[5]高焕哲.浅谈单簧管的演奏艺术及艺术表现[J].北方音乐,2015,(22).

[6]汪学政.单簧管艺术的民族化探微[J].北方音乐,2015,(18).

猜你喜欢

单簧管民族化民族音乐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单簧管的革新对其音乐及学派发展的影响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